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最大的風力發電設備生產基地之一,天津濱海新區憑借自身的區位優勢,正朝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風電產業聚集區的目標邁進。
近日,天津濱海新區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金東虎在接受《機電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到2015年,天津濱海新區風電整機產量預計將達到6000兆瓦,整機生產能力達到7000兆瓦。屆時,天津濱海新區將一舉成為重要的風電設備制造中心、風電產品出口基地和功能完備的風電研發和檢測中心。
風電企業聚集效益擴大
可以看到,作為天津濱海新區的八大優勢支柱產業之一,風電產業的集群效應在這里正在不斷擴大。
2010年,天津濱海新區的風電產業實現產值174億元,其中,風機整機實現產量3000兆瓦,占全國產量的19%,風電設備年生產能力達到6000兆瓦,占全國的20%。
實際上,目前,天津濱海新區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風電產業鏈條。這里不僅匯聚了維斯塔斯、歌美颯、蘇司蘭、明陽、東方汽輪機等國內外知名整機企業。同時,還擁有包括天津鑫茂鑫風葉片、上緯(天津)風電材料等在內的20余家風電零部件配套企業。
除此之外,風電服務企業也相繼在這里扎根,2011年6月,SGS在濱海新區成立的亞洲首家專門針對風機葉片進行檢測的第三方測試中心正式投運。中國船級社也在濱海新區設立分公司,負責華北、北京、天津、西北地區的風電認證業務。
在金東虎看來,這些國內外知名企業選擇天津濱海新區作為其生產基地,跟天津的區位優勢密不可分。
“天津位于我國華北、西北和東北三大區域的結合部,輻射‘三北’風電市場,為風電設備企業開拓市場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金東虎表示,除了區位優勢明顯之外,濱海新區依仗天津這一北方重要工業城市和經濟中心所具備的雄厚工業基礎,為風電產業打造完整產業鏈提供更多相關的配套服務。
同時,作為世界第五大港口,天津港為風電裝備制造企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臨港經濟區還為就地進行風機零部件制造、整機裝配、設備出口的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提供了便利。
在借助這些有利條件打造天津濱海新區風電生產基地的同時,濱海新區也在積極進行風電場的開發。
“截至目前,濱海新區已經完成漢沽大神堂風電場、大港沙井子風電場、大港馬棚口風電場和薊運河口風電場四個風電場開發項目,風電總裝機84臺,裝機容量達到129.5兆瓦,迄今為止已經全部投入運行。”金東虎如是說。
多舉措助力產業基地升級
雖然2011年我國風電行業的各項數據在世界排名依然穩固,但是在連續數年保持高速增長后,風電行業的增速已經開始明顯放緩。
除此之外,風電行業一直積累下來的各種頑疾正逐步顯現。“目前,我國風電行業面臨來自諸多方面的壓力。”金東虎表示,由于風電設備產能過剩引發的“價格戰”使得風機及配套設備質量難以保證。再加上電網結構相對薄弱等諸壓力,使得我國的風電產業必須進入轉型升級期。因此,他認為如何推動天津濱海新區風電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是擺在他們面前的重要課題。
金東虎明確表示,“濱海新區已經做好了未來風電場的發展編制規劃、制定了政策,并努力完善環境配套設施”。
目前,濱海新區編制了《濱海新區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明確了濱海新區風電產業未來將重點支持2.5兆瓦及以上陸上風機,3兆瓦及以上海上風機、風機關鍵零部件的研發;同時,重點支持風電領域檢測試驗、認證、共性技術開發服務等方面的能力建設。
同時,未來濱海新區還將支持風電領域檢測試驗、認證、共性技術開發服務等能力建設;風電并網技術研發、有條件的區域建設海上風機試驗場和海陸風電場、用戶側小型分布式風光互補示范應用。
《濱海新區促進新能源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也于近日出臺,重點支持包括風電在內的新能源產業發展。
為完善風電行業發展環境,濱海新區同時兼顧硬環境和軟環境建設,在超前為落戶項目做好水、電、氣、熱等基礎設施及企業生產所需的其它配套設施建設的同時,大力抓好學校、醫院、文化設施以及城市交通等,力爭提供優質“保姆式”服務。
據金東虎透露,目前,天津濱海高新區已經被列入國家風力發電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引領風電產業創新發展。同時,天津濱海新區的臨港經濟區也將規劃8平方公里的面積,重點發展海上風電等清潔能源裝備制造。
來源:百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