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礦業市場正在走向開放,這引起了全球采礦業的極大關注,南非權威的《采礦周刊》發表了Keith Campbell的文章《中國礦業:巨龍已經蘇醒》,是以外國人的目光來看中國的礦業市場,有值得一讀之處。文中部分數字與國內公開發表數字有出入,僅供讀者參考。
●一個新的領域正在向包括南非在內的國際礦業公司開放。
●一個嶄新而又古老
的名字正在全球采礦業內引起極大的關注。
●一個古老的巨人正在經歷現代的蘇醒。
●中國正在向國外投資者開放其龐大的礦產資源。
“夸大中國在今后世界的采礦和冶煉業里的重要性是很困難的。”
RIOTINTO公司的首席經濟師戴維·漢弗萊去年在給加拿大采礦與冶煉協會的一份報告中這樣寫道。
“在非常短的一段時間里,中國已經上升為世界第三大鋼鐵生產和消耗國、世界第二大有色金屬如銅和鋁的生產和消耗國……同時,其錫、鉛、鋅、鎢以及許多稀有金屬和工業礦物的生產和出口都分別是世界第一或第二,還有其迅速增長的煤炭出口。”他這樣指出。
英美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托尼·特拉哈最近說:“中國是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它是對商品和基本產品需求的巨大源頭。”
在BHPBILLITON公司的一份文件中指出,“在過去10年中,中國銅的消耗年平均增長了13%,鋁增長11%,鎳增長9%,鐵礦砂進口增長 16%。”加拿大自然資源部(相當于南非的礦業能源部)曾經粗略統計, 1998年,中國生產的貴重金屬、賤金屬、工業礦物和煤,總值達到
802億美元,而同期對比的美國為567億美元,南非為170億美元,俄羅斯為170億美元,澳大利亞為163億美元,印度為157億美元,加拿大為128億美元,德國為102億美元,巴西為100億美元,日本為88 億美元。
中國礦業的現狀
據估計,如今中國有8萬個國營礦業企業,大約20萬個集體所有制礦山,其中的大部分據信為小型和非常小的礦井。
誠然,采礦業在中國有著難以置信的漫長歷史。比如說到黃金的開采,河北省說在該省已經延續了3000多年,而山東省招遠的黃金生產也已經進行了1000多年。其它山東省的金礦僅僅是年輕小伙子,其開采的歷史不過30 0來年而已。
然而,按照南非的標準,這些礦的生產規模都是小的,如果不是說很小的話。中國有大約1000個金礦礦井,只有很少的中國金礦的年產量超過1至2噸黃金,全國最大的金礦年產也不到5噸(18萬盎司)(原文如此———編者注)。
盡管如此,在2001年,中國在世界黃金生產國家排行第五,產量為 182噸(580萬盎司)。然而,事實是中國整個采礦業大部分的礦山都是小型或非常小型、低技術水平、低生產率———但同時是低成本——— 的企業。
在1999年為中澳商會所作的調查里,分析師譚安期估計,1997年中國有75761個煤礦,雇傭工人 6348143名,生產煤炭10.995億噸,平均每個工人生產173.2噸。到1999年,政府關閉那些特別不安全的煤礦,這使得人均產量提高到289噸,與之對比的是澳大利亞的每個礦工平均產煤9900噸和美國的11900 噸。
譚安期的研究表明,鐵礦的數量為8523個,工人為561868名,生產鐵礦砂2087.3億噸,人均生產371.5噸。
銅礦的數量為2003個,鉛鋅礦3323個,錫礦1055個。銅礦石的總產量為5175萬噸,鉛鋅礦石 1506萬噸,錫礦石為1074萬噸。鎳礦是個例外,僅有的15個礦雇傭工人13918名,但生產了303萬噸錫礦石,人均生產也僅僅是217.7噸。
中國的中央政府一直試圖減少全國礦井的數量,以整頓行業(相對而言),加強安全和減少正日益成為嚴重經濟問題的環境污染問題。
根據在北京的國土資源部的資料,上個世紀90年代初,中國有28萬個礦井,在1996年減少到2222 54個,到2000年減少為153063個。在煤炭系統,礦井的數量從1997年的7.5萬個減少到2000年的3 7932個。
不僅在采礦業存在支離破碎現象,在金屬加工業也存在同樣的現象,只不過是程度不同而已。根據中國政府的第十個五年計劃(2001年至2005 年),中國有2506個鋼鐵公司,515個有色金屬工廠,616個耐火材料生 產廠家。中國有770個鉛鋅冶煉廠,但平均年生產能力僅為
3000噸,其中只有11家的年生產能力超過50000噸(漢弗萊指出,在西方國家,鋅冶煉廠的年生產能力平均為90000噸)。在鋁業方面,中國有116個煉鋁廠,年平均生產能力為24000噸,僅有8家的年生產能 力超過10萬噸。而在西方,每家鋁廠年均生產能力超過15萬噸。中國有 50個煉銅廠,年平均生產能力為2萬噸,僅有4家年均超過10萬噸。而在西方,每家煉銅廠年均生產能力超過8萬噸。
總而言之,整個部門急需整頓和以現代化標準來改造。
中國礦業的對外開放
在去年年底的2002年中國礦業大會上,中國國土資源部壽嘉華副部長說:“我們需要國際合作,以推進中國礦業的發展。”
到2002年8月底,中國已經吸引了4000億美元的直接投資,2001年為468億美元,極少一部分是在礦業方面的投資。比如說,中國吸引的私營勘探方面的投資僅占全球的1%(有趣的是,BHPBILLITON的首席執行官奇普·古德伊爾相信中國對于外國投資勘探特別有興趣,在這個領域中國缺乏最新技術)。原因在于中國的法律。
迄今為止,勘探者發現礦體并不意味著他們有權開采。代之以有歧義的“優先權”,此說并沒有就他們的發現給他們以排他的開采權的保證。
