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發電企業一直掙扎在微利與虧損的邊際這是不爭的事實。即便如此,火力發電企業的虧損也并非全都理所當然。
近日,華銀電力公布2011年年報,公司去年實現營業總收入98.3億元,同比增長30.62%,然而凈利潤沒有與營業收入比翼增長,反而大幅虧損1.95億元。對此,公司的解釋仍舊是老生常談:煤價持續上漲導致火力發電成本高企。
然而近日記者接到投資者爆料稱,華銀電力全資子公司內蒙古大唐華銀錫東能源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錫東公司”)便是從事煤炭的開發銷售,煤價的持續上漲理應為該公司帶來豐厚的回報,然而事實卻大相徑庭。
黑金變“黑土”
2008年7月初,華銀電力斥資4.59億元,收購了內蒙古海神煤炭集團錫東能源開發有限公司100%股權。至此,錫東公司成為華銀電力旗下首個煤炭行業的全資子公司。
華銀電力當年的公告稱,該煤礦年總產量為300萬噸,煤炭品種為長焰煤(發熱量在5000-5400卡之間),采礦權評估價值為5億元。
一位資深市場人士分析,2008年華銀電力以低于評估價的成本入主該煤礦資源的確是筆合算的買賣,該煤礦儲量豐富,煤質上乘,而近幾年煤炭價格的持續上漲更是出乎當初的意料。
然而讓投資者意想不到的是,這樣一塊富礦在之后的幾年里卻蹊蹺的變成了貧瘠的“黑土”。
歷史資料顯示,2006年錫東公司銷售收入即達到1.3億元,凈利潤1401萬元。然而在收編華銀電力之后該公司卻呈現逆發展趨勢。
華銀電力歷年年報顯示,2008年,錫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69萬元,實現凈利潤-708萬元;2009年實現營業收入2167萬元,實現凈利潤-3565萬元;2010年度營業收入1.36億元,凈利潤592萬元;2011年營業收入2.6億元,凈利潤2940萬元。
根據當時的調研報告顯示,該煤礦的生產成本僅35元/噸,而當時每噸原煤的售價為70元/噸。
上述爆料者為記者算了筆賬,依照錫東公司每年300萬噸煤礦的年產量,即便2008年至今,公司原煤銷售價一如既往的維持在70元,錫東公司2008年~2011年銷售收入總和也應高達8.4億元,毛利潤高達4.2億元。
而實際數據則是,錫東公司2008~2011年共計營業總收入僅4.2億元,合計凈利潤-741萬元。
事實上,近年來煤炭價格一直呈現單邊上漲趨勢,去年發熱量5000卡的動力煤價格始終在400元以上的高位運行。以市場售價打9折即360元來保守估算,年產300萬噸煤應實現銷售收入10.8億元,與華銀電力披露的去年錫東公司營業總收入2.6億元相去甚遠。
如按300萬噸產量計算,錫東公司每噸煤售價只有86元;如按360元/噸的售價計算,錫東公司去年難道只生產了72.2萬噸煤?”上述舉報者向記者提出質疑。
關于該煤礦的盈利狀況,當年的調研報告也有個官方的預測。報告稱錫東公司在2008~2011年的凈利潤預計分別為5840萬元、5840萬元、4820萬元以及3800萬元,合計凈利潤2億元。而錫東公司這幾年的實際盈利為-741萬元。
“客觀的說,華銀電力選擇的項目都是好項目。如果隱藏的煤炭利潤不查清楚,我們有理由懷疑即使華銀能創造了利潤,他也可能包裝成虧損。”上述爆料者表示。
盈利系真虧損乃幻?
年報顯示,華銀電力2009年~2011年的營業利潤均為負值。2009年公司實現營業利潤-2.3億元,2010年為-7000萬元,2011年為-2億元。然而蹊蹺的是,公司近3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卻呈現逐年遞升態勢。
數據顯示,2009年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5.6億元,2010年7.8億元,2011年8.9億元。
記者咨詢相關財務人士得知,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發生的現金流量,如果出現明顯的流入大于流出,一般情況下反映了該公司生產的產品或提供的勞務的盈利能力,換言之,是現金凈額越大的公司,利潤也就越厚。
既然華銀電力的經營活動處于收支順差狀態,那究竟是何緣故造成公司每年的營業利潤慘不忍睹呢?
記者通過橫向比對近3年華銀電力的現金流量表發現,公司每年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均出現巨額逆差,而其中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為主要的資金流出缺口。
以2011年為例,公司投資活動現金流入小計2.1億元,投資活動現金流出小計12.4億元,其中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達12億元。
記者進一步查詢資料發現,該筆資金流向主要是公司的幾個在建工程,其中包括多個風電場和水電站項目。
如此看來,公司每年入不敷出的表象均因盲目擴張所致。有投資者提出,公司在經營現金流為順差狀態下赤字擴張,有較為明顯的做虧跡象。
來源:證券日報——資本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