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風暴成為焦點。世界經濟的一體化,使美國次貸危機發生"蝴蝶效應",這場風暴襲擊了金融市場,并波及了實體產業。宏觀形勢和產業環境變化的錯綜交錯,對我國水泥市場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市場競爭格局在過去一年中發生了巨大變化。筆者從區域、省份和企業三個層次,由淺入深,勾畫、詮釋金融風暴下我國水泥市場的競爭格局,并拋磚引玉。閱后頗有收益,謹向讀者推薦。
水泥是拉動型產業,在過去的十幾年水泥市場需求旺盛。2008年,隨全球經濟形勢的變化,水泥產業頭頂上的這片天不再春光明媚,大部分地區的水泥產量出現不同程度的放緩。華北地區受奧運會影響,產量出現負增長;華東地區已步入成熟市場,受發展規律和經濟形勢雙重影響,增速下滑明顯;中南和西南地區保持穩定增長;西北和東北地區在全球金融風暴來勢洶洶的背景下仍能獨善其身,仍以兩位數增長,勢頭不減。
黑龍江、廣西,一北一南產量增速超過20%以上,河北、浙江、山東和廣東這4個產量大省出現負增長,是影響全國產量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產量前10位的安徽、河南和湖北增速在15%左右。
需求增速放緩成為水泥企業所面對環境的最大轉折,但中國建材、海螺水泥、中材集團、華新水泥、冀東水泥、拉法基和山水集團等通過整合,腳步并未放緩,再度進入第一梯隊的視野。2008年1~11月,海螺水泥仍然以產量優勢居首;中國建材旗下的南方水泥、中聯水泥通過連續出手,均進入水泥產量前四位、熟料產量前三位;中材、華新、冀東、山水等表現也不俗。
東北地區
東北地區包括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是我國的重化工和農副產品生產基地,積聚大量工業資產存量,戰略地位重要。隨著東北工業基地發展,區域水泥產量穩步提升,截至去年11月,三省產量8634萬噸,同比增長13.21%,是全國同比增長最快的區域,高出全國近8個百分點,其中遼寧4048萬噸,同比增長12.12%;吉林2667萬噸,同比增長6.84%;黑龍江1919萬噸,同比增長26.28%,產量增幅最大。
目前,東北水泥市場上主要是外來企業冀東水泥、天瑞水泥、山水集團和本地的亞泰集團、遼源金剛;外資企業大部分都曾有涉足東北市場的足跡,只有CRH堅持到最后,耐心等待國家批復,獲得26%股權攜手亞泰集團進入東北市場,這與其起初的大規模進入中國水泥市場的想法大相徑庭。
遼寧——東北三省中水泥需求量最大的省份,但同時也是市場最為分散的省份,主要市場在沈陽、大連和鞍山三市。冀東水泥、山水集團、天瑞水泥都是外來企業,年產量均為200萬噸左右,各占5%的市場份額。海德堡曾借收購遼寧工源后,逼冀東就范,上演陜西兩家聯手局面,然而最終花落凋謝;一直為難有合適擴張領地的山水集團,也一直盯著進入遼寧市場的跳板---遼寧工源,最終逮著機會,等到海德堡退出,入主遼寧工源,并擺出一幅勢在必得的架勢,在遼寧兩個核心市場沈陽和大連周邊擺下陣勢。老牌本地企業也不會輕易罷手,渤海水泥、鐵法煤業、日本太平洋,也在尋求機會,新建、并購整合都在他們的計劃進程之中。
吉林——東北三省中相對集中的市場,以亞泰集團、冀東水泥和遼源金剛為三大主導,企業間存在水泥產量與熟料產能倒掛的現象:亞泰集團去年1~11月,水泥產量為977萬噸,占市場37%的份額;2007年熟料產能470萬噸,在建465萬噸,合計超過900萬噸;遼源金剛熟料產能為465萬噸,在建155萬噸,熟料產能規模緊隨亞泰,但水泥年產量僅為138萬噸;冀東水泥246萬噸的水泥年產量與217萬噸的熟料產能較為匹配。
黑龍江——東北三省中消費量最小的省份,歷史欠債較多,隨著基礎設施建設啟動,增長空間較大。水泥企業以本地企業為主,競爭相對較弱。去年1~10月,亞泰集團、賓州水泥各占市場份額的18%和12%。亞泰集團聯手CRH后,解決了后顧之憂,借助在吉林的區位優勢,加大向黑龍江省的推進擴張,正在哈爾濱建設5000t/d生產線,投產后會進一步加大在黑龍江的話語權;賓州水泥屬浙系企業,看到當年的同伴有相當一部分萌生退出之意,二線建設的藍圖暫時束之高閣,等待時機;鴻基地處佳木斯,優越的區位優勢一直存在,可進可退的市場主導權握在手中,靜觀時局變遷。
