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正值全國“兩會”期間,記者就建材工業的發展趨勢對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會長張人為進行了專訪。
我們走進會長辦公室時,張人為正在埋頭查閱著文件。見到記者進來,他微笑著從堆滿文件的辦公桌一側走過來,坐在會客的沙發上接受采訪。記者與張人為的談話圍繞建材工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開始。
“現在我們建材工業的體量已經夠大了,水泥、玻璃等主要產業已被國家列為過剩產業,我們不能不正視這個問題。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對于建材工業來講已刻不容緩。我們不能再刻意追求數量和規模,建材工業發展方式必須從數量、規模增長為主轉到更加注重質量和效益,真正要在‘做強’上下功夫了。”張人為認為,建材工業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要一以貫之地將結構調整作為發展主線。結構調整既有技術結構、產品結構的調整,也有組織結構的調整。結構調整在新形勢、新任務面前都會有新的內容,不同的時段會有所側重。實現建材工業“由大變強、靠新出強”的藍圖,就要堅持自主創新,開發新技術、新裝備,發展新產品、新產業,把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作為未來產業發展的永恒課題。
技術結構調整以節能減排為重點
堅持以節能減排為重點的技術結構調整,有力地推動了建材工業的節約發展。進入新世紀以來,新型干法水泥工藝在實現“國產化、低投資”以后,熟料產能以年均1億噸的規模增長,其占整個水泥熟料的比重已提高到70%以上。“濕法工藝生產1公斤熟料需要1400大卡熱量,而新型干法工藝生產1公斤熟料需要700大卡熱量。”張人為對兩種工藝簡單做了一個對比,“我們可以設想,如果不以規模大、低能耗的新型干法水泥工藝替代高能耗的濕法工藝,水泥行業和企業必將在資源、能源瓶頸和市場約束下難以為繼。今后建材工業的技術結構調整還是要堅持以節能減排為中心,加快成為同經濟、環境、社會發展相協調的‘兩型’產業。”
這些年來,包括水泥、平板玻璃產業等在內的建材工業,通過積極推進以節能減排為重點的技術結構調整,正在逐步改變建材行業“兩高一資”的社會形象。“今后,建材工業尤其是水泥工業不但可以成為少污染甚至不污染環境的產業,而且還可以成為優化環境的產業。城市周邊的水泥工廠在生產水泥產品的同時,將成為城市環境的凈化器。”張人為表示。
目前,北水、海螺、越堡等水泥企業已經在水泥窯處理城市污泥、有毒有害廢棄物、工業固體廢棄物和生活垃圾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成效。水泥工業在凈化環境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可供選用。
張人為說,近幾年我國東部地區的每萬元投資對水泥產品的需求量逐步在下降,這是因為東部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已經達到一定的規模。東部地區的水泥產能過剩可能要比中西部地區來得早、來得突出。東部地區的水泥企業該如何應對?城市周邊的水泥企業在未來的調整中進而成為城市環境凈化器或許是個理想的選擇,企業這樣做就有了生存和發展的余地。日本水泥工業的類似發展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產品結構調整以市場需求為導向
建筑業的發展離不開建材業,建材工業的發展同樣要以建筑業的需求為主要導向,因為70%以上的建材產品是應用于建筑業的。張人為指出,建材工業產品結構調整要堅持以市場需求特別是建筑業的需求和需求結構變化為主要導向,推動行業理性發展。
“堅持以建筑業需求為導向,要求我們要洞察建筑業未來的技術發展進步對建材產品需求的相應變化。如提高混凝土性能和標號、施工的干作業、裝配化的推進等。”
張人為表示,現在我們尤其要注意研究建筑節能對建材業的新要求,包括新型墻體材料、門窗、玻璃、保溫隔熱材料、采暖設施,以及許多新型材料、復合材料等,如何更好地滿足建筑節能需求;我們還要研究農村建筑市場和新農村建設帶來的多種市場需求。張人為提出,堅持以建筑業需求為主要導向的同時,還要注意研究包括行走工業、化工、航空航天、國防軍工等相關產業及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給建材工業帶來的需求變化、趨勢和機會。譬如為新能源產業提供新型無機非金屬新材料,建材行業就大有作為:風電的發展離不開玻璃鋼葉片,光伏發電的硅電池組件離不開超白玻璃,非硅薄膜光伏發電和光熱發電更需要大量的玻璃。尤其要重視節能環保新產業發展的市場機遇。總之,新的需求必然催生新技術、新產品,應運而生的新產業也將會成為經濟發展中新的增長點。
