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是能源的主力軍。到2050年,煤炭在我省能源結構中的比重不會低于50%。因此,如何發展煤炭工業對我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事實上,我省煤炭業正在走出一條炭新的道路---- “三駕車”驅動煤炭業2002年,全省累計生產原煤2090萬噸,同比增產270萬噸,增長14.85%,實現利潤2208萬元。煤炭企業經濟形勢處于歷史最好時期。這標志著我省以安全保效、科技促效、改革增效的“三駕馬車
”措施提升煤炭工業的舉措已經取得了實質性發展。狠除隱患昂首邁步
  “陽煤經驗,就是以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為中心,凡一次或累計死亡3人以上事故的生產礦礦長、書記就地免職。”20日,參加全省煤炭工業會議的靖遠煤業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靖遠煤業公司大力推廣陽煤經驗,健全了各項安全管理制度,使百萬噸死亡率降低到0.22。這一數據,創造了高瓦斯礦區安全生產的全國先進水平。”據了解,靖遠煤礦處于高瓦斯區,已經保持了連續5年未發生死亡事故的記錄。
  與此相比,按照“關口前移,重點下移”的執法要求,全省煤炭建立起的覆蓋面達全省八個產煤地市和所有省屬煤礦的安全監察體系,卻和“陽煤經驗”有異曲同工之妙。
  相關人士一針見血地指出,全省煤礦安全生產重點雖各有殊異,怎樣合理地建立安全監護體系,這是首先要解決的難題。
  據此,全省把主要采煤地區劃分為6個監察責任區,實行分片包干,責任到人。對重點區域、重點礦井采取定人蹲點監察。在這個基礎上,省煤炭局每年不定期地集中力量開展覆蓋全省的大規模安全監察活動。僅去年一年,對全省510處礦井共實施檢查監察3087次,平均每個礦井檢查監察6.1次,覆蓋面達100%。在如此全面的檢查中,查出各類事故隱患4306條,消除了一批事故隱患。
  無疑,瓦斯是煤礦生產的“第一殺手”。根據瓦斯防治的現狀和實際,全省將20對省內重點監控礦劃分為五個重點監控責任區。并分別派出五個調查組對重點監控區進行不定期監察和調查。僅2002年,就查出安全隱患117條,使“第一殺手”的鋒芒迅速消退。
  省煤炭局王海山局長就此評價說:“社會主義國家的性質決定了我們必須把安全生產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前提條件,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利益。”
  據統計,去年全省百萬噸死亡率為3.25,比上年降低6.02%,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低29.96%。科技創新身插飛翼.
  “九五”期間,全省煤炭共取得獲獎成果94項,科技對煤炭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達到40%左右。嘗到甜頭的煤炭企業紛紛響亮地提出“科教興煤”的口號。如今,一個以技術改造為龍頭,推進企業進步的技術創新運動,已經在全省范圍內蔚然成風。
  “2002年是全省煤炭系統獲科技進步獎最多的一年。共有9項科技成果獲獎,11項科研成果通過了省科技廳組織的技術鑒定。”王海山說:“今后我們要以2002年的創新成果為契機,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煤戰略。”
  據了解,王家山煤礦通過科技攻關,在急傾斜特厚煤層成功采用了傾斜分層綜采放頂煤技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此技術的應用,使企業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另外,華亭煤業集團山寨礦技術改造、窯街煤電公司“劣質煤電廠”、靖遠煤業公司王家山礦安全系統改造等項目開發前景廣闊,并已經獲得了國家有關部門批準立項。
  除此之外,針對煤礦安全生產中的技術難題而完成的科技攻關型成果,適應西部大開發西氣東輸給煤炭銷售市場造成的影響而進行的軟科學研究成果,應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完成的數據采集、監測、監控、繪制礦圖等方面的技術成果等,已猶如雨后春筍般的浮現出來,為甘肅煤炭企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結構調整扶搖直上.
  優化組合,減員提效,統籌調整,打造煤企聯合“航母”,是全省煤炭企業走出的又一條成功之路。
  我省煤炭企業2002年主要抓了“三條線”的劃分和管理工作,即嚴格劃分煤炭生產、多種經營、后勤服務三條線的人員,并各自進行經濟核算,確定了盈虧指標,打破了原來都吃原煤生產“一鍋飯”的問題。通過優化組合,使原煤生產效益逐年提高,到2002年底,每個工人生產能力提高到了2.2噸以上,比1995年的全員效率提高了7.5%。
  以華亭礦區為例,多年來一直存在條塊分割、各自為政、體制不順、無序競爭、效益低下的混亂局面。按照“工業強省”戰略的要求,華亭地區三大煤炭企業于2002年聯合組成“華亭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后,噸煤售價提高13.95元。僅此一項每年就為企業增加收入1.2億元,使華煤當年實現了整體扭虧,盈利4932萬元。
  調整行業內部產業結構,是煤炭工業擺脫困境的根本措施。王海山告訴記者:“下一步,甘肅煤炭企業將圍繞實現‘工業強省’戰略進行一系列的優化調整。”這一系列的調整,將首先從蘭州礦燈廠、甘肅礦用化工廠、武威煤礦機械廠等4戶企業的改制開始。同時一批企業的改制方案已經陸續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