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消息稱,中國即將正式實施“煤代油”計劃,以應對國際油價飆升。許多企業也躍躍欲試,想上煤炭液化項目。近日,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朱德仁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煤炭液化在我國是戰略性項目,目前還屬于工業示范階段。
朱德仁說,煤的液化產品主要為石油。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石油消費不斷增長,大大超過了同期原油生產的增長速度,致使石油供需缺口逐年擴大,不得不依靠進
口補充國內資源的不足。自1993年起我國成為石油凈進口國,預計2005年石油實際進口量將接近1億噸。如此大規模的石油進口,增加了我國對國外資源的依賴程度,國際市場的波動和變化將直接影響到國內經濟乃至政治的安全和穩定。所以,從戰略上考慮,我們必須找到切實可行的能源安全的途徑。而充分利用我國豐富的煤炭資源,是當前一項緊迫而具戰略性的任務。
朱德仁說,煤炭液化在我國具有戰略意義,但投資和技術都有風險,經濟效益不可預測。目前只能由國家承擔,由少數企業進行示范,只有等這些項目成功后,技術進一步成熟后才能推廣。
煤炭液化工程是“十五”期間中國國家重點組織實施的12大高技術工程之一。原國家經貿委在煤炭工業“十五”規劃中提出,“十五”期間,我國將推進煤炭液化的開發和應用,在完成神華神東、云南先鋒和黑龍江依蘭煤炭直接液化示范廠可行性研究的基礎上,通過經濟技術合作建設1~2個煤炭液化示范廠,2005年煤炭液化產油250萬噸以上。
我國于2001年10月啟動了“煤基液體燃料合成漿態床工業化技術的開發”項目,計劃在三年內在煤炭大省山西建成一個萬噸級
“煤變油”裝置。目前這一開發項目已取得階段性成果,經過在一個千噸級裝置上運行,形成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藝流程。我國另外幾個重要產煤省份,也正在考慮以引進的方式,建設和發展大規模的煤炭液化工程。
煤炭液化的產業化之路還有多遠?國內專家對此莫衷一是。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范維唐曾指出,對發展煤炭液化,國家一貫給予充分的重視,因為這是符合中國國情的很好途徑。但不能說符合方向,就盲目開發、急于上馬,煤炭液化項目是一個投資巨大的項目,要防止思想過熱的苗頭,更不能搞“群眾運動”,以免給國家和企業造成損失。范維唐認為,我國在煤炭液化科研投入方面與美 國、德國和日本有很大差距,意味著我們沒有煤炭液化工業化示范和工程放大的經驗,若在產業化中出現技術問題,我們就會處于不利地位。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大東認為:“煤炭液化投資過巨,投資商沒利潤可言。”他稱,當前煤炭液化投入產出比是生產100萬噸油需要100億元的投資,而沿海煉油廠擴建的投入產出比是每增產100萬噸油,投資不能超出10億元。“兩筆賬一算,很明顯煤炭液化投資超過了沿海煉油廠擴建的10倍。”
2002年8月,國家批準了神華集團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馬家塔建設煤炭直接液化項目。項目總的建設規模為年產油品500萬噸,分兩期建設。一期250萬噸。
一期工程年需液化、制氫和鍋爐用原料煤602.8萬噸,由神華集團所屬的神東煤炭公司坑口供應。一期工程建成后,年產商品汽油19.54 萬噸、柴油177.56萬噸、液化氣21.17萬噸、其他化學品34.99萬噸。一期工程總投資162.99億元。
這是我國首個也是世界首個商業化的煤炭直接液化石油項目,將由神華集團與美國ABB魯瑪斯公司共同完成。目前,這一工程已進入全面實施階段,將于2005年投產。
顯而易見,煤炭液化在我國已進入到實質性的操作階段,但大規模工業化生產還有待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