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人稱北京的“鍋爐房”。據說,過去京城平均每三戶,就有一戶的供熱來源于大同;每四盞燈就有一盞用的是大同的電。50年來,大同累計向京、津、唐輸煤100億噸,輸電1000億千瓦時。然而,正如所有讓人望而怯步的“鍋爐房”一樣,大同在奉獻它的光與熱的同時,也淪為了全國大氣污染最嚴重的十個城市之一,年平均煙幕日達250天以上。更為嚴重的是,在煤炭經濟日益市場化的今天,大同逐漸失去僅有的資源比較優勢。
  這是大同市礦區一個普通的仲夏之夜。剛剛吃完晚飯的李師傅手捧一張《大同礦工報》認真地閱讀著,電視機中播放的《煤海新聞》不時吸引他的目光。30多年來,同煤集團(原大同礦務局)的機關報幾度改版,同煤電視臺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對李師傅來說,只有一件事沒有變,大同礦務局是他的家,他的一生也許都要在這里度過。
  據不完全統計,在平旺地區(距大同市中心18公里的一個行政區,大同煤礦集團所在地,也稱“礦區”),像李師傅這樣的典型家庭不下10萬戶,涉及人口50萬人。男人出身于礦工,每天乘升降機往返于井下地上;女人則從事著確保男人能平安回家的各種服務工作;他們的孩子在礦區中小學上學;當他們生病時,礦區醫院是他們的最好保障。
  煤都前世榮耀比天高
  提起上世紀80年代,李師傅滿面神往:“那時,咱大同人那個牛。每到年關,各省的頭頭腦腦都到大同來看望我們,問寒問暖,可熱情了。當然,我們也清楚,他們是沖著我們腳下的煤來的。”李師傅從床下一個極深的角落里拿出一摞榮譽證書,有“先進生產者”、“五一勞動獎章”、“青年突擊手”等等,從已經有些褪色的證書和李師傅興奮的目光中,記者看到了大同昨天的繁榮。
  作為世界第一大產煤國,中國的煤炭產量約占世界的1/4;作為中國第一產煤大省,山西煤炭產量占全國的1/4;而作為中國第一產煤大市,大同煤炭產量占山西省的1/4。難怪有人說:“不了解山西的煤炭,就不能真正了解中國經濟;不了解大同煤炭,也就無法理解山西經濟。”在建國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由于煤質好,運輸方便,作為上游產品的大同煤炭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因此,著重培育煤炭生產能力是大同市長期穩定的任務。“六五”、“七五”、“八五”連續三個五年計劃,大同市的能源工業投資一直占總投資比重的65%以上,從而在短期內創造了煤炭生產能力的奇跡。
  據不完全統計,大同煤炭產量達到第一個千萬噸用了10年(1959年達1181萬噸),達到第二個千萬噸用了15年(1975年為2062萬噸),達到第三個千萬噸用了5年(1980年為3059萬噸)……而1991年,大同僅用不到5年時間便使當年煤炭產量達到第六個千萬噸(6171萬噸)。1993年,地市合并后,當年生產原煤8300萬噸,令世人震驚。
  然而,大同煤炭的持續高產并未從根本上緩解全國煤炭市場供不應求的局面。據李師傅回憶,當時,各地催煤的客戶幾乎常年住在大同礦務局招待所,而拉煤的車輛更是在礦務局下屬各煤礦門前排起長龍。
  價值雙向流失大同日益“衰老”
  在這種情況下,上世紀80年代后期,中央政府適時出臺“有水快流”政策,鼓勵各地根據自身情況興建地方煤礦,以擴大煤炭市場供應。客觀地說,“有水快流”政策有效地緩解了煤炭市場的供應緊張局面。然而,由于管理不力,地方煤礦的過量開采以及個體、私營煤礦的遍地開花,不僅對煤炭資源造成嚴重浪費,更使煤炭市場迅速由賣方轉向買方。而隨著石油、天然氣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中比重的上升,煤炭市場供大于求的現象愈演愈烈。煤開始不那么好賣了。
  但是,被求煤人、催煤人慣壞了的大同人,并未迅速轉變觀念,他們甚至套用毛澤東的話,泰然自若地認為:“手中有煤,心中不慌”。
  考察大同煤炭的銷售史,對于大同人的這種心理你就不會感到費解。大同市政府顧問的孫洪順對記者說起了計劃經濟體制下大同煤炭的銷售:“當時,國家的產業政策是傾向于下游加工業的,因此,附加值與利潤都向下游加工業傾斜。”提起大同煤炭當時在銷售價格上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孫洪順顯得憤憤不平,“當時,大同外銷煤定價、運輸、市場都不由煤礦企業負責,大同人只管多挖煤、挖好煤,至于煤炭的運輸與銷售則完全由政府統一管理。”
  據介紹,由于在大同,壓倒一切的是煤炭,而煤炭的銷售價格又不由大同說了算(政府定價有時低于或等于煤炭的采掘成本),因此,在大同,很難通過各種商品的有形無形的市場交換,來實現人流、物流、資金流的進出平衡。據統計,計劃經濟時代,每年,大同有85%的上游產品(主要是煤炭)低價外銷,而同時,又有85%的下游產品(如:生活消費品)通過各種商業渠道進入大同,于是,在這種價值雙向流失的一出一進中,大同日益“衰老”。
  煤炭深加工大同的“看家”本領
