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貨物吞吐量連跨7個億噸臺階、集裝箱吞吐量以30%以上年均增速領跑全國、港口綜合通過能力欲超14億噸……在國家第十一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即將結束之際,一串串閃耀的數據“曬”出了江蘇港口在過去5年中所取得的非凡成就。據統計,江蘇港口通過能力、萬噸級以上泊位數、港口貨物吞吐量、億噸大港數等四項指標穩居全國第一,成為名副其實的“港口大省”。
“得益于江蘇沿江、沿海開發、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等一系列國家戰略的實施和推進,承載著江蘇省‘兩個率先’的歷史使命,江蘇港口步入‘跨越式’發展時期。相比過去的十個五年計劃,‘十一五’期的江蘇港口發展速度最快,發展成效最為顯著。”主抓全省港口工作的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王昌保在回顧“十一五”港口發展成就時指出,江蘇港口勃勃生機源自于堅持以科學理念加強規劃、以創新的思路指導戰略決策、以跨越式的速度推進港口建設、以依法治港提升行業管理服務能力、以靈活的機制推動港口發展,江蘇港口大踏步“領跑”全國港口,為“現代化港口強省”打下了堅實基礎。
重規劃強管理 踏上可持續發展之路
“十一五”期江蘇港口致力于走有序、協調、可持續發展之路。重規劃、強管理是“十一五”江蘇港口發展的一大亮點。
自2005年11月,江蘇省港口管理局正式掛牌成立,江蘇港口發展站在新的起點上,徹底摒棄了政企合一的體制,5年來,全省13個地級市及沿江沿海大部分縣市相繼成立了港口管理部門,基本形成了省、市、縣分級管理的港口行政管理體系。
在理順體制的同時,2008年6月1日《江蘇省港口條例》頒布施行,樹立起江蘇港口發展史上依法治港的里程碑。
在體制和法律的保障下,5年來,江蘇港口系統積極推進新一輪港口規劃的編制。“這幾年我們所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編制規劃,沒有科學、完善、富有前瞻性的規劃,港口可持續發展無從談起。”江蘇省交通運輸廳港口管理局局長高錦安表示,多年來江蘇港口散亂雜、重復無序開發建設的局面在“十一五”期得到扭轉。
江蘇省相繼完成了《江蘇省沿江沿海港口布局規劃》和《江蘇省內河港口布局規劃》的編制。同時,深化了港口規劃與綜合交通發展及其它各規劃之間的橫向銜接,編制了《沿江沿海港口集疏運系統專項規劃》;為配合沿江化工產業園區的布局,編制了《沿江化工油品碼頭專項規劃》;為解決沿江港口錨地資源不足,編制了《長江港口錨地建設專項規劃》。
為真正實現港口科學發展,江蘇還深入開展了《江蘇省沿江、沿海港口發展戰略研究》和《江蘇省內河港口發展戰略研究》,并確立了沿海港口深水化、大型化、專業化;沿江港口集約化、規模化、信息化;內河港口標準化、集中化、機械化的發展方針。
與此同時,江蘇各市港口總體規劃也基本編制完成,全省港口已形成以布局規劃為龍頭、總體規劃為主體、控制性詳細規劃為基礎的港口規劃體系――沿江沿海形成了以連云港港、南京港、鎮江港、蘇州港、南通港為主要港口,江陰港、揚州港、泰州港、常州港、鹽城港為地區性重要港口,分工合作、持續協調的分層次發展格局,集裝箱、進口礦石、煤炭、油氣化工品專業化碼頭布局也已初步形成。內河港口形成了以徐州港、無錫港為主要港口,沿京杭運河的港口為地區性重要港口,其它港為一般性港口的遍布全省、功能互補的多層次發展格局。全省港口集約有序開發,合理高效地利用港口岸線資源的局面已經打開,港口規劃的作用不斷發揮。
在規劃引領下,江蘇港口逐步實現港口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化的轉變,實現江港向海港轉型,建成結構合理、層次分明、功能完善、信息暢通、優質安全、便捷高效、文明環保的現代化港口體系。
藍圖變現實 “五四三二一”奏響跨越式節拍
五年前,江蘇省勾畫出“十一五”期間江蘇沿江沿海港口的“五四三二一”發展“藍圖”:構建連云港、南京、鎮江、蘇州和南通“五”個億噸大港;形成集裝箱、礦石、煤炭、原油“四”大重點貨種專業化、集約化布局;完善海運直達、江海轉運和長江中上游中轉聯運“三”大運輸體系;建成蘇州太倉和連云港“兩”個集裝箱干線港;實現港口總吞吐能力翻“一”番。
五年后的今天,各項數據表明,江蘇港口“五四三二一”發展戰略目標已提前實現。
