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6月1日起,我國將全面實行階梯電價。根據2011年11月國家發改委公布的居民階梯電價指導意見,階梯電價將分三檔,第一檔覆蓋80%的居民用電,電價原則上維持較低價格水平,一定時期內保持基本穩定;第二檔覆蓋80%-95%的居民用電,每度電提價5分錢左右;第三檔則為超出第二檔的電量,每度電調高3毛錢左右。
國家規定實施階梯電價的一個硬指標是,不漲價的第一檔電量須覆蓋80%的居民用電。如何確保80%的居民用電不漲價,應是近期各省市階梯電價聽證方案的核心。我向參加聽證的用戶代表提出幾個“提問程序”,以期聽證博弈能夠盡量接近“確保80%不提價”。
一是要問明白,對尚未實行“一戶一表”的居民用電戶,雖然他們不用執行“階梯”,但電價都要“一刀切”提高4分多錢,這個用戶群體為數不小,官方稱“全省合表用戶約100萬戶”,他們到底算不算在“80%”的范疇之內?他們總的用電量在全省居民生活用電量里占的比例是多少?這些用戶根本享受不到“第一檔電量不提價”,連基礎用電量都要漲價4分多錢,到底有何依據?在他們被加價的同時,又對“一戶一表”的居民實行階梯電價,如果第一檔電量是按“覆蓋80%一戶一表居民戶的月均用電量”來確定,就肯定會有超過20%的家庭被加價,請問有關部門怎么確保“80%的居民用電不漲價”?
二是要問明白,以居民戶的年用電量均攤到月用電量來確認第一檔電量的做法是否合理。居民用電存在季節性差異,如果按均攤到月的電量來確定第一檔階梯,只有對超過第一檔的用電量加價,而沒有對低于第一檔的用電量予以補償,那么全年計算下來,可以說絕大多數在“80%用電量”附近的居民,都會因此要多支出電費。為解決季節性用電差異問題,為什么不能以年為周期,對每月低于第一檔的電量,允許留給高峰用電的月份使用?比如有的人怕熱,夏天不開空調沒法睡覺,若按全年來計算,就能鼓勵他們冬天少用電取暖多節電。
三是要問明白居民公共生活用電如何執行階梯電價。居民生活用電不僅是表內用電,還有大量的公共生活用電的分攤:如電梯用電的分攤,公共照明用電、公共水泵用電的分攤等。目前官方公布的方案是,這部分公攤用電“視同合表用戶”用電,這意味著全部有分攤用電的用戶,都要被漲價。尤其是對于分攤電量較多的電梯樓住戶來說,整體電價將明顯提高一截。為什么不能在確定階梯電價的第一檔電量時,增加這部分公攤的平均電量?公攤用電如此“一刀切”地提價,如何保證落實“80%的居民用電不加價”?
四是要問明白,如何讓廣東的老百姓能夠切身感受到不加價“覆蓋80%的居民用電”。北京、上海都是城市型的行政區,而廣東是一個“最富和最窮”兼容的、地區差異極大的省份。以全省一戶一表居民用戶的2011年用電數據為基礎數據,這樣確定的階梯檔位,必然使深圳、廣州以及珠三角的用電戶,感到自己被“平均了”,他們看到的現實可能是,身邊超過大半的用電戶都被加了價,而不是“80%居民用電不加價”。全國考慮到地區差異,讓各地自己確定檔位,廣東為什么不能分區片確定檔位呢?
總之,試行階梯電價是著眼于未來的,因此要求以不加價為主。如何貫徹國家指導意見的這個精神,不被某些利益集團借促進節能減排之名,行建立“居民用電價格應是工業用電1.5-2倍”的“合理電價”之實,是聽證會的核心,也是老百姓拭目以待的。
來源: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