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我國電力已經經歷了一年以上的恢復期。今年上半年,全國電力運行平穩,發用電量高速增長,供應能力繼續增加,數據顯示電力行業似乎在高歌猛進。但種種跡象表明,下半年,用電需求又將面臨眾多難以確定甚至難以預料的變動因素,全年電力走勢微妙,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1、當前我國用電數據顯示:重工業用電一枝獨秀,節能降耗使命艱難
進入重化工業階段以來,我國各產業用電走勢呈現出與宏觀經濟周期高度相關的波動特點:在進入經濟下降階段時,第二產業首當其沖增速下降,用電占比大幅下滑,第三產業與居民生活用電則相對堅挺,占比不降反升;而回到經濟上升階段后,各類用電均恢復增長,第二產業增速領跑,占比顯著回升。1997年、2008年兩次經濟危機以及其后的恢復過程中,我國各產業用電走勢基本符合上述規律。
今年以來,第三產業與居民生活用電走勢均過早出現下行勢頭,第三產業用電量5月低于4月,居民生活用電4、5、6月逐月降低,均打破了歷史統計規律,再加上第二產業中輕工業用電自金融危機以來始終恢復不力,可以說,今年以來我國電力需求的恢復與增長基本上是依賴重工業特別是高耗能行業,重工業用電一枝獨秀。
用電走勢是社會經濟狀況的反映。我國能源效率低下、產業結構單一、國際分工低端、經濟增長粗放的問題沒有在短期內發生根本性改變。特別是為了抵御金融危機,我們的手段依然以大量投資“鐵公基”項目,間接催動高耗能產業為主。目前我國第三產業依然缺乏競爭力,居民消費水平也沒有顯著提升。
在這種情況下,高耗能產業與其他產業發展的不匹配存在著內在的危機。如果內需沒有根本性改善而國際經濟大背景長期缺乏起色,我國經濟增長將失去主要動力。2009年以來宏觀經濟數據短期的良好表現不能代替深層次的改革自新,而僅僅是提供了一定的緩沖時間而已。
不過,也應該看到,我國不均衡的產業結構,是目前處于重化工業階段以及城鎮化階段的階段性特點,如果將其看作一個問題,它已經積累十余年之久,如果希望人為推進其轉變,則恐怕必須經過一定的時間與過程才能實現,因此,節能降耗將是一項長期的、艱難的使命。
2、下半年用電形勢總體走弱,后期增長乏力
電力需求與經濟社會密切相關,在統計數據層面具有比較顯著的周期性、階段性以及季節性、時段性規律。目前全社會用電走勢已經出現下行跡象,而第三季度的后期變動值得關注。
以當年1-2月份全社會用電量為基數,今年6月份的定基曲線已經跌落到了歷史標準曲線以下,這是去年3月份以來的第一次。上半年定基曲線的下行趨勢與2008年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值得高度關注。
截至6月份,全社會用電量的月度環比曲線已經連續2個月低于歷史標準曲線。根據以往用電形勢的變動規律來看,如果連續3個月以上與歷史標準曲線出現單方向的偏差,往往預示著用電形勢乃至社會經濟形勢可能出現比較嚴重的變化,因此第三季度的用電走勢值得特別關注。
受金融危機影響,我國電力消費在2008年底、2009年初一度持續負增長,但自2009年中至今,月度用電量的同比增速已經連續10個月超過10%,其中連續7個月更是超過了20%。但由于電力消費存在季節特性以及經濟周期轉折過程中統計基數的劇烈變化,現階段“同比增速”已經不能準確表現實際的運行狀況。以實際定基曲線對于標準曲線的變動幅度作為“定基指數”,可以比“同比增速”更加接近真實地反映電力走勢。
觀察2009年初以來的定基指數曲線可以發現,在扣除季節變化與周期波動因素之后,今年以來我國實際的用電需求增長乏力,近期更出現下行趨勢,目前已經跌到了2009年初以來的最低點。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國際經濟形勢沒有真正轉晴,我國刺激經濟恢復的各項政策措施已經出現效力衰減,后期增長推動乏力。為了推動經濟繼續保持持續增長勢頭,需要進一步加大政策力度或者出臺新的政策措施,目前處于青黃不接的轉折階段。
3、下半年重耗能用電面臨轉折,應慎重把握調控尺度
重工業特別是鋼鐵、有色、化工、建材等4大高耗能行業的用電走勢對于社會經濟包括政策的變動比較敏感,電量占比的起伏較大,是我國全社會用電形勢的風向標。2008年金融危機過程中,第二產業、重工業與4大高耗能行業用電量占比下半年比上半年分別下降了2.12個、2.04個以及3.04個百分點;而在回暖階段,從月度電量看,2009年初至今第二產業、重工業與4大高耗能行業占比分別提高了個5.17個、6.06個以及2.74個百分點。
