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煤炭可采儲量為1145億噸,占世界煤炭可采儲量的11.02%。其中新疆、甘肅、寧夏、青海、陜西、山西等省區煤炭保有地質儲量占全國的40%,而云南、貴州、四川、西藏等西南地區煤炭保有地質儲量占全國的8.6 %。但是,由于受多種條件的制約,西部豐富的煤炭資源并未完全轉化為經濟優勢。
問題一:產品結構單一,附加值不高。西部地區作為我國的煤炭能源供應基地,主要以輸
出原材料為主,產品結構單一,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目前我國原煤洗選比例約為1/3,遠遠低于發達國家70%的水平。按目前的計算方法,少入洗一噸焦煤少收入28.3元,少入洗一噸動力煤少收入16.6元。而我國去年原煤產量約14億噸,西部地區煤產量約占全國產量的3/5,如果入洗率能提高10%,則可以為西部地區多增加幾億元的收入。潔凈煤技術應用程度不高,原煤入洗率低,造成了煤炭燃燒污染嚴重。近年來,廣東、廣西、四川、貴州四省因酸雨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 140億元。鑒于煤炭給環境帶來的高污染,許多城市紛紛出臺相應的規定,以限制原煤的燃燒。這無疑對西部煤炭工業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專家建議:隨著我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環境立法日趨嚴格,煤炭消費必然會受到一定的限制。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煤炭氣化、液化、水煤漿、煤層氣等大型項目建設,使煤炭產品單一、低質量向深加工、高質量演化,為社會提供優質、清潔、高效的能源。煤炭企業應該抓住機遇,積極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加速產業化升級,增強行業素質競爭能力。同時以就地利用為原則,建設一批節能高效的工業項目,使煤炭資源轉化成其他高附加值的工業產品向外輸出,并由此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問題二:市場秩序失調,中間費用偏高。20世紀90年代以前,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使得我國煤炭市場供不應求。當時,為了確保國民經濟的正常運轉,國家制定了“大中小一齊上”的產業政策,降低了產業進入門檻。在西部地區,一些鄉鎮的小煤礦如雨后春筍應運而生。在為當地經濟發展作出貢獻的同時,鄉鎮煤礦也帶來了突出的問題,多數礦 井井型過小,開采技術落后,不具備起碼的安全生產條件,資源回收率低,百萬噸死亡率高。近年來,由于流通環節和地方政府名目繁多的收費和加價,使得煤炭生產成本不斷攀升,收入比以前降低了一大塊。
專家建議:整頓煤炭市場秩序應當對煤炭企業進行戰略性調整,走產業集團化的道路。充分利用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打破地區、行業、所有制的界限,經過改組、聯合、兼并、控股或參股等方式,對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對生產經營要素進行整合重組,這是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也是西部煤炭行業的根本出路所在。
為了使煤炭經濟建康發展,政府應該采取一系列措施,協調煤炭與鐵路、港務部門以及當地政府的關系,加強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更新車站、港口煤炭裝載設備,充分發揮鐵路、水路的營運能力,使之適應西部煤炭工業的發展。
問題三:重大事故不斷,安全形勢嚴峻。這幾年,全國特大、重大事故不斷,給人民生命安全和國家經濟建設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安全生產形勢在西部地區更加嚴峻,以貴州為例,去年貴州省各類煤礦共發生死亡事故500起,死亡891人。
專家建議:煤炭行業應該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建全相應的法律法規,嚴格煤炭生產許可證監管,提高煤炭安全生產標準,對不具備頒證條件的煤礦提出限期整改,到期仍不合格的,依法予以關閉。
對小煤窯不能手軟,更不讓它死灰復燃。當地政府一定要把安全生產工作作為一項非常重要的項目加以明確,督促煤炭企業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各項安全防范措施,加大安全投入,搞好安全技術改造,提高綜合防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