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兗礦集團濟三礦以實現安全發展為目標,大力加強科普教育和安全教育培訓,充分發揮區隊班組自主培訓作用,嚴格職能部門管理考核,取得顯著成效,2010年二月份,該礦被中國科協評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2010-2014年)”,成為全國唯一一家獲此殊榮的煤礦。
濟三礦是我國第一座設計年生產能力500萬噸的特大型現代化礦井,形成了煤、電、港一體化的發展新模式,礦井先后榮獲中國煤炭建筑行業最高獎“太陽杯”、“全國煤炭工業科技創新型礦井”、“全國文明煤礦”等稱號。建成了功能齊全、系統可靠的調度指揮系統,實現了安全管理信息化、生產控制自動化、監測監控動態化。擁有400多平方米的多功能現代化學術報告廳,建成了集理論教學、模擬實驗、實訓操作于一體的三級煤礦安全培訓基地。依托地域文化底蘊,建塑形成了涵蓋“三為六預”安全文化、“四自五精”管理文化、“五心四德”美德文化、“六為四建”廉潔文化的“3456”同舟文化體系,健全完善了安全、生產、經營、技術創新、科普教育等制度,礦井綜合管理水平持續提升。優美的礦區環境,一流的現代化設備,加之豐富的科普教育資源,使該礦成為國內外同行的首選考察地,每年接待中外來賓5萬多人次。
面對豐富的旅游資源,該礦在取得全國工業旅游示范點稱號的基礎上,以“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和方法”為指導思想,充分發揮煤礦在科普工作方面的示范作用,根據自身特點和公眾、社會的需求,廣泛開展有特色、有實效的煤炭科普教育活動。他們制定了煤炭科普工作年度計劃和長期規劃,將煤電港一體化、具有核心知識產權的綜采放頂煤開采新工藝、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集中監控系統、膠輪車輔助運輸系統、主副井提升系統、安全文化長廊作為科普教育的重要內容,展示中國煤炭工業最現代化的采礦技術。積極探索開展科普活動的新思路、新方法,新建起高標準的學術報告廳,可同時容納400多人進行學術交流。利用400多平方米的科普教育館,采用聲、光、電手法,形象地展示當今最現代化的采煤工藝、采掘、提升、運輸系統先進的設備。他們還制作采煤工藝流程模擬盤,從煤炭生產、開采到綜合利用,形象地進行展示。同時建起5000多平方米的教育培訓中心,設立采煤、掘進、機電、通防、運輸等專業教研室,建立了模擬巷道,采用大型綜采、綜掘模擬教學設備,做到業余培訓與脫產教育相結合,走出了特色化的煤礦教育之路。
來源:兗礦集團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