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是收獲的季節,六月,是播種的季節,六月的射陽港發電公司,又取得新的突破。6月3日至7月6日,該公司先后在射陽港區錨地進行了4.9萬噸“銀福”輪、4.6萬噸“銀浦”輪和3.3萬噸“浙海360”輪三個航次海上電煤過駁試驗。此次電煤海上過駁試驗是如何取得成功的?對該公司有著怎樣重要的意義?帶著一系列問題,筆者近日采訪了相關人員。
筆者:陳總好,請問此次優化電煤運輸方式的動因是什么?以前射陽港發電公司是什么運輸方式?與沿江電廠的差距在哪兒?此次電煤海上過駁試驗成功對公司有什么樣的意義?
陳順全(總經理):多年來,由于受射陽港航道攔門沙的限制,萬噸輪不能直接進港,公司煤炭運輸、中轉環節的物流成本太高。目前,由于射陽港口航道疏浚,攔門沙即將成為歷史,同時,隨著公司第一臺66萬千瓦機組的投產發電,第二臺66萬千瓦機組即將投產,北方港來煤比例大幅增加,突破運煤方式、降低煤炭成本迫在眉睫。以前公司通過2-5萬噸海輪在北方港裝船,運至連云港或大豐港中轉,再用2000噸級小海輪運到電廠。二次中轉后運輸、中轉環節的物流費用高達110元/噸,而沿江電廠直達運費僅為45元/噸左右。與沿江電廠相比要高出60元/噸,致使到廠煤炭成本較其他單位高出10%左右。此次電煤海上過駁運輸方式試驗的3個航次煤炭單價降低了32.9元/噸,實際節約成本410萬元。如該方式常態化動作,煤炭單價仍有10元/噸左右的降價空間。
筆者:王主任,請問此次海上煤船過駁的主要內容是什么?據悉,今年就運煤方式優化進行攻關,你們編制出五套優化方案,都有哪五套?其中目前最具可行性的是哪些?
王諒(燃料供應部主任):此次海上煤船過駁試驗的主要內容是:3-5萬噸級煤船直航至射陽港錨地,通過自帶克令吊過駁至電廠運煤小海輪至電廠碼頭接卸。第一套方案是根據射陽港航道治理情況,啟用8000噸海輪從北方港到電廠直航方案(由于受北方港口的制約,該方案未能實施)。第二套方案利用3000-5000噸甲板船運煤,試驗已取得了成功,不僅解決了二程船運力不足的問題,還為小海輪運費偏高的問題提供了解決的途徑。第三套方案是根據射陽港港口碼頭建設情況,利用港口碼頭直靠2-3.5萬噸煤船方案。根據射陽港港口建設規劃,可實現近期萬噸級、中期3.5萬噸煤船正常通航能力,但該方案還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近期無法實施。第四套方案是啟用“海上移動碼頭”,將過駁平臺過駁作業及二程船運輸項目整體外包,目前該方案正在按計劃進行。第五套方案是利用自帶克令吊的煤船在海上過駁,通過三個航次的試驗,取得了成功。
筆者:葛主任,五萬噸級煤船直航至射陽港錨地是射陽港歷史上第一次,為確保首航過駁接卸順利,請介紹一下這次參與過駁的公司及人員情況,另外,公司都精心做了哪些準備工作?
