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貨輪,靜靜地泊在西港8號碼頭,偶有穿著藍色制服的碼頭工人走過,魚尾紋里洗不掉的煤色,顯得眼睛格外的清澈。一度,秦皇島西港也像渤海灣里,被億萬噸煤塊襯亮的眼睛。
自1898年清光緒帝下詔開設,至今日,西港活躍了115年。
和博物館里,那塊百年歷史的碼頭舊木樁一樣,彎曲的鉚釘銹色斑駁卻固守木樁,木樁色澤沉重卻不失力量。碼頭暫停的機器們,有點銹色,有點黑,歷史任務褪去,西港還海于民,它們,都將散去。
1
百年滄桑,西港碼頭潮漲潮落
舟楫聚散,漁民泛舟,兼運糧鹽。這描述的就是秦皇島西港,彼時,這里像一個自發的農貿市場,帆船小舟,依靠自然港灣,并無人工碼頭。
70歲的王慶普,是秦皇島港務局史志編科負責人,多年收集港口史料,寫了50多本關于秦皇島港的書,每每談起港口,都好像自己的左右手。
一杯茶后,老人陷在圈椅里,陽光透過窗外的爬山虎,斑駁地投映在木地板上,港口的歷史就在老人的講述中徐徐展開。
1895年(清光緒二十一年)11月,英國人賀壁理和鮑爾溫受開平礦督辦張翼之托,來秦皇島勘察,次年建議在秦皇島建港口。1896年,北洋大臣榮祿與總辦張翼商議在秦建港事宜,并囑張翼速為籌劃。1897年5月,秦皇島獲準在冬季作為天津輔助港口。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光緒帝準奏秦皇島為自開口岸。3月13日,總理衙門照會各國駐京使節,張貼告示,宣布秦皇島自開商埠。當月,清廷劃定戴河以東至金山嘴沿海向內1.5公里,往東北至秦皇島對面地段,為各國人士避暑地,準中外人雜居!1898年,秦皇島西港叫開平礦務局秦皇島經理處,從名字上也可以看出,這個港是開平煤礦的專用碼頭。鴉片戰爭后,清政府的沿海港口幾乎被入侵者瓜分殆盡,割地賠款,國庫空虛,失去了自由港口,也無力再建!蓖鯌c普講述。
出于多重需求,光緒帝御批指派開平煤礦負責籌建碼頭,設置自開口岸。秦皇島港和煤炭“百年好合”的基調就此埋下。
港口于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動工興建,1902年,建成木質小碼頭兩個泊位,大碼頭五個泊位,共七個泊位,這也是此次搬遷的西港前身。
秦皇島港口博物館籌建過程中,工作人員在西港碼頭潮漲潮落的間隙里,發現一塊百年歷史的舊木樁,彎曲的鉚釘銹色斑駁卻固守木樁,木樁色澤沉重卻不失力量,這是它歷經滄桑的模樣,也印證著一段屈辱的歷史。
1912年,英國人假借聯合之名,又兼并了與之競爭的灤州官礦有限公司(簡稱灤州公司),成立了由開平公司控制下的開灤礦務總局,秦皇島港隨之隸屬該公司。自1900年9月至1952年5月,港口權益旁落外人(含1941-1945年日本侵略軍管理港口時期)達半個世紀。
2
“闖關東沒過去,就留下來了”
任何時期,港口的運轉都需要碼頭工人。港口建設之初,需要大量的務工人員,耳熟能詳的“闖關東”群體開發了廣袤的東北土地,鮮為人知的是,闖關東失敗的流民,肩扛手提出了一個煤炭大港。
在秦皇島70歲以上的老人中走訪,多能聽到這樣的尋根:我們老家是山東的,闖關東沒過去,就留在了這兒。
清末,山東、山西、河北、河南多省數不清的農民,獨輪車推著老母親,背包背著小孩子,迫于生計闖關東。盡管秦皇島并不是他們的目的地,活下去的動力還是催生了最早的一批碼頭工人,誕生在這群用雙腳丈量到秦皇島港渴望新生活的人中。
尚未開放的秦皇島港口博物館后院,有數尊雕像,他們或坐或蹲,手捧闊邊大碗,袒胸對襟坎肩,打磨鐵鍬、斗牌賭錢,剛抹上水泥的大通鋪試圖還原那段被稱之為“鍋伙”的獨特生活!瓣J關東過不去的人們,就滯留在秦皇島港,正好碼頭需要人手,為求有口飯吃的逃荒者就留在了這兒!蓖鯌c普查證的資料中,山東籍工人占據了70%的比例,他們按照原籍分屬不同的大柜,在封建把頭的控制下,演繹著“抬煤的飯用命換”。
很多人就此落地生根,娶妻生子。
一度,這些外來人口,除鍋伙圈子外,散落在秦皇島港住宅區五大里(英壽里、延壽里、福壽里、仁和里、勞工里)之中的勞工里!按a頭用工,階層分明,從高級員司、中高級、中級、初級到里工和外工,碼頭工人大多是外工。一點兒不能亂!蓖鯌c普掰著指頭列舉等級時代的名稱,港口博物館的原址,就是開灤礦高級員司俱樂部,碩大的壁爐、保存完整的留聲機,依稀可推斷當時英籍管理層的奢靡。
其時,蒸汽機車已經研發進入生產領域,將煤炭從小火輪倒到船上,并非一定需要人力。但是碼頭的實際控制者英國人,為節約成本,還是選擇人工運輸煤炭到船舶上,電影鏡頭里,工人踩著單薄狹窄的木板,身背沉重的麻袋,顫巍巍地挪步上船,就是真實的歷史寫照。
