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把支持農民建房作為擴大內需的重大舉措,采取有效措施推動“建材下鄉(xiāng)”,鼓勵農民依法依規(guī)建設自用住房。這是繼“家電下鄉(xiāng)”、“汽車下鄉(xiāng)”之后中央再次推出“下鄉(xiāng)”政策。
作為今年保增長、擴內需政策的最大亮點,“建材下鄉(xiāng)”細則尚未出臺,其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對產業(yè)升級的促進作用,以及實施過程的復雜程度等一系列問題已備受矚目。
效益有多大?
8000萬農民受益,每年可拉動消費約5500億元
據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提供的資料,目前,我國農村居民每年用于建房和房屋維修、維護消費近5000億元,其中絕大部分為建材消費,是僅次于食品消費的第二大消費支出。
2009年中國統(tǒng)計年鑒數據顯示,2005年開始,我國農民新建房屋面積呈逐年較快增長趨勢,住房平均造價也從2005年的373元/平方米增長為2008年的534元/平方米,其中80%的成本用于購買建材。這意味著農村建材需求十分旺盛。
根據今年1月15日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向工信部提交的《擴大建材下鄉(xiāng)政策及實施建議》,通過財政補貼政策,“建材下鄉(xiāng)”將激發(fā)農民建房在原有基礎上增長10%—15%,則每年可以拉動國內消費5500億元至6000億元,全國至少將有1500萬至2000萬戶農村家庭、約6000萬至8000萬農民受益。
據分析,“建材下鄉(xiāng)”政策實施三年,預計可拉動農民建房及建材消費18000億元左右。房屋建成后,還將會拉動裝飾裝修、家居設備、家電等后續(xù)消費,其效果將遠超出建材消費的范圍。
另一方面,目前農民建房中缺乏規(guī)劃布局、衛(wèi)生狀況差、使用劣質建材等現象比較普遍,特別是高耗能、高污染的建材仍唱主角。“建材下鄉(xiāng)”恰好有利于扭轉這一局面。
“通過政策和財政支持,引導農民使用優(yōu)質和新型節(jié)能建筑材料,改善居住條件和環(huán)境,這也是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城鄉(xiāng)經濟社會發(fā)展一體化新格局服務。”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會長張人為說。
“‘建材下鄉(xiāng)’不僅使更多農民接觸到質量更好、能耗更低的新型環(huán)保材料,同時也為企業(yè)進一步了解和開拓農村市場送上了一塊很好的‘敲門磚’。對地方政府而言,這也為其加快新農村建設、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提供了一個新舞臺。”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副會長陳國慶說。
資金如何補?
最高財政補貼比例有望為20%,每戶農民只能享受一次
“建材下鄉(xiāng)”在今年中央“1號文件”中剛露端倪,很多準備建房或翻新舊房的農民便開始開始打聽相關信息,其中,補貼標準為多少、誰有資格領取、手續(xù)是否麻煩成為廣大農民最關心的問題。
陳國慶認為,“建材下鄉(xiāng)”補貼的方式、方法及補貼的依據、標準、范圍和時限等,必須結合農民建房和建材消費的實際特點,從惠及民生、拉動內需、推動節(jié)能新型建材的使用、引導新農村建設等總體目標出發(fā),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財政資金拉動作用。
根據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提出的《建議》,農民新建或翻建住房,購買水泥、鋼材、玻璃、門窗、陶瓷、石膏板及其他新型墻體材料等主要建材,凡屬國家產業(yè)政策鼓勵或允許的產品,根據實際購買建材的消費金額按15%的比例給予財政補貼,每戶最高補貼額為1萬元;凡在所在縣級及以上住房建設主管部門批準的新村建設區(qū)內集中建房或農民新建住房購買新型節(jié)能整體房屋,根據建房集資額或購買整體房屋的金額按20%的比例給予財政補貼,每戶最高補貼額2萬元。
“這個方案把財政補貼與主要建材消費直接掛鉤,公平度高,可操作性強,”陳國慶說,“補貼的建材品種限于國家產業(yè)政策允許和鼓勵的產品,同時對一般建房和新村建設及新型節(jié)能房屋采取不同的扶持力度,使政策更具有導向性。”
中國建材聯合會在方案中還提出,補貼對象應是在政策期內新建或翻建住房、具有農村戶籍的農戶。每戶農民只能享受一次補貼。但是,最終“建材下鄉(xiāng)”的具體實施政策還有待國家有關部門的協商出臺。
難關有幾道?
