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盛夏用電高峰的來臨,全國許多省市出現電力供應不足狀況。國家有關部門的統計數據表明,全國缺電的省市多達18個。西北地區電力供需形勢更不容樂觀。在陜西省周邊省區連呼缺電之際,我省的電能卻通過330千伏超高壓輸電線路送往甘肅、寧夏和青海等地。然而,在向外輸電的同時,我省境內的個別高負荷地區,也確實存在限電的窘況,就是在省會城市的西安,個別地方的群眾仍然在為時不時的限電而焦心。
那么,陜西的電到底是多了還是少了?
我省的電力發展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
在改革開放前,我省的電力供應可以說還是比較富裕的,這主要是因為在“一五”、“二五”期間,我省先后開工建設了灞橋、戶縣和寶雞等電廠,電力供應基本平衡。但是隨著改革開放后經濟建設的發展,社會對電力需求迅猛增長。電力作為經濟建設的先行官,這時顯得力不從心。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出現的點、片缺電,到后來發展為大面積缺電。當時,電力只能保證大部分工廠停二供五或停三供四;對農村的電力保證就更少了,特別是在農灌季節,天越旱電力就越緊張,農民兄弟有時不得不祈望老天吃飯;城鎮居民在享受了現代文明生活的標志——電的同時,也深受缺電的煎熬,剛剛興起的電視機因沒有電而成了擺設;許多學生因沒有電,晚自習只好點上蠟燭。缺電,猶如壓在人們心上的烏云,成為制約我省經濟發展和提高群眾生活水平的瓶頸。
電力的緊缺局面并不因強制性的計劃用電而扭轉,反而更加嚴峻。1987年,國家批準成立“西北電網領導小組”,由省政府和電力部門的負責人組成,其一項主要職責就是協調平衡陜、甘寧、青四省區的電力供應,換句話說就是“分電”,各省區也相應成立了所謂的“三電辦”,這些機構的惟一職責就是定期或根據電力供應形勢進行分電,研究限電序列和范圍。這樣的領導小組在全國是第一家,我們可以由此感受到我省乃至西北當時缺電的嚴重性。
面對嚴重的缺電局面,人們不再幻想,而是實實在在地思考走出這一困境的對策。而難能可貴的是我們對發展電力建設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那就是:經濟要發展,電力須先行。電不再簡單地被認作基礎工業,而是經濟發展的動力。
我省在改革開放中率先突破電廠國家建設的格局,一方面出臺政策,走集資辦電的路子,先后開工建設了秦嶺、渭河、蒲城、安康等電廠;另一方面通過資產置換,開工興建了寶雞第二發電廠、蒲城電廠二期等。1996年陜西第二個百萬電廠——渭河發電廠四臺300兆瓦火電機組建成投運,同年位于渭北原上的蒲城發電廠第一臺330兆瓦機組歷經十年終于投產,1997年第二臺也投入運行。經過了十二年的等待,我省缺電的歷史,終于在這一年畫上了一個“臨時的句號”。
說“臨時的句號”是因為,這時的電力電量人均尚不足全國的平均水平,電力的發展也僅僅是還了過去欠下的債,電力供需平衡也是在低水平下做到的。
1998年國家決定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這為陜西電力發展創造了難得的歷史機遇;也是這一年,電力體制的改革,更為陜西省的電力發展提供了契機。從1998年至2002年,我省第三個百萬大電廠——寶雞第二發電廠四臺300兆瓦機組全部建成投運,蒲城二期三號機組投運,灞橋電廠改擴建設,同時開工建設的還有韓城第二發電廠、榆林發電廠等。在這五年我省共投產發電容量205萬千瓦。
電力的穩步發展為我省國民經濟發展提供了充足的電力保證,到2002年底全省發電裝機達到820萬千瓦,最高負荷538萬千瓦。1998年——2002年全省用電年均增長8.5%,達到355.97億千瓦時,基本上滿足了全省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日益增長的需求。我省人均電力和電量分別從0.12千瓦和600千瓦時增長到0.2千瓦和900千瓦時,達到了全國平均水平。
今天我們在說電力時已沒有了昨天的憂愁,但是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加快電力發展仍然是當務之急。特別是在建設西部經濟強省的偉業中,電力建設的適度超前已無須爭辯。
到了1998年,我省電力供需的相對平衡,促使我們在加快電源點——電廠建設的同時,把發展的視角轉向了電網建設,也就是老百姓講的,建壩修渠都不能少。電網,對于電廠而言是使其產品變為商品的惟一渠道,對電力消費者而言,它意味著:能否用上電?能用多少?是否安全可靠?