葛前華(燃料供應部副主任):此次過駁裝卸大船(一程船)“銀福”輪、“銀浦”輪和“浙海360”輪分別隸屬“上海時代航運有限公司”和“浙江海運集團臺州海運公司”,兩公司均為國有大型海運公司,實力雄厚,船員技術素質好,安全管理規范;駁船(二程船)“盛陽3”、“八菱2”等7條駁船多年在射陽港區從事電煤運輸,船長及船員熟悉射陽港區錨地及航道情況;作業項目單位是南通華騰貨運國際代理有限公司,該公司具有水上減載作業資質,多年從事過駁減載作業,人員持證上崗、操作經驗豐富。另外,公司從三方面進行了精心準備:一是技術方面。按照“安全第一、控制損耗、力爭高效”的原則,公司編制了《射陽港電廠電煤過駁運輸試行方案》,并通過連云港海事局組織的專家評審。同時,鹽城海事局三次牽頭召開過駁作業協調會,進一步明確指揮通訊聯絡、船舶靠離作業安全、設備操作規范、緊急信號等安全措施,討論并通過了過駁作業應急指揮小組及職責。二是人員方面。除作業人員外,公司還聘請“連云港東聯港務公司”資深安全專家到作業現場,檢查指導過駁作業現場安全管理工作。三是安措方面。制定了《“銀福”輪海上過駁作業調度的有關規定》。為有效防止風浪大時大小船相碰撞,在“銀福”輪左右船舷各安裝了3只“橡膠氣囊護舷”,并且各駁船都配備了防碰撞輪胎及備用纜繩。作業時,嚴格執行了作業前安全教育和安全交底制度,“銀福”輪在卸至約3萬噸,吃水至9米以下時,移至內側錨地,盡量減少海上風浪影響,并能縮短駁船運距。
筆者:袁劍,作為業務組負責人,請你詳細介紹一下過駁過程。
袁劍(燃料供應部業務一組負責人):我以“銀福”輪為例,這次“銀福”輪過駁作業總耗時約6.5天,具體過程有10個主要節點:錨泊待卸(3日03:10,“銀福”輪錨泊)→船舶第1次并靠(3日13:30,“盛陽5”與“銀福”輪第1次并靠成功,作業人員上“銀福”輪做開工準備)→開工準備(3日14:15,操作手調試設備并安裝橡膠氣囊護舷)→開始作業(3日23:45,第一抓斗煤炭卸至“盛陽5”)→第一艘駁船離泊(4日06:00,“盛陽5#”裝載3028噸電煤,結束離泊)→兩側船舷同時作業(5日14:20,“八菱5#”靠左舷作業,15:20“文瑞遠航”靠右舷作業,此時兩側船舷同時作業)→大船加裝壓艙水(5日15:30,“銀福”輪開始加裝壓艙水,至20:00共計加裝壓艙水1.4萬噸)→移泊(7日11:50,“銀福”輪起錨移泊,12:58,錨泊至內側錨地)→清艙作業(8日12:35,“銀福”輪開始清艙)→結束收工(9日14:30,“銀福”輪清艙完畢,最后一艘過駁船只“文瑞之星”駛離“銀福”輪)。
筆者:作為采制班班長,在過駁作業過程中,你們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么?你是如何協調的?有什么感受?
陳立鵬(采制員班班長):主要困難:一是惡劣天氣對過駁進度的影響;二是風浪大,漲落潮產生的快流對靠離船的影響;三是海上作業對人員體能的影響。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協調:一是合理安排人員。作為班長,首先我自己帶頭,積極參與海上作業。我們堅持每天安排兩人參加,每兩天替換一次。考慮到海上作業不少人暈船厲害,我盡量派身體素質較好的人參加。但盡管如此,我們班10個人,沒有一個人退卻。二是協助總調單位做好安全教育監督。三是協調好大船與小船的銜接工作。合理處理好裝卸效率與安全的關系。感受有兩點:一是海上生活鍛煉了大家的意志。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海上作業抓進度放在第一,進度緊張時,船上最多一下子會有50人,然而船上只有20人左右的飯菜供應能力,常常岸上的菜送不過來時,大家便用方便面就著榨菜填飽肚子。二是海上作業提高了大家的協同作戰能力。作業人員實現4小時一班輪崗制,常常在機器轟鳴聲中勉強睡個囫圇覺,來不及洗涮,便投入工作。總的來說,海上作業是辛苦的,但我感覺只要齊心協力,合理利用漲潮規律,科學調度,海上過駁的安全是可控的,作業效率是能夠達到預期目標的。
筆者:這次三個航次的海上過駁作業,你個人參與了多少天,在作業過程中有什么感受?
李學用(采制員):這次三個航次的海上過駁作業,我共在船上8天,盡管在去離大船的過程中,經過十幾海里的風浪顛簸,難免暈船,尤其是,大小船的靠泊落差大,最大達2米左右,在登離大船時,要接受心理考驗,但總體感覺幾天的船員生活雖然忙點、累點,也還算不上辛苦,是能適應的。
筆者:此次海上過駁的成功,無疑是公司運輸方式的具大突破,然而自帶克令吊煤船的缺點也是顯然的,請問公司今后在優化運煤方式上還有什么打算?
陳順全(總經理):公司目前同步實施“海上移動碼頭”方案的論證,從初步論證情況來看:該方案適應通用船型,一程船運費可降低5元/噸,但過駁平臺作業在安全性、經濟性也存在一定的不確定因素。公司將在論證的基礎上,盡快組織實施。再將過駁平臺作業方案與克令吊煤船過駁方案從安全性能、技術保障、經濟效益等方面進行全面評估,優中選優,選用最佳電煤運輸方式。
今后工作中,公司將電煤海上過駁運輸方式進行常態化運作。同時,密切關注射陽港航道治理及港口碼頭建設的進展情況,適時組織實施第三套優化方案,做到電煤運輸方式最優,煤炭運輸成本最低,盡最大努力節約發電成本,為公司經濟效益最大化作貢獻。
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