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表征已明顯體現在用電量上。
在6月13日召開的2012年全國電力迎峰度夏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運行調節局副巡視員魯俊嶺透露,上海、湖北、江西三省市的5月用電量出現負增長。魯俊嶺稱,出現這一情況和用電結構有很大關系,也可能跟現在經濟運行壓力加大,特別是一些投資增幅趨緩有很大關系。
不止滬鄂贛。今年4月,湖南也出現過用電量同比下降的情況。
電力是工業的血液,用電量增速可側面反映出經濟的活躍程度,尤其是重工業的運行情況。根據以往數據,在全社會用電量中,有約一半是提供給重工業的。
一位業內人士亦稱,電力需求是反映經濟增長更加可靠的指標,因為GDP人為編制的成分更大。
用電量增速放緩,一定程度上有望緩解今年“迎峰度夏”面臨的電力缺口壓力。
魯俊嶺昨日稱,今年高峰時段全國最大電力缺口在1800萬千瓦左右,偏緊地區主要是浙江、廣東、江蘇、河北、重慶等地。
這較國家電網此前的預計缺口大幅收窄。
“結構性”回落
“電力增長下降這么快,超出了預期。”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韓文科昨日稱,用電量數據是反映中國經濟運行比較可靠的數據,從能源角度看,(用電量增速放緩)說明用電需求降低,經濟增長進入深度調整。
國家能源局披露的數據顯示,5月份全社會用電量為405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8%,增速雖略高于4月,但仍為近年的較低水平。1-5月,全社會用電量1.96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8%,增幅回落6.2個百分點,同樣為近幾年較低水平。
據魯俊嶺介紹,今年1-5月,用電量增速低于3%的,有遼寧、吉林、浙江、重慶、甘肅等省市。
事實上,中國4月的用電數據已經不容樂觀。4月全社會用電量389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7%,增速低于3月的7%,環比則出現負增長。
魯俊嶺并不否認用電增幅回落與經濟增速放緩間的聯系,但他強調,要把用電增幅回落跟工業增加值增幅趨緩放在一塊兒考慮。
據他介紹,今年前5個月全國用電增幅回落6.25個百分點,但工業增加值回落2.6個百分點,總的來看,用電增幅的回落大于工業增加值的回落幅度。這和用電結構有很大的關系。現在三產用電只占整個用電的12%,但三產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是46%。二產用電占整個用電的73%,但二產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只有47.6%。
用電缺口大幅收窄
“與往年相比,今年電力缺口明顯減少,總體測算,最大缺口占最大用電負荷的比重不到3%,屬于《有序用電管理辦法》中規定的最輕一級缺電,即藍色預警、缺口小于5%;持續時間將明顯縮短,影響的電量也將明顯減少。”魯俊嶺說。
國家電網此前稱,目前中國經濟增速趨緩,電力供需總體平衡,但預計今夏供電區域內電力供需依然偏緊,用電增速將達9.3%,電力缺口約在2500萬至3700萬千瓦。
不過,國家能源局也預警稱,如果出現汛期來水豐枯急轉、高溫高濕天氣持續時間過長等極端情況,電力缺口有可能進一步擴大。
魯俊嶺還特別提到,空調負荷可能大幅增加。據他介紹,去年華北地區最大空調負荷占用電負荷峰值的比重已超過20%,華中、華東、南方地區已超過30%,北京、上海、廣州等中心城市的比重甚至接近一半。而氣象部門預測,今年夏季華東五省、江西、川渝等地的高溫日數較常年同期偏多,有可能形成大面積酷暑天氣,據此預計,全國最大空調負荷將有可能達到1.8億千瓦,比去年增加4000萬千瓦左右。
國家能源局也指出,當前迎峰度夏缺口相對小于往年的態勢,既不表明中國經濟的粗放型發展方式發生了根本轉變,也不意味著能源供需出現了重大轉機,在很大程度上是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形勢下,國內外市場需求趨緩、部分能源密集型產業增長放緩的結果。
電煤關系出現逆轉
用電增速的放緩,已經波及到了上游的煤炭工業。煤炭占中國一次能源比例70%以上。
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長魏鵬遠昨日稱,從去年開始煤炭價格就一路走低,秦皇島5500大卡動力煤價格從去年10月底的860元/噸,到今年6月份已經下降到了750-760元/噸,每噸下降了100多元,這個價格與重點合同煤的價格差距明顯縮小。
6月13日公布的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顯示,6月6日至6月12日期間,中國基準動力煤平均價格為每噸人民幣752元,較前一周下降2.1%。
“煤炭難賣,問的多,買的少,報了價后都搖搖頭走開。”山西某煤廠一銷售人員對媒體抱怨道。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感慨道,目前煤炭滯銷的情況,令人仿佛回到了15年前(1997年)那次煤炭銷售危機,“到處都是托關系賣煤的人。”
秦皇島港股份有限公司生產部門負責人稱,秦皇島港目前錨地船只不足100條,約為80多條。而在電煤搶運的時候,秦皇島港外錨地船只就超過120條,“行情好的時候,我們港口外船只排隊等待裝煤;行情不好的時候,下游中轉港口外的船只排隊等待卸煤。”
煤炭行業專家李學剛分析,據6月初公布的相關數據,主要發運港口和重點消費企業的煤炭庫存持續增加、煤炭進口繼續保持高位、國內航運價格仍未止跌等現象,均表明沿海地區動力煤市場運行環境不僅沒有改善的跡象,反而呈現進一步惡化趨勢。
不過,電煤關系逆轉或為中國理順煤電頂牛提供契機。
魏鵬遠透露,下一步,國家能源局“將密切跟蹤煤炭及經濟運行情況,積極推進煤炭市場化改革。”
火電核準項目
三成建設滯后
但眼下,擺在監管層面前的是,部分火電企業投資建設的熱情急遽下降。
國家能源局在昨日的發布會上稱,近期地方和企業普遍存在“爭路條積極,推進前期工作放緩;爭核準積極,開工建設放緩”的問題。
上述問題主要體現為,一是投資下降。1-4月,火電項目完成投資208億元,同比下降29.3%。二是建設放緩。已核準項目有1/3建設進度滯后,新投產容量大幅下滑。迎峰度夏前僅可投產約1800萬千瓦,較常年減少約1/5。三是項目前期工作進度放緩。目前已同意開展前期工作的火電項目規模達到1.2億千瓦,為歷年同期最高水平。但其中55%的項目前期工作時間已超過20個月,遲遲不能具備核準條件。
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副司長郝衛平表示,現在五大發電集團用于火電項目的投資僅占2006年的一半,甚至40%。不久前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曾就這一問題與五大發電集團開會研究。他表示,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要加強項目核準的服務工作,同時希望環保、國土等部門協助項目單位加快工作。
對于火電項目開工難的原因,魯俊嶺分析,可能與近年來火電企業虧損、融資困難、取得支持性文件周期增長、電力需求增幅下滑等因素有關。
但魯俊嶺稱,“目前中國人均能源消費仍處于較低水平,人均電量只有3400千瓦時左右,人均裝機不到一個千瓦,均不及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一半。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電力需求將持續增長,要著眼長遠,適度超前規劃和建設新的電源項目。”
郝衛平也說,“不能等到電力供應緊張的時候再去搞建設,一定要保持比較穩定的電力建設規模。”
來源:東方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