在以市場為導向的同時,延伸產業鏈也是建材工業產品結構調整的一個重要方向。張人為表示,建材工業的內涵已不是單純原材料制造業的概念。無論是水泥、玻璃還是陶瓷工業,每一個產業都自成一個體系,它們的健康發展離不開自身產業鏈上的協調與延伸。我國水泥工業改革開放以來之所以發生了巨大變化,是與水泥粉磨、散裝水泥、商品混凝土和混凝土制品等產業的快速發展密不可分的,這些環節都是水泥熟料制造業的延伸。平板玻璃工業如果只生產玻璃原片并將其提供市場,這和加工成Low-E玻璃、中空玻璃、鋼化玻璃、夾層玻璃等深加工玻璃制品的價值量體現完全不同。建材工業延伸產業鏈的結果是,不僅有原材料制造業,還要派生出制品加工業、建材物流業和生產性的服務業,產業構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體系。在這個體系中,形成每個行業的高、中、低端技術和產品結構,能夠較全面地滿足不同市場、不同層次消費的需要。
張人為說,建材工業從原材料制造業向原材料及加工制品業方向的發展,將是重大的優化升級。我們要牢記1995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鄒家華同志在指導制定中國建材工業“由大變強,靠新出強”跨世紀發展戰略時,明確提出的建材工業要向制品工業發展、產業鏈要延伸、結構要調整的指示。
組織結構調整以存量重組為重心
建材工業要實現又好又快、可持續健康發展,成為與國民經濟、環境、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兩型”產業,張人為認為,關鍵還是要轉變發展方式,核心是調整產業結構,難點在于組織結構的調整。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水泥工業取得巨大發展進步,重要原因就是崛起了一批大企業,他們的成長壯大為行業帶來了勃勃生機,起到了行業改革發展的“脊梁”作用。這些年來,大企業在推進行業產業結構調整優化、提高區域市場集中度、加快技術進步,以及節能減排、淘汰落后產能、發展循環經濟、提高經濟效益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大企業是組織結構調整的核心力量,組織結構調整難就難在‘火候’的切入上,產業出現過剩是組織結構調整的好時機,中國建材集團、中國中材集團、金隅集團和冀東集團等企業在水泥行業組織結構調整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張人為指出,“我國水泥工業發展已趨于成熟,現有水泥總量龐大、產量快速增長空間有限、企業集中度不高,對水泥大企業而言,在繼續尋求做強做大的商業機會中,著力點不宜放在新建生產線上,而應更多地注重對現有水泥企業存量資產的調整,要以實施并購重組和技術改造為重點。”
“我們倡導在組織結構調整過程中,既要有公平競爭,更要多一些合作與交流,避免市場惡性競爭。要大力弘揚企業社會責任,樹立良好社會形象,共同提升行業發展水平。”張人為提出。
自主創新是轉變發展方式的根本出路
“自主創新是我們建材工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根本出路。”張人為指出,我們過去常說的建材工業“大而不強”,本質上就是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實現“由大變強”,就是要“靠新出強”。通過創新工藝、創新裝備、創新產品和創新觀念、創新機制、創新管理等來實現。自主創新能力是行業實現“由大變強”的原動力。
目前建材工業以企業為主體的自主創新體系正在逐步形成。張人為說,要實現建材工業由大變強,就需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使企業真正成為研究開發投入的主體、技術創新的主體和成果應用的主體。當前,一批優勢企業紛紛建立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開發中心等機構,行業技術成果的來源正在從過去主要依靠科研院所和高校逐漸向大企業轉移,但總體來說研發資金投入還遠遠不夠。
“改革開放以來,建材工業一個成功的經驗就是,我們通過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突破了工藝、技術和裝備落后的瓶頸。”張人為說,水泥工業在引進、消化和吸收的基礎上,實現了新型干法水泥低投資,從而實現了加速發展。水泥技術和裝備的集成創新和再創新催生了中材國際等成為國際水泥工程建設市場上占據首位的領軍企業。玻璃工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洛陽浮法玻璃技術在生產線的建設周期、投資規模、技術經濟指標等各方面都有較強的競爭力。建材工業的發展經驗證明,堅持自主創新是推動行業實現科學發展的關鍵。今后,我們要進一步增強建材工業的自主創新能力,為推動行業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奠定堅實的技術基礎。
張人為表示:“上世紀90年代提出的中國建材工業‘由大變強,靠新出強’的跨世紀發展戰略,將繼續成為引領建材工業發展的一面旗幟。我們現在要真正把‘做強’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要把‘做強’叫得更響,做得更實,爭取在推進建材工業發展方式的轉變上取得更快的進展。”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