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4年起,在國家政策的帶動下,我國風電整機產業以中國式的速度實現跳躍式發展。截至目前,整機廠商至少達到了80多家,多數企業的規模和產能逐年擴大,并且眼下也不用為風機銷路發愁。隨著中國政府向世界作出承諾:爭取到2020年我國的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單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風電整機廠商的熱情再一次被激發。毋庸置疑,風電行業即將蓬勃發展,但要想使前進的道路更加平坦,還須應對好以下挑戰。
生產規模難平衡
風電領域內常常充斥著樂觀的情緒,隨著國家七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的確定,整機廠商一般按照就近建設生產基地的原則,迅速擴張生產規模,攤子普遍鋪得比較大。
然而,規模的擴大就像把雙刃劍,如果風電產業的發展如預期那樣順利,則整機廠商可以抓住這個難得的機遇,增加銷售額,大規模使企業受益。如果風電產業的發展出現停滯的情況或者類似經濟危機的局面產生,則龐大的規模就變成了企業的累贅,流動資金短缺將不可避免。
哪些因素會影響風電產業的生產規模?
目前來看,風電并網難首當其沖。按照現有的電網架構和調峰能力,國家電網電力科學研究院預測,到2020年風電并網容量最多達到1億千瓦,而國家規劃的裝機容量目標是1.5億—2億千瓦,有1/3甚至更多的裝機容量無法并網,影響風電場業主的投資積極性。當大型發電集團達到國家規定的非水電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8%后,擴大裝機規模的動力一旦消失,風機需求會有停滯的風險。
此外,國家政策扶持能否延續也是重要影響因素。政策扶持很大程度上是資金的扶持,比如稅收減免、財政補貼、土地支持等。當我國的經濟形勢持續保持增長時,對于風電產業的支持不成問題,而一旦出現全國或者世界經濟形勢下滑的情況,風電產業資金有可能會受到影響。
從世界代表性國家的發展歷程來看,政策持續不斷地支持少之又少,中間難免會出現高潮和低谷階段。
海外市場受阻
我國風電整機企業幾年前就著手考慮海外市場的開拓,但實際情況并不樂觀。金風科技公共事務部總監姚雨對《中國能源報》記者說:“我們需要很好地解決三個問題:第一,市場準入認證;第二,銀行的信貸融資。對海外市場尤其是歐美市場,銀行在進出口環節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很多買方購買風機的資金通過銀行信貸獲得,銀行為了確保資金運用的安全,會組織資源評估中國風機企業的產品,對價格、企業實力、信用等方面進行考察;第三,在歐美國家政界會有一種擔憂,認為中國的產品價格很低,考慮到對本地制造業的保護,會更加期望中國的企業不僅僅到其市場上賣產品,更要在當地做一些投資,尤其這兩年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這種傾向會更加強烈。”
三個問題哪個都不是好解決的,市場準入認證我國在國際上難有發言權;風機企業的產品質量和信譽需要時間的考驗;貿易摩擦是長期話題。
我國的風電設備主要靠國內風電場建設來消化,開拓海外市場在目前來說似乎不那么迫切。但是海外市場確實有著較高利潤和較大的發展空間,并且有彌補國內市場形勢變化的作用,因此風電企業拓展海外市場只是早晚的事情。
進口機組降低價格搶市場
我國風電機組與國外機組相比,主要的競爭優勢在于價格。外資企業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從2007年開始持續下降,為了扭轉這種趨勢,許多國外風機企業也逐漸下降風機價格,與國內品牌的差距在逐漸縮小。之前認為的洋風機價格高于本土產品20%—30%的看法已經過時了,現在的價格差距在10%—20%左右,給我國風機企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由于風機價格近幾年持續下降,雖然目前價格下降還有一部分空間,并且整機企業可以通過將成本轉嫁到零部件企業的方式得以暫時緩解,但能堅持多長時間很難預料。
難以掌握關鍵核心技術
我國的絕大多數風電整機企業是通過與國外聯合開發或者購買圖紙的方式發展起來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可能受制于巨人,自主創新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
比如,風機控制系統一直是我國風機設計的薄弱環節,依靠進口的比例較大,幾款自主研發的產品仍未達到很好的效果。風機控制系統的任務不僅僅是實現對風機的高度自動化監控以及向電網供電,而且還必須通過合適的控制實現風能捕獲的最大化和載荷的最小化。此外,由于風力發電機組在我國電網中所占比例越來越大,風力發電方式的電網兼容性較差的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同時用戶對不同風場、不同型號風機之間的聯網要求也越來越高,這也對風機控制系統提出了新的任務。
類似控制系統這樣的高精尖技術將長期成為我國風機技術的短板。另外,像風電人才、風機質量等均對我國的風電整機企業提出了挑戰,風電整機產業即將面臨新的市場環境,未雨綢繆至關重要。
來源:中國能源報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