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解《研究報告》制定目的的基礎上,建議關注“十二五”水電建設、“十三五”核電建設和未來五年特高壓技術發展。隨著電力供需未來一至兩年內持續惡化和電價上漲預期兌現,包括傳統火電在內的電源投資或迎來新一輪建設周期。
中電聯發布電力工業“十二五”研究報告,預計水電將迎來發展高峰,核電和太陽能主要貢獻“十三五”增量,電價上漲和裝機缺口增大或引發新一輪電源建設。
未來電力需求預測和電源裝機規劃目標
考慮經濟結構轉型需要較長周期,《研究報告》中對電力需求預測在“十二五”和“十三五”逐步調減:
“預計2015年全社會用電量將達到6.02~6.61萬億千瓦時,‘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長7.5%~9.5%,推薦為6.4萬億千瓦時,年均增長8.8%;最大負荷達到9.66~10.64億千瓦、‘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長7.9%~10.0%,推薦為10.26億千瓦,年均增長9.2%。”
“預計2020年全社會用電量將達到8~8.81萬億千瓦時,‘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長4.6%~6.6%,推薦為8.4萬億千瓦時,年均增長5.6%;最大負荷達到13.03~14.32億千瓦,‘十三五’年均增速為4.9%~6.9%,推薦為13.66億千瓦,年均增長5.9%。預計2030年全社會用電量將達到11.3~12.67萬億千瓦時,最大負荷達到18.54~20.82億千瓦。”
我們對此理解有二:經濟結構調整不是一蹴而就,反映在電力需求也要經過一輪周期的調整;最大負荷增速始終領先平均,我們在推敲裝機缺口時、在特高壓短期內難以實現跨區域輸電的大背景下,還是應當充分考慮最大負荷增速和新審批裝機地理位置差異,換句話說我們認為至少未來兩年這個缺口將持續增大。
而從規劃預測的角度看,“十二五”主要由水電貢獻增量,“十三五”核電、氣電和太陽能將成為主要能源形式。
“‘十二五’規劃目標:全國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4.63億千瓦左右。其中,水電3.01億千瓦,抽水蓄能4100萬千瓦,煤電9.28億千瓦,核電4300萬千瓦,氣電4000萬千瓦,風電1億千瓦,太陽能發電500萬千瓦,生物質能發電及其他500萬千瓦。”
“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總規模將達到4.95億千瓦,占總裝機的比重為33.8%,比2010年提高6.9個百分點。非化石能源發電可替代化石能源5.2億噸標煤,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2.4%左右。”
“2020年規劃目標:全國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9.35億千瓦左右。其中,水電3.6億千瓦,抽水蓄能6000萬千瓦,煤電11.7億千瓦,核電8000萬千瓦,氣電5000萬千瓦,風電1.8億千瓦,太陽能發電2500萬千瓦,生物質、潮汐、地熱等1000萬千瓦。
與我們的判斷相符,在發生日本福島事件后對電源增長結構化調整主要體現在核電成為“十三五”主力,水電在2015年前將迎來建設高峰,而太陽能受基數影響,主要貢獻體現在“十三五”。
水電和氣電發展研究
從增長彈性和貢獻占比的角度主要研究水電規劃目標和氣電發展。與之前市場理解“十二五”水電將主要以大型電站開發為主不同,規劃提出的目標是“大中小開發相結合”,我們認為這也是最符合國情和現狀的。
“繼續加快開發、盡早開發完畢開發程度較高的長江上游、烏江、南盤江紅水河、黃河中上游及其北干流、湘西、閩浙贛和東北等7個水電基地,重點布局開發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瀾滄江、怒江、黃河上游干流等6個大型水電基地。重視境外水電資源開發利用,重點開發緬甸伊江上游水電基地。”
“到2015年,全國常規水電裝機預計達到3.0億千瓦左右,水電開發程度達到58%左右(按技術可開發容量計算,下同),其中東部和中部水電基本開發完畢,西部水電開發程度在48%左右。”
“到2020年全國水電裝機預計達到3.6億千瓦左右,全國水電開發程度為69%,其中西部水電開發程度達到63%。抽水蓄能電站2015年規劃裝機4100萬千瓦左右,2020年達到6000萬千瓦左右。‘十三五’期間投產容量增加較多的流域是大渡河與瀾滄江上游。”