  開鑿于北魏時代、今天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云岡石窟,是大同人前輩的輝煌;近代,“中國煤都”的崛起,成就了大同20世紀的驕傲。今天,面臨煤炭資源日益減少,煤炭經濟疲軟低靡,大同人在“煤”與“非煤”間反復地斟酌。
  作為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大同旅游在山西省以至中國北方地區,都是可圈可點的。境內的云岡石窟、華嚴寺、九龍壁、北岳恒山等旅游景點,每年都吸引著無數中外游客。“但旅游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不可能成為大同的支柱產業。”大同市政府顧問孫洪順用極肯定的口吻說。去年,大同市全部GDP中,所有與旅游相關的產業只創造了2.6%,遠低于煤炭及相關產業對大同GDP的貢獻。
  “煤炭,除了煤炭,還是煤炭,只有煤炭才是大同與其他城市相比,最具比較優勢的地方。”據了解,目前,在大同地下,雖然埋藏較淺、采掘成本相對較低的侏羅紀煤炭的探明儲量已不足維持30年左右的開采,但是,埋藏較深的石炭二紀煤炭則相當豐富。而且,大同煤屬優質動力煤,在全國,乃至世界煤炭市場上具有相當的競爭力。
  “但是,單純憑借煤炭采掘業發揮大同比較優勢的日子應該結束了,大同煤炭產業的最終出路只有一條,就是煤炭的深加工。”孫洪順說。
  在全國政協和中國礦業聯合會的有關調查中也顯示,資源型城市轉型的主要方向是:由傳統采掘業向礦產品深加工領域拓展。具體到大同,就是要向高耗能的煤炭深加工業發展,因為大同的優勢是能源豐富,而原地利用能源(主要是煤)加工能源及能源化工品(煤的深加工產品),則成為大同獨具特色之處。
  煤都今生各路諸候“煤”里淘金
  煤里能淘金?若在幾年前,你這樣問一個大同人,他肯定會認為你在說胡話。但是今天,挖煤的人的確在煤中淘到了金子。
  金子之一是水煤漿。
  可別小看這一堆“漿糊”,作為新型能源,用其代煤、代油、代氣,不僅可以有效降低傳統煤炭在燃燒過程中的污染,還可顯著提高燃燒效率,經濟效益相當可觀。大同匯海水煤漿有限公司總經理景義清介紹,如果出售原煤,每噸100元~110元的價格,大同人最多收回開采成本,而水煤漿國內市場的平均價格在240元,若出口到國外,由于大同煤質優良,因此,用其制成的水煤漿能賣到280元的好價錢。而在現有技術條件下,生產一噸水煤漿的成本不過200元。按照景義清的設想,今后,他的工廠生產水煤漿母料(即末煤和有關化學添加劑的干燥混合物),用戶買回后,直接按說明書兌入一定量的自來水,上好的水煤漿便沖成了。“就像沖咖啡一樣簡單。”景義清說,“但對于匯海來說,運輸水煤漿母料相比直接運輸水煤漿,不僅運輸成本大大降低,而且對于缺水的大同來說,也是一件幸事。”
  金子之二是曾經的“廢物”———煤矸石。
  煤從地下被挖出,要經過洗選后才能進入市場,而洗選的主要目的就是去除原煤中的煤矸石。在大同郊區的道路兩側,放眼望去,一堆堆如山的煤矸石隨處可見。“我小時候就在這些石頭堆上玩,如今,小石堆已變成大石山,眼看就堆到我家門口了。冬天一刮風,烏煙瘴氣,別提多難受了。”一位70多歲的大同老人無奈地對記者說。
  “我們正是看準了這一廉價(幾乎是無價)原材料和大同豐富的電能,才上馬特種耐火材料的。”大同市特種耐火材料廠總經理郭日順對記者說。據說,這種材料每噸在國際市場上的售價在8000元人民幣以上,而每噸的生產成本最多為4000多元。“這是挖煤根本不可能挖出來的。”郭日順感嘆道。而據該公司一位技術人員透露,今后技術如再進一步,將棉絮狀的煤矸石紡成紗,在國際市場就可賣到每噸1萬~2萬元的好價錢。
  據中國礦業大學王立杰教授介紹,目前,煤炭的深加工產品不下20幾種,其中,在我國已有條件市場化操作的有10余種,如:水煤漿、煤矸石綜合利用、煤質活性炭、煤焦化、型煤等等。而在煤都大同,這些產品正在日益成為大同“以煤為綱”時代之后的一張王牌。
  即將結束大同采訪時,記者得到消息:同煤集團正在謀劃國內A股上市并將與德國魯爾工業區合作在大同建立煤、焦、電一體化的塔山工業區。對此,喜歡實干、不愿炒作的同煤集團不愿多談。
  同煤集團的變化,在大同有著特殊的意義。這個擔負了過多社會責任的企業(旗下有82所中小學,60多所醫院,等等)曾經是近一半大同人的終生職業選擇。今天,面對市場經濟,同煤集團于去年7月成立了大同煤業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邁上通向資本市場的道路,而據知情人士透露,目前,上市工作進展順利,年底可望最終完成。與德國魯爾工業區合作,則是同煤集團發展煤炭深加工、延長煤炭產業鏈的具體實踐。目前,有關規劃(一座年產1500萬噸優質動力煤的高產高效礦井、一家年洗選1500萬噸原煤的大型洗煤廠、一座利用煤泥和煤矸石發電的裝機容量30萬千瓦的電廠、一座利用電廠灰碴的20萬噸水泥廠,等等)已進入最后論證階段。一旦上述計劃得以實施,基礎雄厚、占有品牌優勢的同煤集團將成為大同“今生”最大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