評述
隨著冀東水泥東北戰略轉變,改變了亞泰水泥與冀東水泥這兩大水泥企業之間的對峙格局,亞泰水泥-CRH(北部)-遼源金剛(中部)-山水集團、天瑞水泥(南部)的布局輪廓正在逐漸形成,其中以亞泰水泥實力最強,其他企業還處于發展中。
華北地區
華北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和內蒙古五省市區,是環渤海經濟圈的核心區域,是繼“長三角”、“珠三角”之后提出的第三個經濟快速發展區(即“第三極”)。前幾年受投資資金不到位等因素影響,華北地區并未如預期快速啟動。2008年1~11月,華北五省市區受北京奧運會等綜合因素影響,水泥產量比同期下降,產量14554萬噸,同比下降1.22%,是六大區中唯一同比下降的區域。其中北京下降幅度最大,同比下降26.35%,產量796萬噸,同比減產285萬噸;天津和內蒙古同比上升,其中,天津同比增長10.58%,內蒙古同比增長18.91%。
華北市場目前還主要以冀東水泥和金隅集團兩大企業唱主角,但地區水泥企業的實力也不可小覷。隨著北京奧運會后期效應發揮,天津濱海新區、河北曹妃甸特別是南堡油田開發,以及山西、內蒙古的能源基地建設,華北這個我國北方最大水泥市場的消費有望逐步提升。
京津唐——北京、天津及唐山地區巨大的消費需求和市場缺口,使其成為華北市場爭奪的主要焦點。周邊的河南、山西和山東等憑借交通便利的優勢將水泥大量運入,河北石家莊、邯鄲、邢臺的水泥除供應本地區外,更是將北京、天津作為主要目標市場。
而此前,這一地區企業過度分散,金隅集團、冀東水泥、太行水泥等均未形成市場主控地位,加劇了這一地區的無序競爭。金隅集團自2006年開始的一系列收購,大幅提高了京津唐地區水泥企業集中度,2008年1~11月,金隅集團產量比重占到北京的68%,但要完全取得市場的主控權,還需進一步地對市場進行整合。特別是國家產業政策已明令禁止在北京、天津新建水泥廠,河北成為京津唐地區唯一允許新建廠的省份,雖然冀東水泥和金隅集團都有一定的產能規模,但由于市場需求量大,并未做到主控市場。為此,冀東水泥今年在唐山同時新建3條線,又欲在京津地區南大門保定再建新線,從南北兩個方向打通;金隅集團內外整合后,沿京廣線布局14條生產線,熟料產能超過1000萬噸,又在河北北部重鎮張家口、承德再投新線。石家莊、邯鄲、邢臺也是重要水泥生產基地,100萬噸以上規模的企業也有多家。
山西——是全國煤炭大省,煤炭產業是山西省經濟發展的重心,水泥發展滯后,集中度低,連年處于虧損,是全國效益最差的一個省份。經過近幾年我國水泥行業如火如荼的大發展,山西省水泥產業相對其他省份來說,還有很大的空間和諸多有利條件,比如豐富的煤電資源、混合材資源、未出現主導龍頭企業等,這些因素吸引了一些大企業的目光。
冀東水泥在晉西南、晉北的聞喜、保德、大同三地布局,并不斷向縱深發展,將山西作為連接河北、陜西、內蒙古片狀競爭區域的戰略要點。另外,浙商金圓水泥與上峰水泥分別在太原、晉中投資,寧夏賽馬實業在陽泉建線,天瑞集團也在運城規劃建線。這幾家企業的發展有望改變山西省水泥現狀,山西正處于格局重新調配中。
而大同水泥的易主給了我們一個啟示,水泥投資是長線,在市場并購整合過程中,不僅要考查收購企業的資金實力,更要了解其有無從事水泥專業的背景。
內蒙古——內蒙古的工業基礎較差,起步較晚,但近年來經濟發展節奏加快,水泥需求持續增長,帶動水泥產業快速啟動,是全國少數幾個保持高增長率的區域之一。
盡管內蒙古地域較廣,但水泥發展不平衡,本地企業蒙西水泥、西水股份和烏蘭水泥等經過多年發展,在當地具有相當的實力。蒙西水泥是內蒙古水泥產量最大的企業,去年1~11月水泥產量達到了743萬噸,占到全區產量的23%,規模還處于不斷擴大之中,已建熟料產能325萬噸,在建155萬噸,具有很強的粉磨配套能力;烏蘭水泥廠水泥產量占全省的3.88%,但熟料產能與蒙西水泥相當(已建310萬噸,在建155萬噸),熟料與粉磨生產能力有些失衡;西水股份是上市公司,有高盛背景,只有一條2000t/d生產線,與其在股市上的表現相比,有一定的反差。冀東水泥將內蒙古作為重點投資發展區域,去年1~11月水泥同比增長了60%,達到372萬噸,占地區產量的12%。究其原因,內蒙古地區為其帶來豐厚的收益,單線利潤超過1億元。這說明,區域市場的差異,能使企業同樣的生產能力取得截然不同的效果。
評述
