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加劇,憑借高學歷去獲得好職位已經成為眾多家長和學子們的共識。因此,前幾年以培養技術工人為目標的煤炭技工學校備受冷落。然而,在近兩年高校擴招、高考不再限制年齡等新措施的影響下,煤炭技工學校卻沒有如人們所想象的那樣大受沖擊,相反,招生形勢反倒特別“火”。
煤炭技工學校由“冷”變“熱”的原因何在?
煤炭技工學校
以前招生只是面向企業內部有城鎮戶口的初中、高中畢業生。對于學生們來說,上技校就相當于招工,也就是端上了“鐵飯碗”。那時的煤炭技工學校可以說是異常火爆,考不上大中專院校的孩子們都以能上技校為榮。義馬煤炭高級技工學校每年的招生計劃是400人,有時報名的多達2000人,每年還要招收一部分計劃外學生。女孩子招工難,上技校更難,招收女生的比例很小,一般招收女生100人左右,而報名最多時達1500人,上技校的分數同上中專的分數差不多。有的家長為了孩子能上技校,托關系、走后門,甚至不惜請客送禮。但從1999年,煤炭技工學校卻一下子墜入“冰谷”,義馬煤炭高級技工學校只招收到200多名學生,2000年更少,只有100多名。
究其緣由,一是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家長都想讓自己的孩子今后有一個好的前程;二是分配難,過去上技校是為了找一份穩定的工作,而現在企業打破了“鐵飯碗”,加上企業為改變用人多、效率低的現狀,走減人提效之路,技校畢業生不像以前那樣不愁分配了;三是家長認為技校畢業證書用處不大,孩子初中畢業再上三年技校,搭上工夫搭上錢,而拿到技校畢業證書還是當工人;四是近年煤炭企業效益不景氣,職工收入普遍較低,加之對煤礦事故的報道越來越多,家長認為在煤炭企業工作尤其是下井安全沒保障,都想讓孩子跳出煤礦另尋出路。不僅是煤炭技工學校如此,其他行業的技校也是這樣。河南省三門峽市原來有10所技校,到1999年,繼續招生的僅剩下4所。
正當人們認為技校已經成為明日黃花的時候,煤炭技校又出現了復蘇的跡象。義馬煤炭高級技工學校2002年計劃招生210名,報名者達1270人,女生計劃招30名,而報名者竟多達700多人。據了解,其他煤炭技校也出現“升溫”現象。
技校“升溫”的直接原因,就是學生們的就業安置有了保障。出現這種情況,首先是出于政府招生政策的革新、技校本身的教學改革和各方面對學生就業安置的重視,更重要的是,企業活力有所增強,企業經營形勢好轉,對技術工人的需求也隨之增強。另外,上大學需要巨額的學費,而且畢業后也不一定就能夠找到合適的工作。
目前,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僅是管理人才,更多的是具有各種實際操作技能的技術工人,但現實中各類學校培養的技術工人尤其是高級技工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作為我國老工業基地的洛陽市,目前高級技工只占一線工人的1%,許多工廠的廠長說:技工難招啊。一方面是每年有大量的大中專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是不少企業和行業招不到優秀的技工,以至于新疆把40多名有大專以上文憑的畢業生送到一所高級技校“回爐”深造。
據資料顯示,在我國發達地區,專業技能突出的模型工、工具鉗工、電梯安裝維修工、電信機務員等,年收入達7萬元至9萬元,高于一般管理崗位的工資,從工資增幅看,鍛工、銑工、鉆工增幅在40%左右,電工、鉗工、刨工增幅在20%左右。煤炭企業從去年以來生產經營形勢普遍好轉,不僅增大了安全和生活福利設施的投入,在工資分配上也都明確規定向技術崗位傾斜。
學有所用、收入增加、勞有所值,使家長和學生們重新關注技校,也為煤炭技校“升溫”著著實實添了一把火。一些家長認為,孩子的成績和家庭的經濟狀況都不允許孩子在高考這一條路上走到頭,還不如學一門技術,將來在工作崗位上通過其他途徑提高孩子的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