在國家三令五申取消優惠電價的背景下,自去年三季度開始由西部省區推出的新一輪優惠電價政策讓業界震驚。盡管受輿論壓力這場歷時短短三個月“優惠電價風波”正在逐漸平息,但其所引發的影響卻遠未消散。
國家電監會政策法規部副主任孫耀唯、國網北京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胡兆光等專家認為,由地方政府集體發起的這場“優惠電價風波”,無疑是對我國電價政策的一次挑戰,我國電力價格形成機制亟待改革。
西部八省區齊推“優惠電價”,“保增長”激活“高耗能”
從2008年三季度開始,一場由西部省區悄然發起的新一輪“優惠電價風波”引人注目。
此輪優惠電價政策的“始作俑者”被指認為是內蒙古自治區。“為了幫助企業走出困境,提高市場競爭能力,促進自治區經濟穩定發展”,這個區率先從“優惠電價”入手尋求突圍路徑。
據了解,內蒙古先以《電力多邊交易市場方案》之名上報國家電監會,在獲得電監會“原則同意”的批復后,旋即下調工業用電價格:鐵合金、多晶硅等7種高耗能產業的生產用電在現行電價基礎上下浮0.08元/千瓦時;黑色金屬冶煉、有色冶金及深加工企業下浮0.045元/千瓦時。此優惠電價實施期限為3個月,自2008年11月17日起,2009年2月17日止。
緊隨其后,青海、寧夏、云南等西部省區迅速跟進,相繼下調了工業電價;陜西、甘肅、廣西等地紛紛效仿,分別以政府文件或口頭約定的方式推出優惠電價政策;進入2008年12月,四川省也以“電價扶持”的形式,出臺了優惠電價。據不完全統計,由地方政府主導的對高耗能產業實施優惠電價政策的省區已增至八個。
這些省區的優惠電價政策,大多采取由電網、電廠和煤炭企業等多方共擔的方式降低電價。比如,寧夏決定:對鐵合金、電石行業生產用電優惠金額,由神華寧夏煤業集團、寧夏電力公司、區內各火力發電企業、政府共同承擔;陜西則由電廠與電網共同承擔。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西部省區集中推出的針對高耗能產業的優惠電價政策,目的都是為了“保經濟增長”,都屬于地方政府在國際金融危機不斷加深情勢下采取的“應急之策”。雖然短短幾個月時間,卻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一些電解鋁、鐵合金、電石等高耗能企業紛紛起死回生。
據了解,在優惠電價政策刺激下,內蒙古烏海市原有的20多家停產高耗能企業均已恢復生產,其中鐵合金企業4家、電石企業14家、氯堿化工企業2家、黑色金屬冶煉企業1家。來自寧夏的消息則顯示,2008年12月份,寧夏全區103臺電石爐已有60%以上開始生產,石嘴山市有15家29臺爐在生產,中衛市有7家8臺爐在生產,吳忠市有3家4臺爐在生產,其余19家60多臺爐正在準備恢復生產。
國家“三令五申”取消優惠電價,西部省區為何“抗命不遵”
眾所周知,國家為了調整工業結構,有利于節能減排,曾三令五申取消優惠電價,扼制高耗能產業發展。而且,為了調動地方政府在取消優惠電價上的積極性,國家甚至動用了“財政杠桿”——2007年10月,國家發改委、財政部、電監會三部委發布通知,在重申取消對高耗能企業的優惠電價基礎上,明確“差別電價收入將不再上繳中央國庫,而是進入地方財政,用于節能減排。”
在此背景下,西部省區地方政府為什么依然冒著“抗命不遵”的風險集體推出優惠電價政策呢?
