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戰爭對世界石油市場產生了強烈的影響。最近,國內不少專家認為,推出石油期貨,可以逐步改變我國企業被動接受世界石油價格的局面。然而,石油期貨從醞釀到出臺,還有一段路程要走。
  “目前,除了上海期貨交易所與香港某公司在合作瞄準石油期貨之外,石油部門也有想法搞石油期貨。”中國證監會期貨部主任楊邁軍日前接受本報記者咨詢時透露。
  據記
者了解,日前上海期貨交易所與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宣布,雙方合作研究建立亞洲能源衍生品市場,原油期貨合約有望成為該市場的首個產品。這是迄今為止中國籌備石油期貨最為實質性的舉措,但是,這是否就意味著中國石油期貨上市將一帆風順呢?
  楊邁軍對記者表示,由于受“非典”的影響,一些工作尚無法順利開展,“石油期貨上市目前還沒有具體的時間表,但是我們會積極支持石油期貨上市的。”
  此外,楊邁軍還指出,石油期貨上市最后還需要由國務院來批準。呼聲較高的上海期貨交易所方面,雖然一直在做準備,但是目前還沒有一個成熟的報告。
  期貨交易所:摩拳擦掌
  “美國9·11事件之后,國務院領導在一次石油會議上說,要研究石油期貨。我理解,從廣義上講,要我們學習期貨知識,研究并發展我們自己的期貨市場。”上海浙石期貨經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建國稱。
  伊拉克戰爭給了我們一個盡快推出石油期貨的非常現實理由——— 在戰爭打響前夕,國際原油價格早已節節攀升,國內油價也因此上漲了不少。此外,國際原油價格飆升累及國內多個與石油相關行業,航空、汽車、玩具、服裝加工等多種行業均表示由于成本上升,面臨壓力。不少專家認為,推出石油期貨,可以逐步改變我國企業被動接受世界石油價格的局面。
  在力推石油期貨方面,上海期交所是最積極的。據了解,上海期交所開發石油期貨已有多年,其前身之一的上海石油交易所在1993年至1994 年曾成功交易原油、汽油、柴油等石油期貨,后因中央整頓流通秩序暫停業務至今,當時與上海石油交易所同時營業的北京石油交易所也一并叫停。
  今年3月28日,上海期交所總經理姜洋透露,石油期貨是該所新品種開發的重點,該所已確定了石油期貨從燃料油起步的方針,完成了燃料油期貨合約及交易規則、風險控制制度的設計,并與國家經濟主管部門及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等有關方面的高層進行了溝通,得到了認同和支持。今年,上海期交所在新產品開發工作上,要重點對石油期貨 等品種進行突破,加強與有關方面的溝通,積極推進各項上市準備工作。
  這次上海與香港合作研究建立亞洲能源衍生品市場,推動原油期貨上市,顯示上海期交所將勢必保持其在石油期貨上的領先地位,不僅要從最易入手的燃料油取得突破,還要力爭上市原油這個石油期貨中最大的品種。
  上海期貨交易所一位人士分析指出,根據上海期貨交易所兩年多的分析研究,燃料油是一個市場化程度較高的品種,也是目前比較成熟的期貨品種,上海期交所對于燃料油期貨品種的所有技術準備都已完成,隨時都可以推出。
  此外,在輿論呼吁的同時,國內另一家期貨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也在積極推進石油期貨研究、上市的實務工作。
  近期,大連商品交易所也開始透出開發石油期貨的風聲。4月7日,大商所總經理朱玉辰說,該所已展開了原油期貨的開發設計工作。今年,大商所將與有關研究機構、政府部門進行全面、深入的合作,加強國內外市場調研,全方位推進能源等品種的研究,為推出新品種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同日,大連市委副書記王有為也表示,將全力支持大商所開展 原油期貨。由于起步較上海晚,大連似乎有意避開上海的強項———燃料油,轉而強調其發展原油期貨的優勢:大商所副總經理郭曉利透露,大連水陸交通發達,擁有專用原油碼頭,是中國重要的石油生產、加工轉運基地和貿易中心,東北地區和環渤海地區產油量占國內原油產量的 70%以上,原油加工能力占國內的40%,從俄羅斯西伯利亞的安加爾斯克到大慶的年輸送能力達數千萬噸的輸油管道建設項目正在商談中,依靠資源、區位優勢,大商所目前正在加緊進行原油期貨品種的研究開發工作。
  此前有媒體披露,今年2月份,日本東京工業品交易所中澤忠義理事長一行在訪問大連商品交易所時表示,大商所推出石油期貨交易,有利于共建亞洲石油市場的避險體系,東京工業品交易所愿意提供幫助。大商所具有發展石油期貨的天然優勢,東京工業品交易所愿意積極幫助大商所開發石油期貨品種。大商所推出石油期貨后,也會和東京石油期貨市場間形成套利機制,構建起良好的市場格局。
