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港口總是十分繁忙。12日一早,當記者跟隨天津港太平洋國際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技術部岸橋主管李振廣,一起來到位于天津港東疆港區的太平洋國際集裝箱碼頭這個中國北方單體最大集裝箱碼頭時,看到的便是這樣一幕:5臺巨大的岸邊集裝箱裝卸橋(以下簡稱岸橋)猶如5個力大無比的“鐵人”,正忙碌地為碼頭邊停泊的一艘1.4萬噸貨輪裝載集裝箱,岸橋下一輛輛載著集裝箱的拖車魚貫“出場”……
作為“太平洋碼頭”岸橋的主管工程師,李振廣肩負著為生產一線做好保障和服務的重任,不僅要負責23臺岸橋“管、用、養、修”的日常工作,還要負責設備安全、預算、節能及人員培訓工作。從5年前碼頭起建時23臺岸橋的監造,到投產一年時實現50萬標準箱的吞吐量,再到完成2011年245萬標準箱吞吐量,李振廣幾乎每天都穿梭于碼頭現場。“我們在工作中就是要抓住‘創新’二字,以科技創新不斷提高裝卸效率、裝卸質量,以科技創新要效益促發展。”說著,李振廣就帶記者登上了身旁的岸橋。
“岸橋吊具的移動速度可是每分鐘300米,你抓緊了,這可離地40多米呢。”話音未落,岸橋司機劉偉已熟練地操縱岸橋吊起集裝箱向船體移去。“我們的司機最快每小時可裝卸40至50個集裝箱,別看快,裝卸質量卻很有保障。因為他們都要通過培訓和班組、隊站、公司三級考核才可上崗;我們還將以往碼頭作業的‘先卸后裝’創新成了‘邊裝邊卸’,效率就是你眼前的這條船,1.4萬噸裝卸,以前要30小時,現在一步步摸索到只要20小時。”說起工作中的“創新”李振廣一臉驕傲,“無論碼頭工人還是工程師早都習慣了在工作中琢磨新技術、新方法。每年僅針對岸橋的技術改革就有近30項300多臺次,目前已經拿下了5項國家專利,2項正在申請之中!
登上大拖車,和暫時休息的師傅聊天,他的口中卻依然是技術創新:“由于老化、風力等原因,岸橋吊具上的鋼絲繩時常會發生損壞,這不僅容易造成作業事故,還會影響作業效率。而‘鋼絲繩防跳槽技術’這一項技術創新3年就節省了240多萬元的鋼絲繩機損費用,還將由鋼絲繩機損引發的裝卸事故發生率降到了零!睅煾狄贿呎f一邊跟記者起勁比劃。
如今,“太平洋碼頭”單橋每小時平均作業效率達到了35標準箱,單橋平均每月可作業1萬標準箱以上,2011年吞吐量迅速上漲到了245萬標準箱。
而作為天津港的掌舵人,天津港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于汝民則告訴記者,“太平洋碼頭”的成長只是這幾年天津港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盀榱朔定吞吐量的增長,這幾年我們始終堅持‘自我創新’,創新能力提升了,天津港的競爭力也就水漲船高。”而根據剛剛出爐的世界港口數據排名顯示,2011年,天津港完成貨物吞吐量4.53億噸,同比增長9%,在世界港口吞吐量排名中躍居第四;其中,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159萬標準箱,增長14%,交上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數字看成就
邁向國際航運中心
港口是一個沿海城市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在天津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有力支撐下,天津港以功能創新轉變發展方式,用9年時間實現了貨物吞吐量三個“億噸”的跨越,創造了世界港口史上的“天津港速度”。
城依港立,港興城興。到2011年底,通過以港口為中心的物流節點建設,天津港在內陸地區建設了21個“無水港”,形成了包括京津冀及中西部地區的14個省、區、市,近500萬平方公里的直接經濟腹地;還同世界上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個港口有貿易往來,成為擁有亞歐大陸橋全部三條通道且運量最大的沿海港口。
同時,在國家相關政策支持下,一年來,作為天津北方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功能區的東疆保稅港區,截至今年7月,已注冊中外企業1004家,累計注冊資本652億元。隨著東疆保稅港區整體封關運作,東疆已經形成了航運物流要素匯聚、高端產業相繼落戶、國際貿易企業云集、金融創新領跑全國的良好發展態勢,這也必將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天津建設中國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的步伐與節奏。
來源:上海航運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