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0年下半年至2002年第三季度,我國煉焦煤市場處在逐步復蘇、升溫階段,其間雖然部分煤種有供給趨緊的勢頭,但還不至于影響鋼鐵企業生產。但是從去年底開始,部分煤種的供給緊張狀況有所加劇,到今年4月份,煉焦煤庫存已經壓縮到最低限度,市場價格攀升,部分鋼鐵企業感覺到煉焦煤供應不足的危機正在臨近。分析煉焦煤供給趨緊的原因,一是鋼鐵及相關產業快速發展,帶動了對冶金煤炭的大量需求,使冶金煤炭產量增長趕不
上需求增長;二是小煤礦部分冶金原煤流失于煉焦煤市場之外和土焦生產,浪費了很大一部分煉焦煤資源;三是國有煤礦冶金煤炭生產和加工能力不足影響冶金煤炭供應。
冶金煤炭需求增長幅度超過供給增長幅度
去年,我國鋼材、鋼和生鐵產量分別同比增長了18.85%、20.34%和16.12%,今年一季度分別同比增長了16.57%、18.12%和16.39%。
鋼鐵增長帶動了機焦產業快速發展,去年全社會生產機焦10829萬噸,同比增長14.85%。據統計,今年一季度全國焦炭產量3052.42萬噸,同比增加446萬噸,同比增長17.13%。
去年,機焦產業消耗精煤約14771萬噸,同比增長約13.52%。今年一季度,消耗4030萬噸,同比增長約16.6%,比去年全年提高了3.08個百分點。
去年我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的煉焦原煤和洗精煤的統計產量分別是 35400萬噸和13700萬噸,同比分別增長14.02%和9.64%,原煤產量增長速度與需求基本持平,精煤產量增長速度比需求低4.23個百分點。今 年一季度,這兩個品種的產量分別是9382.93萬噸和3670.65萬噸,同比分別增長11.71%和17.3 6%,增長速度加快,但增長速度分別比需求低了3.66和2.39個百分點。
產、運、需銜接不盡合理,影響焦煤供給效率
作為主要煉焦煤的焦煤、肥煤和瘦煤的一半儲量,三分之一的焦炭、洗精煤產量集中在我國的山西省,從儲量上講,山西煤炭、焦化企業最具增產能力。從運力上講,山西的鐵路運輸能力卻最為緊張,尤其是在冬季,運力明顯不足,造成煤炭和焦炭運不出來。我國其他一些煉焦煤增產潛力較大的地區,如貴州、黑龍江等省的鐵路運輸也都相對處于劣 勢。另外,部分鄉鎮煤礦的煉焦煤由于不具備運輸條件及其他一些原因,也不能為煉焦煤市場實現有效供給。由于煉焦煤和焦炭的產、運、需銜接不好,造成產地積壓與市場短缺并存的矛盾狀況。
小煤礦恢復生產規模過大,導致煉焦煤炭丟失
今年一季度,鄉鎮煤礦全部產量的增長速度達到39.55%,是全國煤炭產量增長速度的2.7倍,是國有重點煤礦增長速度的4倍;鄉鎮煤礦以占全國產量16%的基數,實現的增量占全部煤炭增量的41%,與國有重點煤礦煤炭增量基本持平。由于一些鄉鎮煤礦的商業信譽、區位條件、運輸能力等相關業務要素,不能與煉焦煤市場上的買方實現充分的市場銜接,導致部分煉焦原煤不得不用于其他領域。目前鄉鎮煤礦恢復生產的規模過大,他們流向非煉焦領域的煉焦原煤就會越多。據分析,我國去年未能入洗的強粘原煤在800萬噸之上,隨著鄉鎮煤礦生產規模迅速擴大,這種情況會進一步加劇。
大量土焦生產,影響了煉焦煤有效供給
去年我國取締土焦的政策力度很大,但仍然生產了3417萬噸土焦,相對于生產同樣數量的機焦而言,多消耗強粘煤965萬噸左右,同時使 822萬噸左右的其他煉焦配煤因失去與之配比的強粘煤而不得不用于其他領域,合計減少煉焦煤市場有效供給1787萬噸,平均每生產1噸土焦,減少0.523噸煉焦煤有效供給。根據多方面因素測算,今年一季度的土焦產量在750萬噸到800萬噸之間。土焦生產是造成市場強粘煤供給緊張的重要原因。
國有煤礦投入不足,導致煉焦煤供給不足
分析國有煤礦煉焦煤生產在去年和今年一季度的表現,可知國有煤礦的生產增長勢頭在減慢,原因主要是影響生產增長的主導因素正在發生轉變。前些年煤炭市場低迷,國有煤礦生產能力有不同程度的閑置,在需求增長的初期階段,僅憑原來所積聚產能的釋放即可滿足需求,這時的生產增長是需求主導型增長。需求增長到一定程度,就超出了原有產能的極限,這時必須通過增加投資,建設新井或老礦改擴建,這時的增長即為投資主導型增長。
目前,地方國有煤礦已經進入了投資主導型增長階段,重點國有煤礦正在向該階段過渡。雖然,國有煤礦的經營狀況有所好轉,但投資擴產的能力還遠遠不足。據調查,從1999年到2005年期間,共有46處新建和改擴建礦井相繼投產,設計生產能力合計9385萬噸,其中煉焦煤生產能力大約3000萬噸,平均每年新增礦井生產能力約13 40萬噸,其中平均每年新增煉焦煤生產能力大約430萬噸。根據國家“十五”規劃,需年均增加煤炭生產能力124 8.6萬噸,相對于每年1億噸的煤炭需求增量和 3000多萬噸的煉焦煤需求增量,“十五”規劃和實際投產情況都顯得捉襟見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