華北地區的水泥競爭格局只是暫時穩定的:一方面,北京地區受奧運全工程建設完工及房地產投資大幅回落,水泥需求下降幅度較大,供需矛盾或將突出,若其他建設(如天津濱海新區、河北曹妃甸,以及山西、內蒙古的能源基地建設)能夠及時跟上,供需矛盾有望緩和。從最新的市場信息獲知,天津市的年水泥消費量已達到2000萬噸,這意味著天津市的大規模建設已初步展開,并在近年內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
華東地區
華東地區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和山東,是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固定資產、房地產投資拉動水泥消費量快速增長,是我國最大的水泥消費區,也是全國競爭最激烈的地區。上海、江蘇南部和浙江地區的大規模基本建設、房地產建設高潮已經過去,經濟增長的熱點正在向中、西部和經濟欠發達地區轉移。
隨著華東地區逐漸步入成熟期,水泥產量步伐放緩,2008年1~11月產量同比增長僅為2.97%,上海、浙江、山東三省市甚至出現產量下降;安徽、福建、江西和江蘇北部屬于經濟成長地區,以安徽增長勢頭最為迅猛,產量首次突破5000萬噸,同比增長15.58%;江蘇省逆勢而上,產量同比增長達8.19%,較上年提高了近10個百分點。華東地區大企業云集,以中國建材、海螺水泥為首的大企業成為區域市場在需求增速急速減緩背景下保持盈利能力的中堅力量。而其他區域內企業,如上海建材、江蘇金峰、山水集團等也功不可沒。
上海——上海市場需求已經逐漸穩定,上海建材、海螺和南方水泥三足鼎立;海螺直接從安徽和江蘇供應上海市水泥,對上海市場的占有率正在逐步提高,但面臨來自中國建材南方水泥的挑戰。截至2008年11月,上海建材占到34.73%的市場份額,海螺水泥占到33.94%,南方水泥為12.16%。
江蘇——是水泥產量第二大省,省內產業發展有南北之分;在蘇北地區,中聯水泥從徐州海螺手中“拿下”萬噸線后,實力大增。可以說以此為契機,中國建材不僅取得了大手筆并購超大規模水泥企業的實戰經驗,而且為今后進行區域收購奠定了深厚基礎,由此獲得了市場認可,一箭雙雕,其意義絕不能用當時的收購資金所能秤量。
蘇南地區,千萬噸級的水泥消費市場彼此緊鄰,海螺、華新、臺泥、金峰、盤固、三龍都是大塊頭企業;海螺在江蘇全境布局,最具市場話語權,其中張家港和泰州是水泥出口的基地,若海外市場下滑,出口會受到影響。對此,海螺執行董事郭景彬表示,海螺不會放棄海外市場,海螺將通過自己的努力,盡量保證今年的出口量,不會把出口那部分轉嫁到國內市場而改變國內供需結構。
浙江——“浙江現象”已成為水泥業的專用詞,可能也就是這個專用詞吸引了中國建材的眼球,南方水泥就是從這里入手的,是其最重要的市場,也是投資者、媒體最為關注的區域。浙江水泥的重要特征就在于市場正處于下行,而且產能嚴重過剩,使很多投資者望而卻步,但中國建材卻偏要啃這塊“骨頭”。2007年至今,中國建材一連串旋風式的收購,改變了眾多諸侯對峙的局面,提高了產業集中度,有助于企業間對話基礎,可以說基本上有了一個框架眉目,三獅的加盟增加了南方水泥的砝碼。截至2008年11月,南方水泥在浙江的產量為2300萬噸,占總產量的25.14%。浙江通過南方水泥的并購,減少了談判桌上對手數量,增加了對手達成協議的可能性,這就是進步,從數量到質量上的進步。
安徽——安徽省將水泥作為支柱產業,資源與運輸優勢是在全國任何一個地區難以比擬的。安徽是海螺的大本營,2008年11月水泥產量2300萬噸,占安徽省總產量的44%,在省內占據絕對市場優勢,目標市場是在長三角地區。中聯水泥徽北阜陽建有粉磨站,由江蘇徐州供應熟料;珍珠集團同樣地處徽北,何去何從值得關注;繼浙江上峰落戶安徽銅陵后,取得不俗成績,又有江蘇盤固接踵而來布局巢東;據悉金峰在江蘇完成3條5000t/d生產線建設后,也有意在安徽建線,在同等條件下與海螺一比高低。
福建——福建水泥產業資源和市場都在省內,其生產、消費和發展均受到省內固定資產投資拉動,但這一傳統格局,正在被打破之中。由于礦山開采成本高、市場運輸距離遠、缺乏區域領頭企業,這是水泥發展的重要瓶頸,正處于擴張的企業集團已看到了這一機會。另外,福建是長三角和珠三角的交匯處,通過海運都可將國內最大的安徽和兩廣生產基地的熟料運入,福建新的水泥生產、市場格局正被物流的變化而重寫。
