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牧民扎西的家在四川省康定縣,自從2008年10月,扎西領到了電力公司免費發放的太陽能光伏發電機后,他們家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扎西說,“以前手搖分離牛奶要花兩三個小時,自從有了太陽能之后,用電力帶動牛奶分離器分離牛奶,只要一個小時便可以分離100多公斤牛奶。”
扎西家的用電問題得到解決,完全受益于國家電網公司2006年啟動的“戶戶通電”工程。在9月25日舉行的國家電網公司履行社會責任、服務“三農”、建設公益品牌新聞發布會上,國家電網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曹志安介紹,到2010年9月20日,以西藏“戶戶通電”工程竣工為標志,國家電網提前完成了2006年初提出的“戶戶通電”目標,累計為134萬戶、共509萬無電人口解決了用電問題。
在完成“戶戶通電”的目標后,又有新的問題出現。曹志安表示,“近兩年,按照國家要求,國家電網公司陸續接收了一批地方供電企業,以及地方政府實施移民搬遷工程,公司經營區域又出現了新的無電人口。”
國家電網農電部農電發展處處長劉福義向記者詳細介紹了無電地區和無電戶出現的具體原因。他說,“農電體制的變革,是出現無電地區和無電戶的重要原因。比如像西藏原來公司的范圍是9個縣,后來拓展為32個縣;"十二五"期間,國家又把26個縣劃到國家電網公司。這樣,新的通電問題、用電問題就出現了。”
劉福義以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縣電力公司為例,該公司原為地方供電企業,2011年由國家電網四川公司實施委托管理,其農網改造升級和無電地區電力建設工程項目法人由四川公司承擔。據統計,截至2011年12月底,木里縣共有無電農戶18448戶、無電人口83016人。劉福義介紹說,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達縣電力公司等地方,也存在和木里縣同樣的情況,“為了盡快解決無電戶問題,國家電網四川公司已將這幾個縣的無電農戶通電工程納入"十二五"無電地區電力建設規劃,計劃在2015年底前實現這些地區無電農戶全面通電。”
除了體制改革,還有供電營業區調整的原因。劉福義表示,近年來國家把一些農場、牧區的用電交給國家電網公司來管理,比如2009年6月,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將原由內蒙古電力公司所屬的興安、呼倫貝爾兩個地區的電網交由國家電網公司所屬內蒙古東部電力有限公司網公司運營,而在這次變動中,興安地區還有無電戶640戶、呼倫貝爾地區有無電戶1930戶。
此外,移民搬遷的問題也涉及用電狀況的改變。近年來,國家加快了“撤鄉并鎮”實施步伐,在新疆、青海、內蒙古等地區相繼出臺了村屯行政區或牧民定居點規劃,地理位置特殊的分散用戶開始移民搬遷、集中定居,形成部分新增無電用戶或無電村。
據劉福義介紹,今年新疆地區鄯善縣集中安置移民搬遷戶426戶,托克遜縣集中安置移民搬遷359戶,移民的安置點均規劃在無電區域,當地縣供電企業計劃投資800多萬元,新建78公里10千伏及以下線路用以解決安置點的用電問題。
2011年,國家電網公司開始實施新的無電地區電力建設工程,預計在“十二五”期間為49.5萬戶、共207.5萬人解決用電問題。“解決無電戶的用電問題是一項惠民工程,可以提高通電群眾的生活質量,促進通電地區經濟和社會的全面發展。”劉福義認為,這也是國家電網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具體表現,對縮小東西部地區差距、城鄉差距,促進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的穩定,具有重大意義。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