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經濟學博士。曾經擔任亞洲開發銀行(ADB)主任能源經濟學家,現任閩江學院新華都商學院副院長,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林伯強
記者:近日,陜西地方電力集團公司和國家電網陜西省分公司之間發生武斗,事件引起公眾廣泛關注,您認為這一事件反映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林伯強:之所以會發生這樣的事件,說白了就是地方電力企業和國家電網之間的利益沖突。國家
電網希望能夠把電網行業壟斷和統一,從而擴大企業規模,但地方電網希望能自己解決地方上的供電問題,從而調動地方企業的投資積極性,這是利益的沖突問題。
從根本上說,這還是體制的問題,因為中國的
電力輸送實行全國“一張網”的自然壟斷格局,不允許有兩張網在那里。現在出現了兩張網,必然要打架。
記者:從2002年國家正式啟動電力體制改革以來,至今已十年。對于十年的電力改革,業內評價不一,你如何評價這十年電改的成效?
林伯強:電力體制改革基本上是失敗了。幾年前我在《南方周末》發文章說“現在言敗還為時過早”,目前看來,可以比較明確地說電力體制改革是失敗了。
當初對電力改革的設計有明確的16個字:廠網分開、主輔分離、輸配分開、競價上網。需要明確的是,前面的12個字最終是為后面的4個字“競價上網”服務的。
反過來說,假如電力體制改革的目標不是要“競價上網”的話,那前面的“廠網分開、主輔分離、輸配分開”做來做去是沒有意義的,我們看不到改革的好處在哪里,是效率提高了?消費者的整體電力成本下降了?還是電企比以前更賺錢了?
相反,看到的全是成本,比如最初的國家電力公司,變成了四大發電公司、兩個電網公司、幾套班子的領導,多出來了一些領導,多出來了幾幢大樓。
記者:這是不是說電力體制改革不徹底呢?
林伯強:也不能這么說。電力體制改革確實在改了,但達不到原先真正想到的那個境地,就造成了現在電力改革長期的停滯不前。
很多人說,如果不先做前面“廠網分開、主輔分離、輸配分開”這12個字的話,怎么實現“競價上網”?這個我同意。但是,做后面的四個字并沒有明確的時間表。
所以,電力改革必須要有決心,要有時間表,泛泛地討論電力改革,沒有意義。對公眾而言,電力改革需要有好處,沒有好處你改什么革?
記者:那電力改革長期停滯不前的主要原因在哪里?
林伯強:電力體制改革停滯不前主要是大環境和配套改革的問題,包括兩個:價格機制和準入機制。價格必須是能夠動的,市場經濟最關鍵的就是價格,我們現在的電價是控制的。
還有就是準入問題,電力投資目前不是靠市場引導,而是靠政府引導。絕大多數是國有電力企業,都想把規模做大。地方政府的投資動力也很大,反正是國有電力企業,銀行也不怕,電力行業貸款通常不成問題。如果不進行抑制,中國電力過剩的危險比短缺要大得多。所以,必須有一個部門對投資沖動進行抑制,這就是發改委。
發改委審批又存在什么問題呢?投資者不是根據市場價格信號走。政府卻又難看清市場,在電力過剩時可能批得很少,會導致短缺;在電力短缺時可能批得很多,又導致過剩。大短缺、大過剩的危險始終存在,從效率上講,這會給中國經濟造成很大的危害。
此外,還有其他的原因,比如電力體制改革當初過度重視從西方國家照搬現成的模型,這值得反思。此外,中國是否要像一些發達國家那樣采取單一改革模式,也值得討論。
記者:不少人認為,現在電力改革進展緩慢,是因為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國家電網一度被質疑壟斷,從而影響改革進程。
林伯強:我覺得人們對電力改革阻力的判斷簡單化了,很多人說是國家電網的壟斷。國家電網公司確實要被改革,但這不是關鍵的阻力。
當初國家電力公司能被拆,現在國家電網還能拆,國企有什么難拆的?真正要拆掉還不是一個文件的事情。
國家電網的強勢是一天兩天的問題嗎?如何拆分,分了又能怎么樣?即便輸配完全分離了,還是兩張繼續壟斷的網,無法形成業內競爭,電價的定價還是做不到公開透明。
利益集團會利用各種方式影響改革,但不能高估其影響力。改革的主動權仍在中央政府手中。
如果高層認為拆國家電網也沒什么意義,為什么要拆?我一直在強調,拆其實很容易,但必須問,為什么要拆?高層也在問:為什么要拆國家電網?
