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深圳市敢于公布“負增長”迥異,多地仍在執拗地維持著數據的飄紅。據記者調查,發現數據造假不但不見式微,反有躥及多地之勢。
多地普遍采取的方法與山西河津數據造假方式大同小異,其造假的核心是,由當地統計局或經信局提前制定數據,然后交由企業填報。“企業一套表”制度并未能在源頭上扼制住數據造假的猖獗狀況。
3月29日,記者的郵箱里,收到了一份題為“3月產量和用電量”的郵件,發件人是某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正是這份郵件,曝光了某地統計數據造假的細節。
一份舉報郵件
上述郵件,標注了當地企業的當月詳細產值、銷售產值和用電量,其中,產值和銷售產值中,細分為同期累計和本期累計的具體數。
郵件中要求,產量及用電量根據單位情況填報,每月財務狀況表于次月3日后在一套表上填報,要求營業收入與銷售產值一致;產量與產值表于每月27日到郵箱查看返回數據,并在網上直報。
據當地一些企業統計人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印證,每月27日,他們都將收到當地經信部門發來的數據,然后按此在數日后進行聯網填報。
為了印證這一說法,記者與當地一家運輸企業取得聯系。該公司統計員向記者轉發了當地經信部門制定的數據,情況與記者收到郵件的內容類似。
該統計員說,當地經信部門和統計部門聯手,對企業的產值進行干涉,每次給出的指定數據,都與自己企業的實際產值相差懸殊。
受經濟下行影響,全社會用電量自去年9月份以來增速持續走低。今年1-2月,全社會用電量累計7497億千瓦時,同比僅增長6.7%。
1-2月份,各項宏觀經濟指標均出現明顯回落,經濟增速放緩以及國家主動調控已對重工業發展產生明顯影響,未來一個季度快速回升的可能性較小。同時,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已連續3個月上升,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制造業繼續保持總體穩定增長;反映國際海運情況的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BDI自2月份以來也總體處于上升趨勢。
中電聯并,預計迎峰度夏前全國電力供需仍然維持總體平衡,最大電力缺口1000-2000萬千瓦,主要集中在南方電網、華東電網和華中電網部分省區。如果用電量的統計數據如媒體報道所指,或許電力缺口未必真的有中電聯所預計的那么多,電荒壓力是否會有所減輕,需要進一步根據真實的統計情況而定,我們拭目以待。
來自:北極星火力發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