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配套扶持政策遲緩,美國雙反調查愈演愈烈,歐洲太陽能補貼縮減,這讓光伏產業內外交困。
全球最大的光伏組件制造商尚德電力今年一季度財報顯示,公司一季度凈收入4.095億美元,較去年第四季度6.29億美元的營收下降34.9%,更比2011年第一季度的8.77億美元降低了53%。第一季度尚德凈虧損1.33億美元,每股虧損0.74美元。
施正榮告訴記者,全行業扭虧需6~12個月。如果產能繼續無序擴張,調整時間可能更長。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一位內部人士告訴記者:“繼美國對中國光伏企業進行‘雙反’調查并開出高額懲罰性關稅罰單之后,歐盟和印度可能也會做出類似的‘雙反’調查,讓光伏企業的處境雪上加霜。中國太陽能企業70%的銷售額都來自歐洲。這將給中國太陽能光伏業帶來致命傷害!
“投資拉動”的苦果
“在此輪初裁中,美國選擇泰國作為替代國,初裁結果的公布會直接導致國內企業生產的光伏組件暫時很難進入美國市場。如果替代國不能變化的話,今年7月終裁的結果也不會有太大變化。”江蘇蘇美達集團公司總裁余本禮告訴記者。
國際環境復雜,國內光伏企業希望通過聯盟推動電力制度改革來推動太陽能的內需市場。
一位來自保定英利綠能的人士告訴記者:“我國發展太陽能光伏產業的模式一開始就存在問題,不是以需求為發展導向,而是以投資為發展動力,各地政府都在強調招商引資和投資規模,對產品是否有相應市場需求則欠考慮,這導致整個行業出現產能過剩的局面,光伏企業就不得不依靠外需發展,一旦外需萎縮,無法通過國內市場來度過寒冬。”
電網不買賬
今年5月,財政部、科技部、國家能源局等三部委確定的2012年金太陽示范工程總規模為1709MW(1MW=1000kW),是去年600MW的2.85倍。
不過,在光伏企業看來,金太陽示范工程不足以為光伏企業創造足夠的內需市場,推動電力體制改革,才是中國光伏企業的出路。
2002年,國務院下發《關于印發電力體制改革方案的通知》中“廠網分開、主輔分離、輸配分開、競價上網”成為了改革目標。然而,十年過去了,電力體制改革的遲緩讓外界難以接受。
特別是現有格局使改革缺乏動力。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已控制了近100%的國內輸配電市場。其中國家電網負責中國約80%的電力供應,南方電網則負責6個省份約20%的電力供應。
而業內人士最期待的智能電網,目前也很難大規模消納光伏、風電等清潔能源。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資深專家對記者表示,國內智能電網目前發展最大的障礙仍是體制問題,“比如,智能電網中的電力互動與需求側響應環節都牽涉到電價,但目前我國電價歸發改委價格司掌控,并不能說變就變!
目前,大型光伏發電站項目要實現并網,首先要經過電網公司核準方可獲批,否則就無法享受上網電價,這也嚴重制約了光伏行業的發展。國內光伏企業希望突破這一制度框架。
呼喚“分布式發電”模式
近日,山東首富張士平掌舵的山東魏橋創業集團自建發電廠,不但為集團旗下企業供電,同時也通過自建電網向其他企業供電。這一案例就是在現有體制下尋求自發自用的突破。
蘇州阿特斯陽光電力集團董事長瞿曉鏵告訴記者:“光伏可持續發展聯盟是希望政府允許太陽能企業發電后自發自用,同時也準許其平價上網。聯盟成立的關鍵目標是促進政府制定符合光伏發電的政策!
這種被專業人士稱為“分布式發電”的模式通常是指發電功率在幾千瓦至數百兆瓦(也有的建議限制在30~50兆瓦以下)的小型模塊化、分散式、布置在用戶附近的高效、可靠的發電單元。這種模式在發達國家已經普遍采用并創造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今年4月《分布式發電管理辦法》和《并網管理辦法》草案出臺,明確鼓勵各類法人以及個人投資分布式發電,采取自發自用、多余電力上網、全部上網三種方式解決并網問題。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