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煤礦建礦時間長,人員多,包袱重,產品單一,市場競爭能力差。在知識經濟時代,在產品更新換代周期加快的條件下,老國有煤礦要跟上形勢發展的步伐,就必須把發展作為主題,把結構調整作為主線,把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作為動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根本出發點,緊緊抓住結構調整這個“牛鼻子”不放,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推進。
1 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必須穩住主業
 
; 煤炭作為國家的第一能源,盡管在進入市場經濟后的幾年中遭受了重創,但其第一能源的地位并沒有改變。國有煤礦經過幾十年的生產實踐,在煤炭開采、加工、外運以及銷售等方面都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在市場需求依然旺盛的情況下,國有煤礦進行結構調整,必須堅持在穩住主業的前提下進行。這是因為:第一,市場需求為煤炭企業的生產提供了緩沖機會。盡管國家對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型能源項目正在組織力量進行大規模的研究開發,但由于技術不夠成熟,一時難以形成規模,還沒有達到代替煤炭發電供熱的能力,煤炭市場仍然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二是,由于市場經濟不確定因素在逐步增多,煤炭市場今后會不會再次出現飽和局面也很難說。按照居安思危的要求,在煤炭市場求大于供的有利條件下,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是煤礦刻不容緩的大事。國有煤礦的經營管理者必須對此高度重視,并采取有力措施付諸實施。
2 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必須以國家產業政策為導向
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是一項高投入、高風險的重大舉措,僅憑老經驗,靠拍腦袋辦事是不行的。特別是在經營形勢困難、銀行貸款難度加大、投資合作伙伴不容易覓到的情況下,要動用從職工群眾手里籌集到的幾個錢發展第三產業,必須慎之又慎。否則,一旦投資打了水漂,國企主管是要負責任的,鬧不好還會影響企業穩定的大局。因此,我們的做法是,以國家產業政策為導向,認真研究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緊密結合企業實際,將產品定位在市場需求上,在專家教授的幫助下,制定好企業發展戰略。在此基礎上,放開視野,邁出腳步,尋找新的發展項目。對從國內外,特別是國內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尋求到的發展項目,不只聽一面之辭,而是在組織專家、教授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在對其發展潛力、市場前景和回報率完全把握的前提下,經過職代會討論通過,才組織實施,從而增大了所上項目的可靠度。比如,根據國家鼓勵煤礦辦煤矸石綜合利用熱電廠的政策,2000年,肥城礦業集團公司在充分考察論證的基礎上,先后在國莊礦、陶陽礦、楊莊礦上了3個矸石熱電廠,2001年又在大封礦上了1個矸石熱電廠。4座矸石熱電廠的總裝機容量為108萬kW,年發電量7億kWh。除4億kWh自用外,另外3億kWh準備建設電解鋁廠予以消化或競價上網。據測算,發kWh電成本為0.16-0.18 元kWh,上網價格約在0.31-0.36元,利潤為0.12元左右。電廠建成后,每年礦區可減少向電力部門支付電費1.4億元,礦區82臺鍋爐可少燒優質煤7萬t,有著明顯的經濟效益。同時,煤礦建矸石熱電廠,也有著明顯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因此,肥城礦業集團的矸石電廠項目受到了山東省和國家經貿委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建設煤、電、鋁一體化的新型產業鏈,既符合國家政策,又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這些項目全部投產后,即使煤炭市場再度出現產品過剩的情況,我們因有了新的經濟支撐點,也不會像過去單 一從事煤炭生產那樣被動挨打了。
3 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必須破除“小成即滿”思想
調整產業結構,確立一個項目,建成一個項目,實現一定的目標效益,是完全必要的,也是最受職工群眾歡迎的。在發展的過程中,國企主管一定要防止“小富即安”和“小成即滿” 思想的產生。發展無止境,人的追求也無止境。尤其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在信息時代已經到來,新經濟已經登陸的情況下,對于國有企業來說,調整產業結構只能算剛剛起步,今后的路更長,更遠,任務更加艱巨。以市場為導向,以人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為目標,是企業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市場是在不斷變化的,人們的需求也是在不斷提高的。加之隨著國家環保政策要求的進一步增強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以及高科技、新產品的不斷推出,今年生產出來的產品,明年適不適應市場需求和人民群眾的需要,都將是未知數。所以,作為一名有事業心、有氣魄的國企主管,要樹立在職一天,就扭住結構調整這個“ 牛鼻子”不放一天的精神,不斷地推陳出新,不斷地研究市場和群眾的消費需求,不斷運用結構調整的辦法推出替代產品。把創新作為畢生的追求。
將企業做強、做大,把讓職工群眾富了再富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只有這樣,才無愧于黨的信任和群眾的期望,才算得上是一個有所作為的好干部。否則,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跨國兼并風起云涌,加入WTO的形勢下,稍有懈怠,企業就會不進則退,就有被吞并的危險。這是黨和人民所最不愿意看到的,更是自己應時刻警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