省內產量最大的企業——福建水泥近年發展不快,全年累計水泥產量317萬噸,同比下降2.88%。福建水泥一直被欲進入福建市場的投資者作為首選目標,但始終未果;臺泥通過福州已搶占了進軍福建的橋頭堡,其華南區域(福建、臺灣、廣東和廣西)戰略已顯端倪,福州是其重點市場區域;“十五”期間迅速成長的華潤水泥的跨產業、大物流理念將逐步顯現其后發優勢,福建自然是華潤水泥的重要目標市場;緊鄰福建的粵東塔牌水泥已將戰區推進到福建,安營扎寨延伸其區域市場。
江西——江西省地處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三角地區的腹地,地形復雜,兩點間直線距離短,實際運輸距離長,是較典型的半封閉水泥市場。江西水泥與南方水泥合作成立江西南方萬年青水泥有限公司后,迅速奠定了在江西全省的主導地位,截至去年11月,南方水泥在江西省內產量達到757.19萬噸,占全省的16%;海螺在西部分宜有1條2500t/d生產線,在海螺眾多實力雄厚的企業中不起眼,在業內更是默默無聞,但就是這條線,在對海螺的利潤貢獻方面表現尤為突出,可以和5000t/d生產線相媲美,海螺于2008年在萬年青的根據地上饒地區投產5000t/d生產線,向萬年青提出了挑戰;亞東憑借國內首屈一指裝備精良的設備,取得了非常驕人的業績,并以江西為點,進湖北武漢、四川成都,又東入江蘇揚州,借助長江運輸物流,形成內地小區域;浙江民企的杰出代表紅獅、蘭豐在江西也有一席之地。
山東——全國水泥產量大省,連續18年水泥產量居全國首位。但由于企業眾多,都具一定規模,相持不下,水泥價格長期上不去。山水集團和中聯水泥兩大集團是山東市場的主導者,2007年兩家企業在自己的主導區域內先后進行大規模并購整合,極大地改變了山東市場格局,截至去年11月,山東省內,山水集團和中聯水泥的累計產量分別達2225萬噸和1114萬噸,占全省水泥產量17%和8.5%;兩大企業新型干法熟料產能已達全省的65%,產業的集中度顯著提高。整合效果在2008年凸顯,6月份在成本的推動下,山東水泥價格率先上調,帶領山東省水泥產業成功轉嫁了成本壓力。而山東落后產能的比例還相當大,又曾都是當地骨干企業,為區域水泥發展都曾做出過重要貢獻,但山東淘汰落后決心很大,將努力改變產量規模大、新型干法水泥比重低的局面,使山東的市場競爭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邁進。
評述
產能過剩是華東市場面臨的主要問題,區域競爭勢力范圍的劃分還在進行之中。華東市場是全國水泥市場走在最前沿的,這里所進行的一切,都是大家最關心的。這里是國內經濟最發達,也是水泥優秀企業最集中,市場競爭最激烈,但也應該是最早進入成熟市場的地區,讓我們拭目以待。
華南地區
華南地區包括廣東、廣西和海南兩省一區。廣東、廣西主攻珠三角目標市場,珠三角是我國最早實現經濟開放的地區之一,帶動兩廣水泥產業發展,大企業云集,競爭激烈,已步入成熟市場。海南是一個封閉性市場,市場集中度較高,市場運作良好。
2008年1~11月,華南地區水泥產量1.34億噸,同比增長5.34%,占全國比重11.80%;廣東8400萬噸,同比下降2.18%;廣西4480萬噸,上升21.59%,截然相反;海南表現不俗,也有15.28%的增長,產量達到550萬噸。
兩廣地區——兩廣地區的水泥生產線雖然比華東地區晚了一個節拍,但是依靠珠三角經濟圈的啟動,經濟快速發展,成為繼國內華東水泥之后的第二大水泥消費市場。廣東鄰近港澳,是較早進入市場經濟的省份,經濟發達,廣州-深圳是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中心,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相互促進。2004年,大企業集團紛紛進入廣東,在粵北、粵西和粵東分別建設三個生產基地,鎖定珠三角地區為目標市場;在粵南地區,由于布局的飽和及煤炭資源的瓶頸制約加劇,對新建水泥生產線嚴格限制。但基地式建設使產能規模巨大且集中釋放,導致廣東效益走低,引發了繼“浙江現象”之后對“廣東現象”的擔憂。在這一背景下,市場幾經波折,看法不同,但最具規模實力的大集團在這里快速崛起,兩岸三地的海螺、臺泥、華潤是其代表,緊隨其后的央企中材集團、本地龍頭塔牌、有外資背景的越秀及從房地產業進入水泥的光大,在廣東水泥市場上顯示愈發重要的主導作用,這是不辯的事實。
