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60周年前夕,山東兗礦三代采煤工人聚集一堂,向記者講起了我國煤炭行業翻天覆地的變化。
打眼放炮·大锨攉煤
“那時候流行一句順口溜:‘南屯難,柴里柴,協莊邪,查莊差’。這是老百姓對山東四家煤礦技術水平低的諷刺。”
——趙常運
64歲的趙常運1974年來到兗礦南屯礦區。
當時,這是全國最好的礦,開采用上采煤機,摩擦支柱代替木支護,但還是離不開“打眼放炮、大锨攉煤”。全礦1000多名采煤工,年產量只有五六十萬噸。
上世紀70年代,煤炭工業初步實現機械化,兗礦雖然是國家重點建設的大型煤炭基地,但技術水平仍落后國外發達國家20年。
引進設備·技術創新
“一開始與‘洋設備’打交道,感覺有點懵。外國只提供設備,不教給原理,經常半天找不到故障。”
——孫計爽
1982年,孫計爽技校畢業進入兗礦。此時,國家引進100套綜采成套設備和100套綜掘設備,其中2套落戶兗礦。為了學會使用和維修設備,他自學了外語,認真向洋教練學習,不僅學會維修這些設備,還先后完成40余項技術革新。
“最讓人興奮的是兗礦自己開始技術創新!睂O計爽說,兗礦把中國的采煤技術提升到“領先世界3—5年”的水平,解決了發達國家都頭疼的防塵、防火、回收率和頂板管理四大難題。
機械作業·技術輸出
“咱是新一代白領采煤工,不像過去一臉黑、一身泥!
——王興利
王興利2002年到兗礦,現已成為采煤隊主管技術員。談起現在的煤礦生產,他一臉驕傲:采煤一次采全高,全員效率每工11.85噸,連續安全生產1285天,19個月無輕傷;厚薄煤層搭配,延長礦井壽命30年。
從一個小礦務局,到2008年銷售收入460億元,利潤總額65億元……兗礦集團用15年時間形成了1255萬噸生產能力,走過了發達國家35年走的路。公司創造的世界領先的綜采放頂煤技術,更是實現了我國采礦技術對外輸出零的突破。
來源《人民網》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