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城市平陽寺鎮6050畝采煤塌陷地治理工程4月30日通過國家驗收,該項工程增加耕地4599畝。至此,該市基本實現了采煤塌陷與治理的動態平衡。
該市大規模治理塌陷地自1998年開始。鄒城市是我國八大煤炭生產基地之一,有國家、地方煤礦9對,壓煤面積357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22%。到1998年,因采煤引起的全市塌陷地面積達到6·3萬畝,其中絕產、積水4·3萬畝
,礦區鄉鎮人均耕地急劇下降,有10個村莊人均耕地不足0·3畝。加之境內的礦井正值生產高峰期,每年仍以2500畝速度塌陷耕地。以此推算到2050年,全市塌陷地將達到15萬畝,將造成67個村莊搬遷,20多萬農民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地。為保障地方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1998年開始,該市開展了對塌陷地的全面治理。
完善投入管理機制,落實優惠政策,實現投入——治理——經營的良性循環是鄒城市塌陷地治理取得成功的重要經驗。該市的塌陷地大多7—12米深,每治理一畝需要資金5000元至10000萬元不等,資金成了塌陷地治理的第一要素。為此,該市拿出耕地造地費、土地荒蕪費、耕地占用稅、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地方留成部分的20%和違反土地管理罰款的40%,建立了土地開發整理專項資金,同時,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各方面資金。規定,煤礦企業復墾塌陷地的,其收益和土地權屬歸企業所有;其他單位和個人復墾國家未征用的塌陷地進行糧食生產的,三年內不交合同定額任務;外商或其他單位和個人單獨投資復墾治理國家已征用的塌陷地,從有收益之年起10年內免交國有土地有償使用費。
完善的機制為塌陷地治理創造了良好的環境,自1998年以來,該市先后投資1·5億元,治理塌陷地2·3萬畝,增加耕地1·9萬畝。加上自2000年開始的三區開發增加的耕地,全市共增加耕地近4萬畝。
塌陷地治理為鄒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營造了廣闊的空間。該市近年來先后建設了體育館、博物館、公園、廣場,修建了寬闊的外環路,都未增加耕地征用指標,而且還為濟寧市提供了5000畝的指標用地。在剛剛完成的塌陷地治理的平陽鎮,記者看到,昔日積水成湖的塌陷地,變成了集農、漁、牧、副、觀光為一體的高效農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