需要指出的是,“十二五”和“十三五”水電發展將依照自上而下推動6大水電基地建設,自下而上發展中小水電的模式,審批趨于嚴格并依靠中央政府規劃有力實現建設進度可預期和規范。
堅強智能電網研究
特高壓發展是大趨勢,技術瓶頸或限制進度
特高壓是解決遠距離送電的唯一方法,正是因為對此堅定相信,我們才在目前對技術、經濟性和動機存在多方質疑的大背景下持續看好其發展趨勢。
中電聯對“十二五”規劃研究報告中專門討論了特高壓作為“堅強骨干網絡”的作用和發展目標,據我們了解正式出臺的電力“十二五”規劃是否包含該部分仍存變數。
從這個角度,作為國家電網規劃內容特高壓若能順利收入國家層面的“十二五”專題規劃,當作為行業重大利好看待。
而對于技術瓶頸的理解,應是基于發展大趨勢下對新技術產業化周期的考量,我們對2015年建成“三橫三縱”交流存在一定保留,這是較市場預期而言顯中性的。
“2015年華北、華東、華中特高壓電網形成‘三縱三橫’主網架,錫盟、蒙西、張北、陜北能源基地通過三個縱向特高壓交流通道向華北、華東、華中地區送電,北部煤電、西南水電通過三個橫向特高壓交流通道向華北、華中和長三角特高壓環網送電。”
“‘十二五’期間,南方電網規劃建設糯扎渡電站送電廣東±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溪洛渡電站送電廣東同塔雙回±500千伏直流工程和金沙江中游梨園、阿海電站送電廣西直流工程。2015年西電東送主網架在2010年‘五直八交’的基礎上形成‘九直八交’送電通道,各省(區)形成堅強的500千伏骨干網架。配合海南核電,建設海南與廣東聯網二期工程,實現海南與南方主網500千伏雙回路聯網。加強與港澳特區聯網,保障港澳電力可靠供應。”
配網發展周期依舊景氣
以農村電網新建和城市電網改造為主體的配網建設成為2011年下游投資最大亮點,我們預計也將貫穿整個“十二五”,由于直接受惠于終端工業和居民用電質量提升,在國家力量主導下進度有望最符合預期。
“大部分城市形成220(或110)千伏雙環網架,500(或330)千伏變電站深入城市負荷中心并形成500(或330)千伏環網結構,實現500/220(或330/110)千伏間電磁環網解環運行,中低壓配電網絡具備“手拉手”環路供電或雙電源供電。”
“初步建成220千伏電壓等級為中心樞紐,110千伏(66/35千伏)電壓等級為主網架的堅強農村配電網,縣城中壓配電網實現環網供電,電網整體供電能力、技術裝備水平和可靠性進一步提高,滿足農村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用電需要。”
智能化建設覆蓋六大環節,根據必須性存在先后
研究報告提出:“以通訊信息平臺為支撐,以智能調控為手段,包含電力系統的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和調度六大環節,覆蓋所有電壓等級,實現電力流、信息流、業務流的高度一體化。”
我們認為六大環節的智能化按照下游實際需求(發展水平差異和對電網運行安全重要程度差異)依次為用電和調度、變電、配電、輸電和發電。考慮實際投資落實,用電和調度目前符合甚至略超預期,而2012年將主要關注變電帶來的增量。
電力工業投資規劃和電價討論
《研究報告》涉及投資的表述如下:
“十二五”期間,全國電力工業投資達到6.1萬億元,比“十一五”增長88.3%,其中電源投資3.2萬億元、占全部投資的52%,電網投資2.9萬億元、占48%。“十三五”期間,全國電力工業投資達到7.1萬億元,比“十二五”增長16.4%,其中電源投資3.6萬億元、占全部投資的51%,電網投資3.5萬億元、占49%。
考慮剔除2011年電源投資3682億和電網3712億,未來4年電源和電網投資年平均為7079億和6322億,我們認為這個目標是難以達成的。
對于電價的討論:“在考慮煤價上漲、彌補歷史欠賬和電力企業凈資產收益率8%的條件下,2015年合理的平均銷售電價為728.7元/千千瓦時,比2010年上漲157.5元/千千瓦時,增長27.6%、年均增長5.0%;2020年銷售電價為831.7元/千千瓦時,比2015年增加103.0元/千千瓦時,增長14.1%、年均增長2.7%。”
對于電價調整時點我們在此不多做討論,但上漲預期值得關注:2010和2011年電源投資下滑影響逐步體現在2012和2013年新增裝機減少,缺口拉大必將引起新一輪電源建設周期啟動,我們的觀點是包括火電在內的或都將受益。
來源:證券導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