國網北京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胡兆光博士分析說,我國西部省區曾以資源優勢、電價優勢、勞動力優勢和土地征用成本較低的優勢,成為全國乃至世界高耗能產業投資者的“青睞”之地,進而形成了以高耗能產業為主體的經濟結構。近年來,國家取消優惠電價政策后,高耗能產業利潤大減甚至出現虧損,西部省區的經濟發展受到嚴重影響。
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國際市場上鐵合金、電石等高耗能工業品價格出現大幅度下滑,價格和成交量已難以維持大部分生產企業的正常運轉。來自寧夏的統計數據顯示,進入10月份,寧夏80%以上的鐵合金、電石企業減產、轉產和停產。寧夏經委主任王永耀說:“受金融危機影響,寧夏高耗能行業現在正處于非常危險的境地,對寧夏工業的拉動作用明顯減弱,嚴重影響寧夏的用電量和就業。”
愈演愈烈的國際金融危機,讓西部經濟雪上加霜。胡兆光說,“作為能源電力富集區西部省區,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支撐是電力外送即西電東送。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受金融危機影響,全國電力需求出現下滑,特別是在進入第四季度以后,電力需要和發電量逐月出現負增長。如何給富足的電力尋求出路,成為困擾西部省區一大難題。”
“而中央政府出臺的旨在保障經濟發展的4萬億元投資拉動政策,為西部省區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性機遇。”胡兆光說,特別是先期啟動的1000億元投資計劃,以“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準、工作要實”而迅速顯現了拉動效應,市場對高耗能產品需求日漸增大。西部省區借此時機出臺優惠電價政策,陷入困境的西部高耗能企業由此激活,重現生機。
“優惠電價風波”引發關注,專家呼吁我國電價機制亟待改革
國家發改委經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劉樹杰博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強調指出:“按照我國目前電價形成機制,電價政策由中央政府管理,電價的調整應該由國家政府部門(國家發改委)統一出臺政策。”
由是而言,西部八省區集體出臺高耗能產業優惠電價政策,顯然是對國家電價機制的一種“挑戰”。但記者注意到,作為我國電價管理最高機關的國家發改委,對此卻似乎選擇了“沉默”。記者在詳盡查閱了國家發改委政府網站后,未能找出針對西部八省區的此次優惠電價政策的任何公開性表態。不過,來自坊間的消息稱,實際上國家發改委有關領導對此已表示了關注,并通過私下打招呼形式予以制止。
同時,人們注意到,此輪西部省區優惠電價政策基本上屬于“試探性”短期行為。比如內蒙古實施優惠電價的時間為三個月,截至2月17日已到期;而青海、甘肅和寧夏等地也會按期限取消電價優惠政策。
此番“優惠電價風波”或將逐漸平息,但專家認為,其帶來的影響卻并未結束。
國家能源局一位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擔心,地方政府“越權”降低電價的做法,打亂國家節能減排、產業結構調整政策的連續性,不利于經濟結構的調整,甚至在激活部分陷入困境的高耗能企業的同時,有可能導致整個高耗能產業死灰復燃。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戴彥德告訴記者,“我個人認為,西部省區在沒有得到國家發改批準的前提下,擅自對高耗能產業實行優惠電價是不合適的。這對節能減排工作不利。”
胡兆光、孫耀唯等電力專家認為,此次“優惠電價風波”,對我國電力價格體制改革意義重大。
“站在國家整體角度考慮,此次優惠電價風波,既不利于節能減排,也不符合國家電價政策。但如果站在西部省區地方經濟發展的角度考慮,此次優惠電價風波雖然不值得提倡,但卻是可以理解的。”胡兆光說,“這也許就是國家發改委為何至今沒有公開表態的一個原因。”
孫耀唯告訴記者,西部八省區根據當地經濟形勢,推出優惠電價政策,實際上傳導出一個來自地方政府的聲音——當前我國電價形成機制亟待改革。“國家應順應市場需求,加快電力改革步伐,理順輸配電價格,允許發電企業與電力用戶以談判形式確定電價。”孫耀唯說,“我國電力體制改革的方向是要走市場化道路,而電價市場化則是整個電力改革的核心。”(來源:經濟參考報)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