歸根結底,高層對電力改革的決心還不夠。改革只能來自高層的決心。
那么,高層為什么不敢下決心?因為改革會有成本,如果沒有一點成本,沒有任何關系,做就是了。如果有成本,誰為這些成本買單?
老百姓對電價特別敏感,電力大幅度短缺,這兩個都是政府要考慮的宏觀問題。比如電價要上漲幾角。能漲嗎?老百姓不買賬了怎么辦?比如大面積的電荒要出來,會影響整個社會的穩定。這些都是高層要考慮的問題,可能也是最關鍵的顧慮。
記者:電荒的影響有這么大?
林伯強:當時的改革方案是跟國外學的,但其他國家不存在發改委的問題,發改委很強勢,把價格捏在手里,怎么辦?
前幾年電力是過剩的,現在電力是短缺的。在電力短缺的局面下,根本沒有時間去考慮其他問題。
出現電荒跟價格有關系,所以我一再強調價格機制是個大問題,否則電荒就不太可能存在,發電企業大面積虧損,怎么發電?
電荒的背后必然會導致改革的倒退,現在政府解決電荒的措施,很多都是很短期行為,為了解決短期的電荒問題,政府會出現很多很搞笑的事情,通常犧牲的是長期的改革利益。
電力短缺的時候,永遠是短缺最重要,改革會靠邊站。現實中能做的又不是很多,改革如果不具備大環境,設計來設計去,就會很困難。電荒存在,就不能改革。反之,電荒又會導致出現反改革的力量。
對電網公司而言,它不愿意改革,對地方政府來說,它也不愿意漲電價。電力改革只有中央政府才有興趣,其他都沒興趣,這些就是所謂的改革阻力。
記者:你的意思是電力改革跟房地產調控一樣,政府被綁架了?
林伯強:也不是被綁架了。高層對現階段電改主要關心的是保障供電。很怕出問題,如果一旦大面積出現缺電問題,怎么收拾?改革會不會造成大面積缺電?有沒有這個可能?我認為是有這個可能的。
電改在現階段出現了許多新問題,我們需要重新反思和設計,我們到底需要怎樣的電力改革?如果改革,是不是需要一個具體的步驟,是不是應該有一個清晰的路線和時間表。
可以說,電力改革是整個改革事業的一個縮影,我們過去對改革的阻力考慮過于簡單化了。
記者:下一步電力體制改革應該怎么走,你有什么好的藥方?
林伯強:開什么樣的藥方,要分清主次。無論如何,癥結在什么地方,必須從這個地方下工夫,否則瞎干的話,沒有意義。
對于下一步電力體制改革,我個人的觀點是,不要以單一模式進行改革,而采取多種模式,可以在不同的地區進行試點。不傷筋動骨地做些試點,進行區域性、部分的改革是可以的,即使失敗了,也只是在某個區域、某個部分失敗了。
比如在價格方面,政府應該有個思路:能不能有局部的松動,只要愿意有局部的松動,很多方面都可以探索。
我認為,電力體制改革往下走,大動作的可能性不大,但小動作得不停地做,比如進一步完善電價,使電價水平更加合理,使電價結構更加合理,再由電價結構影響電源結構。
對于中國電力行業來說,在基本改革配套缺失的情況下,不必急于求成,如果能把某一方面做好,成效就非常可觀了。
改革不能意氣用事,我最怕的就是:我們不知道為什么改革而去改革。誰來負擔改革可能帶來的損失。
我們應該重新思考我們究竟需要什么樣的電改,電改的許多界定也應該重新厘清,比如電力設備是應該作為電網主業保留,還是作為輔業剝離出去,如果剝離出去,是不是同樣存在壟斷,還是從一個壟斷公司轉換為另一個公司的壟斷。
事實上,我個人對后續的電力改革是并不樂觀。我在想,是不是等過了2020年后,電力改革就會變得相對容易了,那時老百姓的收入上去了,對電價沒有那么敏感了。此外,到時候可能用電量也大幅下滑了,也許會出現電力過剩的局面。
這樣,就可以騰出時間來搞電力體制改革了,再加上高層的決心,電改可能就能夠真正深入下去,至少我目前是這么看的。
來源:時代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