在這個大區域內,兩廣地區的發展態勢發生變化,受國際金融危機、國內需求下滑,廣東水泥2008年市場需求明顯減緩,海螺、越秀、中材集團等產量下降明顯;廣西本地市場上揚,更是依靠西江運輸成本降低,將水泥運往廣東,也是沖擊廣東水泥市場的原因之一。2008年廣東在建熟料產能1340萬噸,廣西1550萬噸,未來產能壓力較大,造成供給過剩,導致企業競爭加劇的因素是存在的。
海南——海南市場幾經周折,又進入需求旺盛期,但還處于較為封閉狀態,企業以華盛天涯和海南國投兩家本地企業為主導。華盛天涯原為煤炭企業,于2005年轉入水泥業連續建線,目前已在海南市場占主導地位,去年1~11月產量為193.08萬噸,占市場份額的34.89%;海南國投是老牌企業,產量為75.44萬噸,占市場份額的31.70%。
評述
兩廣地區大企業云集,海螺、臺泥、華潤是兩廣地區最具規模與實力的企業,這3家企業的共同點是擁有豐富的石灰石資源,但3家企業在兩廣地區的市場競爭也是顯而易見的。廣東本地企業塔牌、越秀和光大,廣西魚峰水泥也不甘示弱,從而造成企業間市場重疊。隨著運輸成本上漲,物流已經成為企業擴張的重要因素,新增產能的集中投放,不但造成市場難以消化,也增加了企業的成本。2008年國際經濟下滑,直接影響了國內經濟,水泥需求量減緩,特別是廣東地區同比出現負增長,市場競爭更為激烈。面對這一環境,企業更需要加強市場分析,在保證市場容量的前提下,理智擴張,協調市場,尋求企業發展途徑。
華中地區
華中地區包括河南、湖北、湖南三省,主要得益于中部崛起戰略,水泥產業啟動,成為了新興之地,處于市場成長發展階段。特別是河南市場,曾一度成為我國水泥市場的“神話”,連續保持高產量、高利潤,2008年利潤水平雖有所下調,但仍保持在較高水平。華中地區在水泥市場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可謂“得中原者得天下”。
2008年1~11月,華中地區水泥產量2億噸,同比增長12.06%,占全國比重17.6%,區域內三省產量排名都進入全國前十位:河南9160萬噸,同比增長12.06%,一步邁進三甲,這可是第一遭;湖北5560萬噸,增長15.18%;湖南勢頭稍弱,增長6.16%,產量達到5325萬噸。
河南——經濟快速起飛、固定資產投資強勁增長,水泥市場繁榮,連續幾年保持產量增長、收入同步、利潤攀高;落后產能淘汰空間大、交通網絡便利,石灰石、煤炭、電力資源、混合材料豐富,使河南省具備優越的水泥發展條件。從市場格局來看,目前以本地天瑞、同力、孟電及央企中聯水泥4家國家重點支持大型水泥企業為主導力量:天瑞跨冶金、水泥、電力三大產業,孟電集電力、建材、機械和化工服務為一體,同力在ST春都基礎上,由河南建投重組,中聯水泥通過參與整合進入河南市場。2008年1~11月,這4大水泥企業的產量集中度(CR4)為27.39%,且已建熟料產能占總產能超過60%。華新收購同力未果,但也擠進信陽地區,縱向向北延伸。
此前,河南市場雖然微起微落,但仍處上行狀態,并在區域內波動,但沒有長明的燈,今年已發生變數,河南價格最高的南陽水泥價格已下跌,當年的好光景已成為過去,“元兇”就是新增產能增長過快,超出市場需求。連續多年的市場兩位數增長還能持續多久?這是最重要的。
湖北——湖北武漢城市建設及武漢-廣州、武漢-合肥鐵路客運專線湖北段的建設和武漢-荊門高速路的建設,水泥產業隨著經濟發展應聲而起,新型干法發展迅速,4000t/d以上規模生產線占總數的50%以上。湖北是具有百年歷史華新水泥的根據地,是當地最具控制力的水泥企業,2008年11月份產量1541萬噸,同比增長16.65%,占全省產量的27.73%,在建熟料產能1500萬噸,在建248萬噸;本地老牌企業葛洲壩、浙系企業京蘭水泥及臺資亞東水泥也不甘于輕易拱手,分別占產量的11.18%、5.64%和5.35%。
湖南——是中南三省中啟動最晚的省份,“十五”期間,湖南市場遭受冷落,伴隨“十一五”地區經濟啟動,特別是長株潭經濟圈建設成為中南地區發展引擎,固定資產投資居高不下,水泥需求旺盛,形成產銷兩旺市場局面。湖南市場前景向好,吸引了國內一流企業,久經沙場的老牌企業海螺、華新、冀東水泥,中國建材、中材集團悉數入圍。是什么動力讓這些企業為昔日看不上眼的湖南競折腰?答案是:市場增長空間大、落后產能淘汰空間大、龍頭企業沒有形成,這正是手握資金投資者的目標市場。