目錄難定、造價難算、企業(yè)難管、渠道難建
盡管“建材下鄉(xiāng)”已吊起了廣大農民和建材企業(yè)的胃口,但是政策的制定及操作都有很大難度,其復雜性和難度遠遠超過了“家電下鄉(xiāng)”與“汽車下鄉(xiāng)”。
首先,建材產品量大面廣,品種繁雜,哪些品種應劃入補貼產品目錄成為頭道難題。
“什么品種能享受補貼?這一品種中的哪些產品能享受?招標還是設門檻?這都要具體商定。”陳國慶說。“如果招標,管理成本就會提高,最終還會分攤到農民身上,降低政策優(yōu)惠力度。可如果不招標,目錄由地方政府具體制訂,那么會不會滋生地方保護主義?”
其次,由于各地氣候條件及房屋結構形式的不同,房屋造價很難有統(tǒng)一的標準。據國家統(tǒng)計局資料,2008年,在全國農村居民住房造價最低的青海,每平方米房屋造價約182元;而在造價最高的上海郊區(qū)縣,每平方米房屋造價為1496元,相差約七八倍。建材不是直接消費品,而是中間消費品,房子大小不等,材料消耗種類和數量很難確定,這為補貼基數的確定帶來了難度。
再次,建材生產企業(yè)數量多,每一類建材產品的生產企業(yè)在全國都有幾百、幾千甚至幾萬家,管理難度較大,如何防止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保證農民享受優(yōu)惠政策的積極性,也是難題。
最后,建材銷售的渠道并不像家電和汽車那樣成熟,可能會有農民認為不開發(fā)票去小鋪購買材料價格更劃算。缺少直接、專業(yè)的銷售配送渠道也可能不利于補貼的推廣。
落后產能會否死灰復燃?
刺激消費不能打亂結構調整的步伐
去年,政府將水泥、平板玻璃作為產能過剩行業(yè),列入調整的名單。今年提出“建材下鄉(xiāng)”,有人擔心相關政策出臺會讓落后產能趁機死灰復燃。
淘汰落后產能是2009年國家出臺的重大產業(yè)政策,國務院38號文件明確要求各省必須盡快制定三年內徹底淘汰落后水泥、平板玻璃產能的時間表。因此,這項硬性任務不可能因為“建材下鄉(xiāng)”的提出而終止。
張人為也認為,對此不必擔心,“刺激消費不能打亂結構調整的步伐。農民可能會選擇中低檔產品,但是中低檔不意味著劣質、更不意味著是小水泥、小玻璃等落后產能產品。”
據陳國慶介紹,可以采取制定目錄的辦法來杜絕落后產能“渾水摸魚”,在補貼產品目錄中一定會有新型干法水泥,有新型節(jié)能建筑材料,但是一定不會有小水泥。
但是,不可否認,由于水泥等建材是中間產品,建成房屋后很難鑒定。而且物流費用占建材成本的比例較大,比如每噸水泥每百公里的運費大概在30元。農民對價格比較敏感,在以上情況下,如果有小水泥在家門口,農民建房磨個地,用大小水泥的效果幾乎一樣,他很可能選擇小水泥。這種認證難度很可能會導致騙補現象出現,間接影響通過“建材下鄉(xiāng)”助推產業(yè)調整的效果。
因此,為了讓建材下鄉(xiāng)的政策真正做到利農惠農與產業(yè)調整升級雙贏,中國建材聯合會建議實施擴大建材下鄉(xiāng)政策,不僅要實施建筑材料下鄉(xiāng),還從改變農村居住環(huán)境、形成農村住宅產業(yè)、保護農村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角度出發(fā),支持鼓勵新型成套節(jié)能房屋的下鄉(xiāng)。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