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政策的徹底轉變需考慮多方面因素
9月16日,在山西太原舉辦的第四屆中國(太原)國際能源產業博覽會高峰論壇上,德國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經濟能源工業部部長加萊爾特.杜英在演講中表示,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和利用將快速增加,電網對化石燃料電廠的需求也將逐漸增加,在能源結構綠色轉型的同時,必要的基礎設施工程建設是能源政策成功轉型的先決條件。
世界各國已制定詳細目標發展可再生能源
當前,世界能源處在重要轉型時期,主要目標是實現化石能源體系向可再生能源體系的轉變,最終走向以可再生能源為主的新能源時代。而國際社會已經開始對風能、水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給予了普遍重視,世界各國相繼提出了了各自的發展方向和目標。
2020年,歐盟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將占能源消費總量的20%;美國提出,到2035年,全部電力消費的80%來自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及水電等可再生能源;2050年丹麥將全部擺脫對化石能源的依賴;此外,日本、巴西也相應提出了明確的可再生能源計劃和目標。我國計劃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15%。
德國目前1.7億千瓦的總發電裝機中,風電和太陽能發電裝機已達5500萬千瓦,發電量占全部發電量12%。自日本福島核事故后,德國政府決定在2022年之前完全關停德國境內17座核電站中的8座核電站,同時加大對來自可再生資源能源的利用。到2050年,德國可再生能源消費將占全部能源消費比重的60%,可再生能源電力占全部電力消費80%,實現能源結構轉型。
能源轉型給能源供應格局帶來巨大影響
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是德國最重要的聯邦州之一,人口占德國總人口的五分之一,實現22%的國內生產總值,同時也是德國褐煤的主產區,以露天開采為主。
據推測,作為補償可再生能源波動負載的后備發電容量是由化石燃料所供應的,鑒于現存發電廠的狀況以及穩定、安全的國內褐煤供應,北威州將在德國能源供應重組計劃中起主要作用,將供應30%以上的全國可用的由化石燃料生成的安全容量。德國可再生能源的擴大不可避免地給能源供應格局帶來巨大的影響。
能源市場的結構變化是由可再生能源的迅速擴展引起,也對化石燃料發電廠變化的技術要求產生影響。對于參與負荷需求的減少導致發電結構的變化,更多方面的升級和改進工作已在現有電廠開展,以此來滿足電廠靈活高效的要求。
可再生能源優先政策打擊德國火電投資積極性
事實上,德國47%的化石燃料電廠服役年限已超過30年,因此化石燃料發電廠4000萬千瓦發電能力的近25%需要更換和重新建設。據估計,到2020年這些更換和重建都會被取消。
但在德國,優先發展可再生能源符合法律制度的規定,使人們缺乏意識在擴大和維持低使用率的常規能源上進行投資。此外,德國法律規定可再生能源優先并網發電,導致化石燃料電廠負荷率受到很到影響,打擊了企業投資火電的積極性。
因此,整合可再生能源的新市場機制以及機制本身可銷售性和維持機制穩定的能力都需要進一步發展。
加萊爾特.杜英表示,能源政策的徹底轉變需要采取一系列具體的行動,政治家們需要考慮能源供給安全、支付能力、高效發電和能源使用,必要的基礎設施工程建設是能源政策成功轉型的先決條件。
來自:中國電力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