湖南各大集團在市場向好的背景下,加緊新線建設,南方水泥湖南板塊與海螺在湖南市場的短兵相接,是這個區域市場最大看點。南方水泥去年11月產量944萬噸,占全省產量17.7%,穩居第一;海螺水泥也不甘示弱,產量245萬噸,同比增長33.25%,名列第三,投產1條,在建3條,合計熟料產能620萬噸;華新在岳陽、湘潭建設粉磨站,作為進入湖南的橋頭堡,以良好的品牌信譽占領市場份額,2008年10月在株洲投產5000t/d生產線,用本地熟料取而代之,加大市場競爭力。本地印山實業去年11月生產水泥323萬噸,名列全省第二,擁有2條2500t/d生產線。
評述
華中三省市場需求旺盛,利潤水平高于其他地區,吸引了大量投資者。盡管中西部是國家重點投資地區,但由于密集的新產能投入和整體市場的下行,還有很大的市場不確定因素。隨著大企業的擴張腳步逐漸延伸,市場布局重疊不可避免,產能過剩的陰影引發對這個地區投資過熱的隱憂。因此,如何合理規劃、控制總量,防范于未然,引導這個區域水泥業健康發展是此區域企業在繁榮中應慎重思考的問題。
西南地區
西南地區包括重慶、四川、貴州、云南和西藏。西南地區地處邊陲,雖然有良好的資源稟賦優勢,但受種種因素影響,西南地區的經濟發展還比較慢。
除了后來進入的拉法基之外,西南地區水泥行業的整體發展落后,企業的規模普遍偏小,規模優勢不明顯,缺乏超大型現代化生產企業,技術和管理水平不高。拉法基于上世紀90年代進入中國,在考察了大半個中國后最終落腳西南。可以說,拉法基是西南市場的靈魂,進入中國10多年,通過系列并購相繼取得了在西南各省的龍頭地位,也完成了在西南各省(除西藏外)的稱雄。雖還不具備絕對的規模優勢,但是拉法基通過因地制宜的產能分布布局,跨區市場協同,走出了一條中國水泥區域發展的“新路”。截至2008年11月,西南地區水泥產量1.35億噸,同比增長7.2%,占全國比重10.69%;四川由于遭遇大地震,增速減緩至5.6%,實現產量5436萬噸,占西南比重40%;云南3310萬噸,增長10.26%,占西南比重24.45%;重慶產量達到2817萬噸,增長10.4%,占西南比重20.8%;貴州1816萬噸;西藏165萬噸。
重慶——1997年重慶成為直轄市以來,水泥工業發展迅速。水泥產區主要集中在都市發達經濟圈、渝西經濟走廊、三峽庫區生態經濟區。成為直轄市后,大規模的基本建設拉動水泥市場需求,高速公路、鐵路、港口、水利、城市基礎、電力等是水泥需求增長的動力。但是重慶也面臨著新型干法發展過快的問題,重慶水泥協會秘書長馬澤民多次在不同場合指出,重慶水泥有投資過熱,資源和市場難以承受的風險。
拉法基瑞安在收購重慶水泥后成為重慶市最大的水泥制造企業,去年11月水泥產量488萬噸,占全市比重17%。浙江民營企業科華水泥,憑借在重慶的良好發展成功躋身水泥60強。小南海是根植于重慶的老牌本土企業,長期以來企業穩步發展,注重服務和回報社會,成為區域的“明星”企業。天助水泥2008年前11月水泥產量增加了44.29萬噸,增長52%,增速位列重慶第一,另有一條90萬噸熟料生產線在建。
四川——四川省是西南地區水泥消費量最大的市場,區域相對封閉。近年來得益于獨有的區位優勢,政府嚴格執行淘汰落后產能的力度,區域龍頭企業拉法基的精心經營,四川撐起了西南的水泥市場一片天,成為全國水泥市場的一個熱點區域。
“5·12大地震”給四川水泥工業帶了嚴重的損失,災后重建的巨大水泥需求是四川水泥面臨的一次機遇和挑戰。3年的重建無疑為區域水泥提供了很大的發展空間。但也正因如此,眾多企業都想進駐四川爭這一杯羹,拉法基瑞安一家獨大的局面可能被打破。
峨勝水泥是四川產能規模增長最快的一家民營企業。截至去年11月產量同比增長了102.44萬噸,增速近70%,還有兩條5000t/d熟料生產線在建,建成后將超過拉法基瑞安的產能,成為四川第一。
貴州——貴州省的整體經濟欠發達,“地無三尺平”是對貴州地形地貌的形象描述,這種環境不利于大規模的基建,水泥市場發展比較遲緩,是西南區除西藏外最小的市場。貴州水泥工業長期以來產業集中度低,企業規模小,2008年1~11月,全省的水泥產量增速為2.19%,是西南地區增速最低的省份。
貴州省特殊的地形地勢使新修公路和鐵路干線具有橋梁多、橋墩粗、隧道多、隧道長等特點,修建1公里公路平均消耗的水泥量是平原地區的3倍。在新一輪的中央刺激經濟增長的投資方案中,區域重點偏向中西部地區,投資方向側重鐵路和公路建設。若能抓住這一輪的機遇,在今后幾年內各級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必將有力地拉動水泥的需求和生產,貴州的水泥市場或將迎來春天。