2009年,蘇州、南通、南京港、連云港港、無錫(江陰)港五港分別完成2.5億噸、1.4億噸、1.2億噸、1.1億噸、1億噸吞吐量,均已發展成為億噸大港。2010年底,鎮江港的吞吐量也將突破億噸。“十一五”期將建成6個億噸大港,是全國擁有億噸大港數最多的省份。“十一五”前四年,全省港口吞吐量連跨6個億噸臺階,年均增速達15.2%,高于全國增速3個百分點;全省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年均增速高達30%以上,高于全國增速近18個百分點。
隨著連云港廟嶺三期集裝箱碼頭、蘇州港太倉港區三期集裝箱碼頭的建成和投產,到2010年連云港港和太倉港集裝箱通過能力將分別達到341萬TEU、435萬TEU。經過5年的發展,連云港港和太倉港兩個集裝箱干線港初具規模。
此外,連云港廟嶺三期、太倉港三期、連云港25萬噸級礦石碼頭等相繼投產,江蘇沿江沿海港口“十一五”期新增集裝箱吞吐能力897萬TEU、新增礦石吞吐能力8090萬噸,加快了公用煤炭碼頭的建設和改造升級,集裝箱、礦石、煤炭運輸系統逐步建立和完善。
“十一五”江蘇港口建設空前高漲,投資預計完成470億元,是“十五”期的2.5倍;新增萬噸級以上泊位152個,比“十五”期翻一番,其中新增5萬噸級以上泊位66個。港口向大型化、專業化、深水化方向發展。尤其是連云港30萬噸級航道的開建,更結束了江蘇沿海無深水航道的歷史。到“十一五”末,預計全省港口綜合通過能力將超過14億噸,其中集裝箱通過能力達1200萬標箱,分別為2005年的2倍和4倍。
港口碼頭建設快速發展的同時,港口集疏運體系進一步完善。基本實現一級公路直達沿海沿江主要港區,高速公路通達集裝箱干線港;連申線等內河疏港航道建設全面推進;沿海新開發港區疏港鐵路推進取得突破性進展。
轉型第三代港口 強力支撐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伴隨著港口吞吐能力大幅提升和吞吐量成倍增長,“十一五”期,江蘇港口發展方式也發生了轉變,不再單純地追求吞吐量的增長,而著力向現代物流和第三代港口發展,成為以現代物流中心為載體,集國際商品、資本、信息、技術等于一身的資源配置型樞紐港,逐步發揮出港口在區域和城市經濟發展中的拉動作用、港口的產業集聚效應、結構優化效應以及腹地經濟引擎效應。
連云港、太倉、南京、江陰等保稅物流中心和張家港保稅港區等充分發揮支撐作用,推動區港聯動、港產聯動,打造國際物流園和臨港產業區,實現“港口、產業、城市”的“三位一體”發展。
“十一五”期間,隨著江蘇港口通過能力的大幅提升,功能的日臻完善,港口在經濟社會發展和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明顯提升。
港口為江蘇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撐,在保障江蘇省能源和原材料進口、產品外銷以及外貿物資運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60%以上的煤炭、90%以上的鐵礦石由港口調入,90%的外貿進出口貨物由港口運輸,港口對地區生產力布局發揮了重要引導作用,江蘇沿江地區集中了全省約90%以上的冶金企業和石化企業、60%以上的電力企業、70%以上的水泥、造紙企業。
同時,江蘇港口依托通江達海、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已經成為中西部地區能源、原材料和產成品運輸的重要中轉樞紐和對外交往的門戶。江蘇沿江港口吞吐量中有35%左右為長江中上游轉運,隴海蘭新線9省市貨物、集裝箱吞吐量分別占連云港港總量的70%和40%,連云港口岸外貿進出口總額的70%服務中西部地區。
江蘇港口還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和長三角綜合運輸體系的組成部分。港口貨物吞吐量占長三角港口吞吐量的比重達40%以上,集裝箱吞吐量占長三角的20%。連云港、南京、鎮江、蘇州、南通等主要港口在長三角港口煤炭、原油、鐵礦石、集裝箱四大運輸系統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滿足地區能源、原材料、外貿物資的運輸需要,促進了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持續較快發展。
來源:中國水運報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