去年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壽嘉華承認,“由于文化差異,在中國政府與外國公司之間對于優先權存在誤解。”
并且,她保證說:“毫無疑問,那些投資勘探者應該就他們的發現得到獎勵和報酬。根據法律,他們的開采權是不可改變的。”
經過修訂的礦產資源法的規定表述是:投資者,包括外國投資者,將對他們發現的礦體享有獨家開采權。勘探者也將可以轉讓其勘探權。
另一個問題是采礦項目的審批程序很慢并很不方便。
除國土資源部以外,采礦項目還必須得到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和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以及中國人民解放軍( 如果項目牽涉到安全方面的問題)的批準。
另外一點是中國的各個省份都實際上在采礦問題上有自主權,因此項目需要得到省和中央的批準。
壽嘉華允諾將減少公文程序,向國外投資者提供更多的地質資料( 這也是一個問題),并對外國公司與中國公司一視同仁。為了精簡審批程序,中國可以采用在云南的一個項目里取得的經驗,這個采礦項目的審批權只有省政府一家。
“我們正在穩步地向一個更公平更透明的投資環境前進,盡管在某些方面進步還不快。”壽嘉華這樣肯定。
“國土資源部愿意根據相關的國際準則保障外國投資者在礦產開采方面的利益。”她保證說。此外,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外國投資部副主任胡祖才(音)說:“在鐵、錳、銅、鋅、鉛和鋁的勘
探方面的外國投資項目可以享受優惠政策,免交設備進口關稅和進口增值稅……中國將堅定地實現其在加入W TO時所作的承諾,堅定地促進其經濟的開放……外國在中國的投資將會有良好的前景。”
中國礦業的前景
對外國公司來說,中國潛在的吸引力是其礦產品市場的規模。
按照同等購買力(PPP)的標準,中國已經是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國,其1999年的國內生產總值為44.5萬億美元(美國為88.8萬億美元)。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國經濟的年平均增長率為9.5%,是世界平均增長率的3倍。
這種增長的特點是高水平的基礎設施開支以及耐用消費品市場的迅速增長。大量的基礎設施開發計劃正在繼續進行,現在更多地集中在未得到開發的中國西部地區,這些計劃包括電站、輸電線路、輸油管道、公路和鐵路建設。
這些計劃以及其發展的結果就是漢弗萊所描述的“對礦產原料的巨大需求。”在1990年到2001年間,中國對于鋁的需求每年增長14%,占了此期間全球對鋁使用增長的60%。在同一期間,中國銅的年需求增長了12%,占了此期間全球對銅使用增長的40%。
在某些情況下,對這些金屬和礦物的需求已經由國內生產所滿足。
事實上,有時中國的生產增長十分迅速,以至于有剩余可供出口。
比如,從1990年到2001年,中國對鋅的需求的年增長率為11%,而年生產力增長了13%,中國成為僅次于加拿大的世界第二大鋅出口國。在其它情況下,中國的礦產儲藏(如鋁土礦)質量很差,中國需要從其它國家進口優質的產品。
當然,中國的有些資源(如銅)的質量還過得去,但數量不足。因此,中國公司一直在尋求通過購買、合資和長期合同來保證獲得優質資源。
舉例說,在鐵礦方面,首鋼在1992年購買了秘魯的耶羅(HIERRO) 秘魯礦業公司,隨后是中國鋼鐵集團和澳大利亞的哈默斯
利(HAMERSLEY)鐵礦組成合資企業,2001年上海寶鋼和哈默斯利以及巴西的CVRD公司簽定了為期20年的合資合同。
南非以及走在前面的南非礦業公司也加入了探討在中國的機會的行列之中。
金田公司(GOLDFIELDSLTD)已經購買了在澳大利亞上市的中國礦業的股份。
“該公司的所有利潤均在中國,這是個小礦,每年僅生產10萬盎司,但我們的購買并非是為了其生產,而是作為我們在中國進行勘探的一個基礎。”金田公司的首席執行官伊恩·科克里爾解釋道。
他告誡說:“中國是個時間拖得很長的有希望的礦區———這是個長期的投資。”
特拉哈曾經說過:“我們英美公司已經在北京開設了辦事處,有四五個人……我們在中國有些小型的生產(工業礦物和金剛石砂),但我們將慢慢向前……中國對于各種金屬的需求或出口將對我們的業務有沖擊,這就是為什么我們要建立北京辦事處來進行研究……更為充分地研究中國的經濟。”公司駐北京的首席代表菲利普·多布斯向《中國日報》 說:“英美公司充分認識到中國政府在礦業投資氣候方面所取得的進步。我們現在在這里尋求投資機會。”
他補充說:“盡管從長遠來看,我們對于在中國的成功有信心,我們作為新加入者仍然在了解這個國家礦業方面的游戲規則。”
BHPBILLITON公司說:“在過去我們與中國有過生意來往;我們的材料主要是賣給中國的中間人… …我們的大部分競爭者仍然以這樣的方式與中國做生意。今天我們在中國做生意……直接為客戶服務。”該集團現在在中國有50名職員,大部分在上海,其中85%是中國人,92%能說流利的普通話。BHPBILLITON在尋找一種和其中國客戶之間更加緊密、更加為客戶量身定做的服務關系。
很顯然,這條巨龍正在真正蘇醒,南非的礦業公司正在予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