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慶某煤礦,27歲的陳師傅因技術出色、工作積極成為企業的技術骨干,3年前還當選為礦鉆機檢修班班長。該班整體技術力量薄弱,全班7人中能將所有鉆機故障都“拿下”的,就只有這位班長。目前,該礦生產任務重,(瓦斯)抽放進尺吃緊,一旦鉆機出現故障必須立即處理。但鉆機故障稍微復雜一點,值班人員就可能“找不著北”。為了不影響生產,無論是白天還是晚上,連隊值班人員都只有叫陳班長去處理。如此一來,陳班長就成了8小
時工作制、24小時待命制。在鉆機故障率較高時,陳班長曾出現一個月出勤40多天的超負荷工作現象,令他叫苦不迭。
  在收入上,陳班長每月除了30元的班長津貼外,其它的就和組員同等待遇了。而超出規定出勤日的出勤,連隊只給他記補休,不支付工資。然而,現在該班組離了陳班長就幾乎不能正常運作,所以,他的補休也是名存實亡。盡管陳班長的補休最多時累積了70多天,可能得到的惟一“補償”,便是年年被評為單位的先進工作者,得獎金100元。而這個先進名號又成了領導和組員們“安撫”、“鞭策”他努力工作的由頭。
  “業務技能強———干事多———收入不多———該干”,陳班長的“命運”就是目前一些企業里許多技術骨干的“縮影”。他們花了成倍于別人的業余時間自學,在工作中努力摸索,總結經驗,使自己的業務素質出類拔萃,但這反而成了自己“拿錢不多,干得多”的“負擔”了。而且,目前超負荷的工作,使自己已沒有時間和精力繼續學習。對自己的這一處境,這些技術骨干們表現出的只有無奈,他們中的許多人已萌生跳槽之意。
  ■分析
  企業要高效運作,要發展,就必須有一批技術過硬的技術工人。不僅要靠他們撐起企業之梁,而且還要靠他們去帶動其他工人學習、鉆研專業技術,因為他們大多數都是自學成才的典范。可如今他們的生存現況,如何讓工人們羨慕,如何讓工人們效仿呢?而任他們長期處于這種生存狀況中無人過問,他們不跳槽才怪!
  要想改變此現況,就必須先為這些技術骨干們“減負”,并讓他們得到實惠。讓所有職工都羨慕他們,向他們看齊。
  首先,基層領導應盡量多方協調,讓這些技術骨干們有充足的休息時間,不再“超負荷”工作。要多關心他們的家庭生活,給予多方照顧。因為他們將主要精力放在了工作上,花在家和孩子身上的時間必然減少。
  其次,應制定相應的制度,拉開收入差距,使多勞者多得,以免讓技術骨干們累了身體傷了心。筆者在重慶松藻礦務局打通一礦機電隊了解到,他們就實行了一個補償制度:當班人員無能力處理設備故障,需搬“救兵”時,該值班人員就得按比例支付來人的工資。這樣不但讓多干事者收入增加,也給技術能力差者施加了壓力。
  再次,在制定分配制度時,向技術骨干傾斜,讓技術骨干“香”起來,形成“要想收入高,先要技術硬”的氛圍。同時,還要努力營造崇尚“技術”和“先進”的氛圍,不要讓技術骨干們的技術和榮譽稱號成為敲打自己的“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