再之后,為了滿足生活需求,港口周圍又有了洋行、客棧、小商鋪、大飯店,有名號的店比比皆是,比如百貨類的“金九源”,碼頭逐漸從純粹的運輸地,延展成生活區,港興了,片兒大了,人多了,城市越來越俏了。
3
為煤炭而生,路港合體成就秦皇島
鮮為人知的是,秦皇島港設置之初,專用運煤,一度隸屬于開灤礦務局,KMA作為開灤煤礦的簡寫,至今印刻在秦皇島港口博物館的地磚上。
很少有一個碼頭有秦皇島港這樣的“待遇”:四條鐵路直通港口,承擔著南方八省一市的煤炭供應,全國沿海港口下水煤炭的50%,全國沿海煤炭輸出量的70%。其中煤炭的重要產地大同,更是有一條連接兩地的煤炭專用鐵路 大秦線。
王慶普在《港口史志編輯文輯》寫道:在開灤礦鼎盛時期的1940年,秦港只有大、小兩座碼頭,共7個泊位,岸線總長814米,最高年吞吐量459.4萬噸。到1999年秦皇島港建港100周年時,已擁有生產碼頭12座,碼頭泊位49個,碼頭岸線總長9503.67米,港口吞吐量達8261萬多噸,相當于新中國成立前50年的吞吐量。
7個泊位的秦皇島港,也就是俗稱的西港,后又建了8號、9號碼頭,從最初的為開灤煤礦專用,發展到東西兩港,承擔國家電煤的重要中轉作用。“位移是秦皇島港最重要的產品!蓖鯌c普所指的位移就是煤炭的中轉。
和大多數城市東西為路南北為街的命名不同,秦皇島市區道路命名是以東西為街南北為路,唯有海陽路是斜向西北。這一點也和海港有關。根據《秦皇島文史資料選輯》記載,它的前身就是唐榆鐵路通向碼頭的專用線,長約5.6公里,1916年唐榆鐵路南移,專用線改由秦皇島站直通碼頭,原專用線廢止,路基改成大車道,新中國成立后改為公路。“礦、路、港、城。”王慶普一字一句地慢慢念道,從其中的排序也可以看出,港口和鐵路,都服務于煤炭。秦皇島這座城市,也和鐵路有著太多扯不斷的聯系!盎疖囀欣锱埽嚦峭廪D”就曾是城市一景。比如,京山鐵路從市中心橫穿而過,家住道南道北的市民晚上聽不到火車的咣當聲興許就會失眠。據記載,當時秦皇島站到發和通過的客貨列車每天224列,平均每小時9.33列。
鐵路運輸量越來越大,碼頭的作業越來越需提高,秦皇島港口博物館有這樣一幅歷史圖片:1957年,秦皇島港開始對7號泊位進行技術改造,經過艱苦奮斗,首次實現裝卸生產機械化。改造后的7號泊位成為上世紀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秦皇島港的主力泊位,擔負著轉運煤炭60%的運量,年運量從1962年的44.47萬噸提高到1970年231.7萬噸。也為1974年秦皇島港首次實現吞吐量超千萬噸打下了基礎。
4
歷史任務終結,西港華麗轉身
超千萬噸的榮耀,很快被新的數字覆蓋。秦皇島港口博物館記載著對于港口人而言,值得記憶的年份,1949、1974、1987、1992、2001、2006……年份背后是一組耀眼的數字:2001年,秦皇島港實現吞吐量超一億噸,2006年超兩億噸。
而西港對于這組數字的貢獻,近年約在千萬噸上下浮動。不成比例的數字,源于東港的快速發展和西港的瓶頸所限。
與此同時,城市的發展,慢慢地將西港包裹,位于海港區的西港,處于湯河至新開河之間,北鄰市區,占用自然岸線4.55公里,形成碼頭岸線長度4.75公里,曾幾何時,撫育城市的西港,居然成了市民和大海的一道屏障,“只聞濤聲不見海”。
有一種說法,每噸煤進出港口,都會給城區一塊錢的治污費。官方發布的數字為,截止到“十一五”末,秦皇島港向秦皇島市累計上繳城建費、煤粉塵排污費約24億元。
在西港午休時段進入碼頭,沒有汽笛,也沒有作業的轟隆,沉默蓋著苫布的煤堆也老實了許多,但更多港區人的印象中,風起煤飛的日子就在昨天。對于普通市民而言,24億只是一個數字。
綜合考慮之余,“黑白分家”(黑指的煤炭)的觀點開始提出,直到西港搬遷塵埃落定,歷時十余年。從紙上到地面,似乎就在眼前。
王慶普六七歲的時候,曾被父親帶到碼頭上船,“剛好趕上漲潮,我一直都記得,碼頭好像被托起來了,當時就覺得大海太神奇了!
有關方面對搬遷后遠景如此描述:把西港原址打造成“高端旅游、商貿金融、商務會展、總部經濟”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國際一流濱海新城區。
為碼頭服務了半個多世紀,王慶普期待,西港“退休”后的生活和他一樣。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