云南——云南省地屬云貴高原,由于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情況,和外部的交通非常不便,市場封閉,省內的交通條件也十分復雜,這些因素造就了云南省不僅有明顯區別于其他省市的區域特征,在省內也有很強的區域性。省內企業規模普遍較小、布局分散。水利和水能資源開發帶動的大壩工程建設,是地區水泥需求的一大特點。2006年來,云南一方面由于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迅速回落,一方面前期的水泥固定資產投資過大使產能的增長幅度超過了市場需求,運轉率不足70%,水泥市場下滑,成為全國價格最低的地區之一,前兩年的好光景蕩然無存,云南水泥被戲稱為“第二個浙江”,這也是業內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區域水泥市場的好光景可持續多久?外因、內因,各占多少?
西藏——地處青藏高原不利于發展水泥工業,僅有高爭水泥和華新水泥兩家規模以上企業,也有少量外部水泥輸入。
評述
西南地區有豐富的煤炭資源和電力保障,較低的原材料和能源及燃料價格降低了成本。同時由于地區的特殊地理環境,區域市場相對比較封閉,不易受到外部市場沖擊,價格相對穩定,這就為西南地區水泥的毛利率高出全國水平提供了有利條件。另外,西南地區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和市場容量所限制,不適于水泥企業搞基地式建設,也沒有大規模跨地區的物流條件,因此中小規模的水泥企業在西南地區十分活躍。
雖然在中央的4萬億元投資計劃中有1萬億元是直接用于災后重建,但是這里面包括了甘肅,陜西等其他災區,約90%給四川。資金來源方面,中央財政按照恢復重建資金總需求30%左右的比例建立中央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基金,其他資金還需要從不同渠道籌集。
西北地區
西北地區包括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五省區,是2008年資本市場最為看好的區域。在全球金融風暴來勢洶洶背景下,西北水泥市場仍能獨善其身,由其自身特點所決定。封閉市場,水泥區域性表現得最為顯著;區域內能源建設基地風風火火,基礎設施建設如火如荼,與區域外冬風凜冽形成鮮明對比;市場集中度高,也是西北的特征之一,本地都有龍頭企業主控市場。
西北市場的繁榮,吸引著中材集團、海螺等水泥大企業進入,并分別滲透區域龍頭企業。西北地區的“封閉之門”正在逐漸被撬開。2008年1~11月,西北地區水泥產量7620萬噸,同比增長13%,占全國比重6%;陜西3200萬噸,增速最快,同比增長19%;新疆1640萬噸,增長11.9%,名列第二;甘肅,增長7.2%,產量達到1640萬噸,名列第三位;寧夏、青海產量都在1000萬噸以下。
陜西——陜西省的經濟建設覆蓋面積廣,關中地區(西安、咸陽、寶雞、銅川和渭南)的工業經濟帶、陜北延安、榆林地區的國家重要的能源基地、陜南地區的自然保護區,帶動水泥需求旺盛,是具有成長性、快速發展的市場。今年水泥產量仍將以19%的速度高速增長。
陜西是西北市場的先行者,各路投資者紛紛探路,已經形成國內水泥大企業、外資企業、民營企業及本地企業四路人馬:冀東水泥與海德堡聯姻,2008年11月水泥產量356萬噸,同比增長65.69%,在規模上已具首位,成為市場的定海神針;堯柏在英國上市募得資金后,一步一個腳印,在西安藍田建設兩條2500t/d生產線,占據了極佳的區域位置,躍居第二;浙江聲威進入西部后,辛勤耕耘,站住了腳跟,310萬噸的已建熟料產能、155萬噸的在建產能對市場具有相當的震懾力,去年11月水泥產量260萬噸,名列第三;意大利水泥通過并購光宇也在陜西占一席之地,并分別投資了70萬元、100萬元建設當地公路與修建學校,從基礎打起;中材集團2003年重組陜西漢中市水泥廠,潛力有待發揮。
海螺已經先行一步,于2008年12月底與陜西省禮泉縣簽訂投資協議,擬建設兩條5000t/d生產線,這將使已初現雛形的陜西水泥格局發生新變化。
