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經濟日報》創刊時,我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20年來,《經濟日報》為我們經濟研究工作者提供了極有價值的信息、觀點和文章,是政府制定政策的得力助手,對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多年來,《經濟日報》在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產業結構調整、國有企業的振興和其他領域里,始終站在改革開放的前沿,起到很好的輿論導向作用。
  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21世紀,我國進入第三步發展戰略階段,生產建設中許多重大經濟戰略問題亟待研究。我認為以下幾點內容值得貴報在報道中進一步加強:
  1、人口問題。我國已進入老齡社會,社會保障不論多么完善,其實際運作總是在職人口對老齡人口的即期供養。隨著社會保障、醫療條件的改善,平均壽命的延長,老齡人口比重還會增加,在職人口的供養負擔將逐步加重。
  這里涉及計劃生育、人口素質結構、教育事業、國家安全、經濟安全等一系列深層次問題,以及人口政策的調整等許多行政管理辦法的創新和完善。
  2、資源經濟問題。主要應研究報道我國各種自然資源(包括國土、水、海洋、金屬、非金屬)的探明儲量和擁有量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我國各種自然資源的開采和利用狀況,資源的利用路線、經濟效益及其與世界各國的對比,改善資源利用狀況的方針、戰略、原則和方法,科學技術的發展對我國資源利用優化的前景。
  3、能源問題。由于資源條件的制約,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難以改變。因此能源發展戰略必須回答一系列重大問題,如煤炭燃燒后的污染治理,煤炭的清潔燃燒問題,新能源的科研與產業化,未來幾十年我國的能源政策。
  4、國有企業的深化改革。
  《經濟日報》陸續報道過許多國企改革和發展很成功的范例,但是還有一些國企經營不好,從總體上看,經營不善的企業主要表現為不重視市場研究,不重視技術創新,不重視管理創新。
  5、經濟結構的調整。房地產業與汽車工業是國民經濟中兩個重要的支柱產業,《經濟日報》對汽車工業報道的廣度和深度都很好。但建筑業對國民經濟的帶動作用不亞于汽車工業。現有城鎮住宅的市場相當龐大,但是受二級市場、消費觀念和貸款過嚴等因素的制約,這個市場潛力遠未開發出來,它是消費增長的一個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