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國際石油市場受政治、經濟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油價發生劇烈波動。一季度,受美伊戰爭威脅、委內瑞拉國內罷工、主要發達國家商業原油庫存下降以及國際游資借機炒作等因素的影響,國際市場油價持續上漲,布倫特原油現貨月平均價格1月份達到了每桶31.18美元,2月份漲至32.77美元/桶,3月份有所回落,但當月平均價格仍達到30.61美元/桶。
  進入二季度,隨著美伊戰爭
結束,原油價格迅速回落,4月份布倫特原油現貨平均價格下跌到25美元/桶;5月份有所反彈;6月份原油價格在波動中繼續上升,平均價格達到27.65美元/桶。
  今年上半年布倫特原油現貨價格平均為28.84美元/桶,較去年同期上漲了25.34%。受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上漲的影響,上半年國際市場成品油價格較去年有較大幅度上漲。其中新加坡市場汽油上半年平均價格為33.7美元/桶,較去年同期上漲24.8%;東京市場柴油上半年平均價格為33.09美元/桶,較去年同期上漲25.3%。
  國內石油市場價格在國際市場的帶動下大幅上漲,原油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33.1%。由于國家對成品油價格進行宏觀調控,成品油價格雖然上漲幅度較大,但波動幅度相對較小。根據全國36個大中城市的監測數據,0號柴油上半年平均價格為3513.51元/噸,較去年同期上漲21.53%;-10號柴油上半年平均價格為3705.45元/噸,較去年同期上漲21.8%;93號汽油上半年平均價格為4127.25元/噸,較去年同期上漲20.75%。
  下半年波幅不會太大
  下半年,在不發生重大突發性事件的情況下,國際、國內原油及成品油市場價格總體上將基本保持穩定,但由于局部地區的社會、政治矛盾,油價將可能有一定幅度的波動。
  一是國際市場石油價格總體將基本保持穩定。自伊拉克戰爭結束后,歐佩克組織極力保持國際市場原油供需平衡,使原油價格能夠維持在比較穩定的水平。從近兩個月的原油價格走勢看,其效果較為明顯。今后一段時期,伊拉克雖然可以逐步恢復原油生產,并開始出口,對國際市場供求平衡產生一定影響,但由于其政局動蕩,原油生產中的風險因素很多,恢復正常產量仍有許多不確定因素。而且歐佩克組織將根據伊拉克石油生產情況及時對各成員國石油產量進行調整,因此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今后一段時期內不會因伊拉克生產和出口原油而出現大幅下跌。
  另外,根據有關經濟組織的預測,下半年美國經濟增長速度有可能加快,日本經濟衰退也將有所好轉,并有復蘇的可能;而我國經濟在經歷了“非典”時期短暫的減緩之后,下半年GDP增長率可能達到8%左右。在全球經濟發展速度加快的情況下,國際石油市場需求也會有一定幅度的增長。國際能源署預計,2003年第三季度的石油日需求量為7760萬桶,比上年同期水平增加90萬桶;第四季度的石油日需求量為7940萬桶,比上年同期水平增加60萬桶。因此,2003年下半年國際石油市場的供需在正常情況下將基本保持大體平衡,油價也基本保持穩定。
  二是受多種因素影響,國際市場石油價格將有一定幅度的波動。雖然從生產和消費角度來看,國際市場石油價格將在一個比較長的時期內保持穩定,但由于石油是一種戰略物資,其供給、需求和價格情況受政治、社會等因素影響非常大。其中,中東地區的局勢仍然是最大的影響因素,其不穩定將使全球石油供應的不確定性增大,進而使油價中的風險溢價比重加大。
  此外,上半年出現的一些產油大國因社會矛盾導致國內政局動蕩,產量減少等現象,今后也有可能重現,都會對石油市場生產一定的影響。而國際游資借助各種題材對石油期貨炒作,更有可能加劇石油市場的價格波動。
  因此今年下半年,在一些重大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下,國際市場石油價格仍有可能發生一定幅度的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