甘肅——隴東能源基地建設和公路、鐵路建設成為了拉動甘肅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經濟快速發展帶動省內水泥旺盛。祁連山是西北地區規模最大,也是市場覆蓋范圍最廣的水泥生產企業,收購大通河水泥后,市場更顯明朗、效益猛增,去年11月產量620萬噸,占到了40%以上的市場份額。2008年3月,祁連山重啟的定向增發計劃掀起了甘肅市場上的漣漪,想在西北市場分一杯羹的水泥業巨頭們自然都不會放棄與其合作的機會,中國建材、中材集團、海螺等紛紛出手,最終中國建材簽訂了與其共同組建合資公司的議案。但大企業對甘肅市場的腳步沒有停止,中材集團與蘭州、臨夏等5個地方政府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又與甘肅省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合作簽約;海螺平涼一期5000t/d水泥熟料生產線項目已正式投入建設。然而,就在2008年即將過去時,祁連山發布公告,稱中國建材戰略性入主祁連山的合作協議中止。雙方合作的中途夭折,使甘肅市場再度懸念重生。這或許意味著祁連山對引進戰略投資又有了新的想法,未來市場發展還有待觀望。
青海——青海水泥市場是西北五省中最為封閉和落后的市場,企業規模小且較為分散,目前仍以本地及臨近省份的水泥企業為主導:青海水泥與華夏水泥分別占15%左右的市場份額;甘肅祁連山、海西蒙西、金圓水泥分別將水泥產業從本省拓展到青海;中材集團在將新疆、寧夏作為西北戰略中心的基礎上,與青海省人民政府在西寧市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并以賽馬實業為主導,推進甘肅、青海的業務,中材集團控制西部水泥的戰略正逐步實現。
寧夏——2008年8月20日,國務院出臺的《關于進一步促進寧夏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將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建設成煤炭、電力、煤化工三大產業基地,相當于再造一個“新寧夏”。2007年5月,中材集團間接收購當地最大的水泥企業寧夏賽馬48.36%股份,并于2008年實現了實際控制人變更。目前中材集團通過寧夏賽馬已經占據了寧夏半壁江山,去年1~11月產量422萬噸,占全省的49%。另外,中材集團收購區內第二大水泥公司瀛海建材的計劃也在策劃中,中材集團的后續動作將對賽馬實業的未來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新疆——中材集團具有睿智眼光,早在2005年就通過收購陷入“德隆危機”窘境的天山股份整合新疆市場,與區域內第二大企業青松建化從競爭走向競合,通過洽談合作維持價格體系,在市場低迷時保護市場,實現共享、經營、發展的統一協調。2007年9月28日,國務院出臺的《關于進一步促進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將新疆建成我國重要的能源戰略基地、我國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新疆迎來了戰略性發展機遇。在2008年金融危機下,天山股份去年1~11月產量630萬噸,占全疆的38%;青松建化強勢擴張,水泥產量同比增長16%,產量達到265萬噸。面對正處于發展中的市場,兩大企業重新調整了規劃,以期新的增長。
評述
西北市場是在金融危機下的一枝奇葩,目前海螺、冀東水泥、中國建材、中材集團等國內的建材大集團均將目光投向這個區域,中材集團在2008年年初就對全國形勢作了充分的研究,認為西北地區是水泥市場在全球經濟下滑中仍能保持旺盛的區域,于是及時調整戰略,轉向西北區域,目前已成功拿下寧夏、新疆區域市場;當地的祁連山等水泥企業競爭力較強,且具有自身的發展意識,對大企業的擴張形成一定制約。但整個西北市場的盤子畢竟還太小,一條大規模生產線無異于市場上的重型武器,產能擴張應視市場而定,否則有可能逆轉利潤關系,市場春光不再。
來源:中國建材報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