  市場同行業:同床異夢
  早在今年2月下旬,就有經濟學家指出,目前,中國有許多資源性產品依賴進口,尤其是石油,由于中國沒有自己的石油期貨,定價權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在別人手里,國內公司在參與國際石油市場方面困難很多,用油企業面臨的風險也越來越大,因此,應盡快恢復石油期貨,同時允許更多企業進入國際市場從事套期保值。
  除了上海期貨交易所和大連商品交易所摩拳擦掌直指石油期貨,據記者了解,目前包括中航油在內的數家與石油息息相關的公司,也正在積極爭取石油期貨的“執照”。
  但是,也就在大家爭奪石油期貨“執照”的過程中,卻有不同的聲音傳出。例如有媒體披露,國內某石油巨頭反對過早設立石油期貨。針對近期傳出的“有關部門決定由中石化、中石油及中海油三大石油巨頭,負責籌建在國內設立石油期貨市場”的消息,某石油集團老總表示,由于國內只有兩家石油公司負責成品油的批發,市場經濟還在過渡中,所 以現在設立石油期貨市場的條件仍未成熟。目前,國內的成品油都是通過中石化及中石油來進行批發的,在壟斷的情況下,期貨價格很容易被操控。該老總還表示,有關部門想在上海設石油期貨市場的構思還在探索中,“他們可以探索,但大家還要再研究,時機未成熟。”由于中國目前沒有石油期貨市場,所以國內石油公司,為了減低油價高企而導致的成本壓力,會向外國購買石油期貨。
  北亞期貨北京研發中心張天明認為,“由于國內的石油提供商主要是中石油和中石化,他們在流通市場的壟斷地位,就決定了他們對原油市場的價格變化缺乏風險意識。”而且,進行石油期貨交易勢必要打破目前石油統一定價的格局,中國石化和中國石油的壟斷將直接面臨這一格局改變的挑戰。所以,很難想像,如果大家對此不支持或者意見不統一,那么石油期貨的推出仍將具有難度。
  鄭州商品交易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目前國內石油是專營,不是市場化的品種,起碼經營不是市場化的,而期貨交易的基礎又必須是市場化的品種,比如小麥、大豆。也就是說,目前的石油專營狀況不解決,搞出來的石油期貨也難以健康發展。
  有市場人士還認為,從目前中國的商品批發市場來看,由于缺乏誠信,現貨交易的履約率較低,如果沒有期貨機制以及保證金制度的保證,批發市場是很難活躍的。雖然期貨機制無疑是石油相關企業用來防范價格波動風險的最有力工具,石油、石化企業以及航空、汽車等石油消費工業,可以通過期貨交易鎖定價格、確保利潤,國家也可以因為石油期 貨的推出而參與國際石油價格的定價過程,但目前推出石油期貨的最大障礙是中國的原油價格并沒有放開。
  “所有這些問題的解決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某業內人士指出。而其中,最大的問題在于,中國石油市場體系和市場機制的不完善,扭曲了供求關系和對未來價格的有效期望。原國家計委能源研究所所長周大地指出,從市場主體和機制上看,中國石油市場的發育和形成仍然任重道遠。目前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等石油公司下屬油田和煉油廠,作為“ 成本中心”,是完全的生產車間,特別是石油公司改制上市后,進一步強化了對下屬企業的控制力,目前國內的石油市場基本是一個“兩個人” 的市場,從供應方看,市場主體嚴重缺乏。
  管理部門:積極支持
  不管中國石油市場的問題有多么復雜,目前,有關部門對推出石油期貨的態度還是比較積極的。
  中國證監會期貨部主任楊邁軍日前對本報記者表示:“我們會積極支持石油期貨上市的。”今年2月28日,中國證監會主席助理汪建熙在 “第十三屆亞太期貨研究論壇”上表示,中國證監會將推動成立品種上市審核委員會,為石油期貨等新產品的推出提供制度保障。此前,楊邁軍也指出,要全力推動新品種上市,推動期貨交易所開展燃料油期貨的 研究開發。
  此外,今年3月初曾有消息說,中國石油協會與上海市政府敲定,由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三大石油巨頭和上海市政府共同籌建恢復上海石油交易所。不過,此事未獲得有關權威部門的證實。業內人士也認為,這頂多是一個以遠期現貨交易為主的市場,與期貨不能混為一談。而且,在目前體制下,石油期貨上市,只可能在期貨交易所進行。
  所以,雖然有關方面都在積極準備推出石油期貨,但由于石油關乎國計民生,是否真的都能夠推出這個品種,需要考慮的因素有很多。此外,我們也不能指望在短期內就能看到這個品種出現在市場上,畢竟, “目前還沒有具體的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