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供電成本角度看,居民用戶處于供電環節末端,電壓等級最低、負荷率低,供電成本較工商業用戶高。但目前我國居民電價較工業電價低,比價為0.92,遠低于美國、法國等國家的2.0水平,一直是工商業用戶長期補貼居民用電,居民階梯電價的實施將減少交叉補貼,同時也減少富人搭窮人的便車。
我國電價水平較低,電價結構扭曲。目前我國電價中存在三大問題:一是整體電價水平偏低;二是電價結構嚴重扭曲;三是電能與其他能源比價不合理,主要是電能價格比煤炭、石油、天然氣價格低。電價結構扭曲中最大是居民生活用電電價相對工商業電價嚴重偏低。改革開放前,居民電價高于工業電價、商業電價。改革開放后,為了照顧低收入居民生活,對居民電價采取低價政策,每次調整電價時,總是居民電價不調或少調,結果造成居民電價偏低。
從成本角度考慮,居民供電成本更高,電價交叉補貼現象嚴重。從供電成本角度看,用戶的電壓等級越低,負荷率越低,相應的供電成本越高。居民用戶處于供電環節的末端,電壓等級最低、負荷率低,且普遍集中在高峰時期用電,供電成本比工商業用戶高,因此如果按照成本定價,居民用戶的用電價格應該比工商業用戶高。由于歷史原因,我國電價交叉補貼現象較為嚴重,銷售電價中不同電壓等級、不同分類用戶以及不同地區間存在交叉補貼。我國居民用電價格較工商業電價低,2010年居民電價和工業電價的比價為0.92,遠低于其他國家的2.0比價水平,因此我國工商業用戶長期補貼居民用電,導致銷售電價結構不合理。居民電價過低會導致富人用電越多補貼越多。電價過低的結果是富人用電量多,享受的補貼多,而貧困戶用電量少,享有的補貼少,同時不利于節約用電。階梯電價機制有望防止富人、中產階層的人搭窮人的便車。
居民階梯電價是指將現行單一形式的居民電價,改為按照用戶消費的電量分段定價,用電價格隨用電量增加逐級遞增的一種電價定價機制。通過電量分段計費,實現細分市場的差別定價,從而促進用戶提高用電效率,同時補貼低收入居民。
此外,解決工商業用戶對居民用戶的交叉補貼需要將居民電價水平逐步提高到能彌補其單位供電成本,并保證供電企業的合理利潤,因此實現居民階梯電價是解決電價交叉補貼的有效方法,有利于改善我國電價結構,促進其逐步趨于合理。
來源:北極星電力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