我省的電網建設可以說是在艱難中起步、發展。全省的第一條35千伏輸電線路始建于1951年,1972年330千伏劉天關輸電線路的建成投運,結束了陜西電網一直孤立運行的局面,而這條線路在當時也是我國電壓等級最高的一條長距離輸電線路,為此配套建設的電子城就坐落在西安的西郊。受傳統觀念、區域經濟發展水平、資源產業配置等的影響,特別是在重發輕供不管用的思想影響下,電網建設滯后于電源點的建設。當電力出現相對平衡的時候,有電供得上、供得好,就成為所有電力消費者的強烈愿望和迫切要求。面對這一新的形勢,剛剛獨立運作的陜西電力公司,從1998年10月至今,先后貸款投資近百億元資金,對直管的市縣城鄉電網進行歷史上規模最大、投資最多的建設和改造,其中投入城網46.06億元,農網51.7億元。到2002年底,我省已有330千伏變電站22座,變電容量783萬千伏安,線路3132公里;220千伏6座變電站容量96萬千伏安,線路824公里;110千伏變電站279座,變電容量1220萬千伏安,線路9989公里。到2002年底完成一戶一表改造40萬戶,8個城市電網改造通過竣工驗收;第一期農網改造已全部完成,第二批農改正在全面推進。通過努力,進一步提高了全省電網的供電能力和供電可靠性,為地方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提供了優質的電源。
通過對陜西省電力公司直管的38個縣區農村電網改造和電力管理體制改革以及同網同價政策的實行,我們可以明顯看到農電線損降低了,供電能力提高了,農民負擔減輕了。全省鄉鎮通電率達到了100%,農戶通電率達到98%,與此同時,陜南至陜北電力大通道的架通,加快了陜北革命老區的建設和開發;全省110千伏及以上主網架的進一步完善和城鄉電網的改造,有效地促進了經濟發展。據統計,與1998年相比,2002年全省城市居民生活用電增長了39%,農民生活用電增長了30%,工業用電增長了10.61%。
但是在電網的建設中,由于種種原因,尤其是一些地方缺乏良好的投資環境,致使電網建設往往不能按期進行,直接影響了地方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用電。比如,位于西安市東郊灞橋區的35千伏豁口變電站和水溝變電站改造。這兩個變電站均是建于五六十年代的老舊變電站。近年來,隨著西安東郊地區經濟的迅速發展,特別是東郊紡織城企業經濟復蘇,紡織城人數增加,用電量不斷增長,實際用電已接近或超過電力運行線路最大承載1.6萬千瓦,在電力負荷高峰期間面臨拉閘限電的嚴重局面,群眾對此意見很大。電力部門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改擴建這兩個變電站。兩項工程被納入西安市第一批城網建設與改造計劃中。2001年7月電力部門與當地政府簽訂了建設用地協議。但是在變電站工程建設期間,兩地村民以征地款未及時支付等理由多次阻撓工程的正常建設
,致使工程的進度受到嚴重影響。阻擾施工的直接后果,就是去年該地區在用電高峰期不得不接受限電這一事實。
再如,西安市北門輸變電工程的提出已逾十載。作為城市重點建設項目之一,西安市政府對此也十分關心和支持,召開了專題會議,要求各有關部門在辦理建設手續時,及時快捷,特事特辦,保障工程的順利實施。但實際情況卻難如人愿。變電站建設用地《統建協議》明確規定由市上某單位負責將土地交付電力部門使用。但是該單位將一個月的工程拖了三年都沒有完成,并先后從電力部門拿走征地款1160萬元。由于工程用地無法落實,造成工程遲遲不能開工建設。北郊變電工程建設歷經十二年,仍然無法成為現實,致使該地區的缺電局面短期無法解決。
去年以來,在西安、商洛、榆林等地,個別人以各種無理要求長期阻擾電網工程建設,或者有組織地圍困正在施工的變電站,或者利用老人、婦女堵路擋車,讓施工人員無法進入工地,延誤工期,浪費投資。在建設蒲涇北線路中,由于設計、審批部門間缺乏溝通,電力施工單位在澆注好塔基后,又不得不炸毀,重復支付賠償,損失達150萬元,工程不能按期投運,影響西安地區乃至整個關中電網的安全。
用電受到制約的除過電網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用戶自己的局域的輸變電設備和電纜的老化問題,特別是一些老企業和老住宅小區普遍存在這個問題,跳閘停電時有發生,造成局部電力短缺。
要想長期適應不斷增長的需要,加快陜西電力發展刻不容緩。
根據黨的十六大精神,我省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三步走的經濟發展目標,在未來的18年全省國內生產總值將保持10%左右的增長速度。按照電力與國民經濟的關系,電力在未來的18年間需要保持8.5%以上的發展速度。換句話講,到2020年,我省電力裝機需要達到2800萬千瓦。我們現在只有820萬千瓦裝機,而且還有200多萬千瓦小機組是國家政策規定要逐步淘汰的。所以每年都需要有120萬千瓦的機組投運,才能滿足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適應人民群眾生活用電迅猛增長的要求。
同時,盡快把能源資源轉化為電能,推動西電東送,變潛在的資源優勢為現實的經濟優勢,也需要加快電力建設。我省是能源大省,煤炭探明儲量為1860億噸,居全國第三,特別是陜北侏羅紀煤田,儲量大、煤質好、易開采。我省電力部門規劃建設陜北煤電基地,變輸煤為輸電,在陜北分兩期建設2280萬千瓦火電基地,向華北、山東等電力負荷中心送電。陜北煤電基地一期工程建設1080萬千瓦裝機容量電力建設的初步可行性研究已經完成,首期僅電源建設就需投資320億元,項目建議書已上報待批,工程全面開工建設指日可待。在發展火電的同時,抓緊陜南的水電建設,把待開發的50%左右的水能資源利用起來,發揮作用。在發展電源的同時,進一步強化電網的建設,特別是110、330千伏及以上電網的建設。通過強化主網架,實現環網供電,不斷提高全省的供電能力和供電可靠性,同時進一步加快配網建設和改造,為用戶提供優質的電能和服務。努力培育新的電力市場,在積極推進西電東送的同時,積極向四川等周邊地區輸送電力。
陜西電力是多還是少?如果把過去比做受災的年份的話,現在的電力只能算平年,不受饑荒但又沒有寬余。要想走向小康,陜西尚需向電力大省邁進。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