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臨近夏季用電高峰,對于電荒的報道便開始鋪天蓋地,每年對于電荒的憂慮如同第二只要落下的靴子,未雨綢繆提前謀劃者有之,煤炭價格蠢蠢欲動者有之,而市場方面也形成了7月8月會出現電荒的心理預期。
2011年的電荒造成眾多中小企業停工的局面還歷歷在目。去年3月開始,“電荒”席卷多數南方省份,以及華東、華北甚至西北地區的部分省份,甚至成為2004年以來中國所面臨的最大一次“電荒”,范圍和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保守估計全國供電缺口在3000萬千瓦左右,相當于兩個安徽或三個重慶的發電總量。即使是當年因核泄漏危機、核電供應縮減而導致“電荒”的日本,其可能預計的最大電力缺口也才1000萬-1500萬千瓦。因此日本《產經新聞》曾經評論稱,中國面臨的電力緊缺“困難數倍于日本”,“一場歷史性用電困難正在考驗中國的神經”。
之所以會有電荒的憂慮,也是由于電力供需矛盾最為激烈的地區正是中國近十年來經濟和工業化發展最為強勁的地區,而我們的能源生產又過于依賴煤炭發電這個“籃子”,對于日益頻繁化的國際能源危機而言,我們顯然處于非常不利的位置。目前來說,我們的煤炭占電能生產的比重超過了八成,而在美國和日本等國家,該數據僅為45%和50%左右。
會不會有電荒主要還是取決于電煤供應、水電出力兩個情況。水電典型靠天吃飯,一旦來水不足,必須加大火電出力。火電貢獻大小則受裝機規模、電煤供應、上網電價等因素影響。而來水偏枯、電煤供應偏緊、高煤價、煤電矛盾等是南方地區電力供應緊張的核心原因。實際上,這些舊有的制度性以及體制性問題是影響全國電力供應的頑疾,也是影響電力市場不能良性循環的核心因素。
在應對電荒方面,國內缺煤的省份,尤其是南方用電大省,大多采取拉閘限電、錯峰用電的方式來減輕電力不足給制造業帶來的巨大壓力。但是,采取這種方式來應對電荒,會對部分中小企業帶來重大的負面影響,尤其是高點能消耗的重工業會受到直接的損害,這對于剛剛經歷了巨虧的中國鋼鐵行業來說,帶來的痛苦無異于“雪上加霜”。
如何解決電荒的問題已經成為每年都在討論的話題,及時啟動煤電聯動,盡快理順電價形成機制等建議也每年都在提,如何能讓建議不僅僅是建議,而成為落地的政策,是解決電荒問題的根本之所在。
來源: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