截至今年6月底,第二產業、重工業與4大高耗能行業用電量占比已經再次處于相對比較高的水平(分別為75.42%、62.22%以及33.49%),與2008上半年的形勢頗為相似,存在比較大的下行空間。再加上為了完成“十一五”節能目標,今年以來國家對于高耗能產業連續出臺了若干抑制性政策,中西部地區的高耗能產業發展勢頭難以延續甚至不排除部分企業暫時停產,東部用電大省也加緊了結構調整,因此,以高耗能行業為代表的重工業用電形勢面臨轉折。而由于前述目前我國用電增長主要依賴重工業特別是高耗能行業的結構性特點,下半年重工業用電形勢的轉折很可能帶動全社會用電出現新的比較顯著的下行走勢。
從電力看經濟,一方面從前一階段重工業特別是高耗能行業用電一枝獨秀的情況,結合2008年歷史經驗判斷,上游大宗高耗能產品目前恐多處于高庫存階段,在一定意義上為下半年加大結構調整、力推節能降耗提供了物質基礎與政策空間,此時即使用電大幅走低一般也不會直接帶動GDP過度下挫(2008年我國用電量增速從14.8%急劇下降到5.2%,而GDP增速僅僅從13%下降到9%);但另一方面,不論全社會總用電量,還是第三產業以及居民用電,近期均已經出現了下行跡象,預示著經濟總體形勢并不樂觀,在政策層面需要把握好力度,找準調整結構節能降耗的合適切入點,同時注意完善相關配套措施,并充分考慮出現不同情況下的應對措施與應急預案。
4、用電形勢下行空間相對可控,須加強監測深化改革
種種跡象表明,下半年我國用電走勢可能出現轉折。根據歷史統計規律來分析,這種下行走勢是符合邏輯的,而且電力需求下降的空間是相對可控的,全年用電水平依然會顯著高于去年,總體向好的大局尚未根本轉變。
在應對1997年亞洲金融[3.20 0.00%]危機期間,我國主要采取了以深化相關改革來間接拉動內需的方式,經歷了大約5年左右時間第二產業用電占比才回到危機之前的高水平;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我國采取了大量投資“鐵公基”項目等更強有力的直接拉動內需的方式,取得了比1997年遠為快速有效的成果,僅僅2年左右時間就已經達到了上一周期5年的效果。顯然,這是一付糾偏過正的猛藥,即使作為一個經濟短周期來看時間也過于短暫(一般認為基欽周期平均波長為3—4年)。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短期的回調以及同步開展相關的改革與調整,是一種張弛有道、標本兼顧的節奏與調子。
我國上、下半年累計用電量具有比較穩定的結構比例關系(46.5%/53.5%),正常年份波動幅度非常小(在0.30個百分點以內)。在經濟形勢急劇變化的2008年,下半年用電量占比比標準比例下降了2.7個百分點;而在經濟回暖的2009年,下半年用電量占比則比標準比例提高了1.3個百分點。
由此作為對比,即使今年下半年我國用電走勢可能出現轉折,但引起這種變化的主要因素,不再是國際金融危機那樣強烈的外來打擊,而更多是為了實現節能降耗、改進經濟發展方式而主動進行結構調整的內部政策安排,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將是相對可控的,對于社會經濟包括用電走勢的影響預計不會超過2008下半年,即出現“二次探底”的可能性比較低。
具體來說,2010下半年全社會用電量受到重工業特別是高耗能行業的影響,在全年用電量中的占比可能再次顯著低于歷史標準比例(53.5%),但下降程度預計不會超過2008下半年(即占比低于50.8%)。如果按照51%估算,則全年用電量依然可達41000億千瓦時左右,全年平均的同比增速依然達到12.5%左右,顯著高與去年6%的水平。其中,下半年用電量20900億千瓦時左右,與去年同期相比僅增長4.3%左右。
受國際、國內多種因素影響,目前宏觀經濟形勢的走勢確實并不明朗,本次短期回調的幅度、方式與持續時間均難以確定,但電力運行與社會經濟運行均有自身的客觀規律,包括一定程度上的“慣性”,突破歷史統計規律需要特別的動力才行。而且政府作為市場經濟體系中的一部分,其宏觀調控的能力也是有限的,絕大多數政策措施發揮出效力也都有一個傳導發酵的過程乃至不可避免的變形衰減。
因此,不論“GDP增速”還是“單位GDP能耗”等經濟指標的改善,其實都不必過度追求短期效果,更不能過分依賴關廠停產等簡單粗暴的非市場手段,完全可以把更多的精力與治理資源用于技術進步、制度創新等長效機制的建設。只有決策者真正擺脫機會主義的思維方式,經濟社會發展才可能徹底走出大起大落的老路。
總之,第三季度是經濟結構調整的關鍵期,也可能是宏觀經濟走勢的轉折期,在用電走勢上也將出現相應的信號。應高度關注經濟形勢以及用電走勢的變動趨勢,加強監測預警工作,密切跟蹤高耗能產業的消長態勢。堅持節能降耗與經濟結構調整的大政方針,同時注意加強市場機制建設,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從根本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通過不斷深化改革實現長期的經濟結構調整與節能降耗的使命。
來源:上海證券網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