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中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加快和用電需求增加,煤炭資源匱乏的華中地區缺電形勢日趨嚴重。而我國西北豐富的煤炭等能源資源難以通過傳統的運輸手段大規模、高效率與中部地區的經濟發展要素有效合理配置。專家認為,加快我國特高壓電網建設,在全國大范圍構建特高壓電網,已成為破解我國中部省份缺煤少電困局的當務之急。
華中缺電形勢逐年加劇
截至去年,湖北已連續10年出現電力供應緊張局面,華中電網的缺電局面已由季節性、局部性發展成全年性、全區域性,供電不足對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生活造成了較大影響。
今年以來,隨著經濟增速放緩,華中電網區內一些省份出現用電量負增長現象,但進入下半年后,發電量增速正呈趨穩回升態勢。業內人士認為,當前華中電網電力供需情況雖未出現往年的緊張局面,但絕不能以此忽視和否認未來電力需求增長的預期。
據了解,“缺煤、少油、乏氣”的華中地區若僅依靠現有資源和維持現有接受區外電力的規模,到“十二五”后期,缺電形勢將更加嚴峻,屆時僅湖北一個省的最大電力缺額就可能達1000萬千瓦。
五大成因導致缺電
專家認為,從目前情況來看,造成華中電網轄區內6省市電力供應緊缺的原因至少包含了5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受“中部崛起”戰略等因素影響,用電需求高速增長。
二是電煤資源嚴重不足,能源對區外依存度很高。
三是鐵路運力有限。目前鐵路線僅能滿足華中需煤量的30%。于是,一條跨越大半個中國、輾轉三四千公里的電煤運輸通道“海進江”應運而生。即,煤炭由大秦線從山西運抵秦皇島后,經海運到江蘇港口換船,再逆長江而上,輾轉運至華中等地。去年,湖北、湖南兩省通過“海進江”運輸的煤炭規模為1000萬噸,是2009年的10倍,2010年的兩倍。
四是水電裝機比重大。在來水充足的季節,為充分吸納水電減少棄水,火電開機容量常被壓低,不少機組被迫長時間輪流停機調峰。一旦電力緊張,需要火電機組加大出力時,火電廠卻因虧損嚴重,無錢買煤。
五是跨區電網輸送能力不足。已安全運行3年的我國第一條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線路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以及西北—華中直流工程的輸電規模,遠不能滿足華中電網的需求。
破解困局急需
加快特高壓電網建設
缺煤的華中地區“眼睜睜”看著大量水電外送,外來煤炭卻不得不通過“海進江”繞道輸入,專家表示,必須加快特高壓輸電通道建設,使華中電網吸納西北大型煤炭及新能源基地的電力,將華中過度依賴輸煤向輸煤、輸電并舉轉變。
“十二五”時期,國家電網公司規劃建設包括準東—四川、哈密—重慶、蒙西—武漢在內的多回特高壓工程,將北部煤電、風電送入華中電網,優化華中地區的電源結構,通過全國的能源資源調配、送入火電,解決華中電網“豐余枯缺”矛盾。實現這一目標的前提是盡快形成特高壓交流電網,一方面是保障四川豐水期富余水電外送,另一方面是在華中內部構建資源優化配置的平臺,為消納北方火電、風電提供支撐,并確保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據華中電網公司測算,1條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電線路每年可從空中輸送原煤1500萬噸,相當于750至1000趟萬噸重載列車、70萬輛重載卡車運煤量;1條±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每年可從空中輸送原煤2000萬噸,相當于1000至2000趟萬噸重載列車、100萬輛重載卡車運煤量。此外,特高壓工程一兩年就可建成網絡,而從西部到中部建一條鐵路,距離遠,投資大,時間長,不環保。
專家認為,如果國家及時調整三峽水電和向家壩、溪洛渡、錦屏等西南水電分配外送比例,使其能夠優先在華中區域內平衡,再通過國家電網跨區輸電解決更大范圍的電力平衡問題,我國能源資源的利用效率將會得到提升。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