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是西部大開發的“橋頭堡”,資源開發是西部開發的重中之重。石化工業作為陜西支柱產業和優勢產業,必將得到優先開發。陜西省石油化工行業管理辦公室主任潘友民認為:陜西石油、煤炭、天然氣資源得天獨厚,為石化工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充分利用西部開發政策,發揮資源、人才和科技優勢,將資源優勢轉化成產業優勢,謀求更大的發展空間,是實現陜西石化工業大發展的關鍵所在。
陜西
省石油化學工業目前共有企業1100戶。按行業統計,全省共有縣級以上石油和化學工業企業185戶,其中工業企業171戶。職工總人數12萬人,擁有固定資產200億元。去年,全省石化工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107億元(1990年不變價),其中石油工業完成63.5億元,化學工業完成43.5億元。全年完成工業現價產值278億元,完成現價銷售收入277億元。石化工業實現現價產值和增長速度,已連續兩年在全省15個主要工業行業中名列第一。
由于該省石化工業過去基礎比較薄弱,產業和產品結構不合理,制約了發展步伐。其一是在石化工業結構上“一長一短”。全省化學工業雖然初步形成了一批大中型骨干企業,但對石油、天然氣的開發利用仍顯薄弱,沒能形成規模較大的石油和天然氣加工能力。其二是產品結構上“一大一小”。化肥產值較大,約占全省化工產值的60%以上;而精細化工產值只占化工總產值的15%左右。其三是在科技含量上“一多一少”,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市場容量的產品多,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市場容量的產品少。
為加快石化工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變優勢資源為優勢產業,該省已果斷著手實施戰略性調整,改善和優化石化工業產業結構。首先是利用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以規劃和建設榆林重化工基地為契機,重點發展石油化工和天然氣化工,分別形成以延安為中心的石油化工基地和以靖西天然氣管道為紐帶的天然氣化工基地。依托豐富的煤炭資源,積極發展煤化工,以規劃渭化二期工程為契機,逐步形成以渭河集團為中心的西北煤化工基地。
同時利用陜南豐富的生物化工資源,探索發展生物化工。以漢江梯級開發為契機,逐步形成以漢江工業走廊為依托的生物化工基地。
利用商洛地區的金屬礦產資源,努力發展金屬化工,逐步形成商洛金屬礦化工基地。確立并實施石化行業戰略性轉移,突破了行業、部門、地域和所有制界限,初步形成了以關中為主干,以陜北、陜南為兩翼的陜西石油化學工業新框架格局。
近年來,該省石化行業還對省屬石化企業集中進行整合、改組和改造。組建了4個總廠制集團企業,1個公司制集團,租出了1個小型企業,精簡撤銷了5個管理型公司,規范和健全了企業組織結構。幾年來,新的管理體制優勢明顯呈現出來。“九五”期間,該省石化工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9.8億元,超額完成投資44.8億元。其中基建投資69.4億元,技改投資50.4億元。實施項目共308個,其中石油145個,化工163個。在完成的全部投資中,生產性投資占96.6%。
在“十五”期間,全省石化行業將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以西部開發整體要求和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產業結構調整為重點,建設一批產業關聯度強、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帶動作用大的項目,提高石化重點產品的集中度,優化產業結構,形成一批具有經濟實力和國際競爭能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實現技術高新化、加工精細化、經營國際化、管理現代化,使主要化工產品的品種、質量和數量更好地滿足國民經濟發展需要,實現石油和化學工業的大開發、大建設、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