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近年來的探索與實踐,我國煤制合成天然氣(簡稱煤制氣)行業逐步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十一五”期間建設了幾個示范項目。同時,政府對煤制氣發展經歷了前期的嚴格控制后,2012年政策所有轉變,開始有意識地扶持煤制氣行業發展。在國際油價高企、國內煤價低迷的背景下,目前我國煤制氣發展具備較好的經濟性,各地發展煤制氣熱情較高,煤制氣具有一定的發展空間。但是,煤制氣的發展仍然面臨著來自資源承載、環境容量、管網設施、技術水平等方面的挑戰。我國煤制氣發展應綜合考量,采取適度發展的政策,引導行業健康發展。
一、國內外煤制氣發展現狀
1.國外煤制氣發展現狀
美國、英國、丹麥和德國等發達國家早在上世紀前半葉就已開展煤制氣技術研發,多數國家只作為技術儲備而未投入商業運行,目前僅美國和南非在發展煤制氣項目。美國大平原煤制氣廠是全球(除中國外)唯一一家商業化運行的煤制氣工廠。該廠建于1984年,年產能14億立方米,目前運行情況良好。美國2010年前也曾提出約15個煤制氣項目計劃,但隨著頁巖油氣革命,美國天然氣價格大幅下降,煤制氣項目的經濟性受到嚴重挑戰,導致這些計劃被擱置。南非也致力于發展煤化工,目前正在建設一個煤制氣項目。
2.國內煤制氣發展歷程與現狀
(1)我國煤制氣行業發展歷程
我國煤制氣發展歷程并不長,主要分二個階段。
第一階段:“十一五”末至“十二五”初,國家嚴控煤制氣項目審批。2009年5月,國務院發布《石化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首次明確提出開展煤化工示范工作,重點抓好煤制油、煤制烯烴、煤制氣等五類,探索煤炭高效清潔轉化和石化原料多元化發展新途徑。此后,全國各地掀起對煤制氣行業的投資熱情,提出大量項目建設計劃。2010年6月,由于擔心各地重復建設導致產能過剩,國家發改委專門發布《關于規范煤制氣產業發展有關事項的通知》,將煤制氣項目的審批權限收緊到國家層面。2011年3月,發改委再次明確禁止建設年產20億立方米(含)以下的煤制氣項目。最終發改委僅核準了4個煤制氣示范項目。
第二階段:“十二五”中期,國家對煤制氣行業發展顯現出扶持態度。2012年12月,國家能源局發布《天然氣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到2015年我國煤制氣產量將達150億~180億立方米,占國產天然氣的8.5%~10.2%,這是煤制氣首次被寫入天然氣發展規劃。業界重燃對煤制氣項目的投資熱情
(2)我國煤制氣行業項目發展現狀
截至目前,國家發改委共核準了4個煤制氣示范項目,合計產能達151億立方米/年。分別是大唐發電內蒙古赤峰克旗40億立方米/年項目、大唐發電遼寧阜新40億立方米/年項目、內蒙匯能鄂爾多斯16億立方米/年項目和新疆慶華集團伊犁55億立方米/年項目。這四個項目在“十二五”期投產并達產的可能性較大。其中,大唐克旗項目一期13億立方米/年和新疆慶華伊犁項目一期13.5億立方米/年工程均已建成投產。
2013年3月以來,已有8個煤制氣項目陸續獲得國家發改委授予的“路條”,主要集中于新疆伊犁、準東、塔城和內蒙古鄂爾多斯、興安盟等西部煤炭主產地,投資者以大型能源央企為主。若8個項目全部獲準建設并投產,合計產能將高達811億立方米/年。但受環保政策、配套管網建設等因素制約,預計這些項目在2015年前全部獲得核準的可能性較低,極個別項目有可能在2017~2018年投產,2020年總產能可達200億~300億立方米。“十二五”期間我國煤制氣仍處在示范階段,難以開啟大規模商業化進程。
(3)配套管網建設穩步推進
隨著煤制氣項目開工和投產,我國配套的煤制氣管道建設也同時展開。目前國內已建成三條煤制氣管道,一是西三線“新疆伊寧—霍爾果斯輸氣管道”天然氣支干線,全長64公里,設計輸氣量300億立方米/年,已于2013年2月投用;二是克旗煤制氣外輸管道,設計輸氣量1200萬立方米/日,已于2013年底投產;三是阜新煤制氣外輸管道,全廠110公里,設計輸氣量1200萬立方米/日,2013年10月貫通,但尚未投產。規劃中還將在新疆、內蒙古、甘肅、大同等地建設項目配套的煤制氣管道。
(4)局部地區呈現過熱苗頭
除了已獲國家批準的煤制氣項目外,據不完全統計,我國還有60多個煤制氣項目處于規劃計劃階段,等待國家發改委批復。這些項目主要集中在新疆北部、內蒙古和東北地區,若全部投產,預計總產能將超過2600億立方米/年。煤制氣行業已呈現出投資過熱的苗頭,也出現了一些未批先建的項目。
二、我國煤制氣行業發展優勢
從資源基礎、經濟性、政策扶持力度和天然氣供需角度分析,我國發展煤制氣產業具備一定發展優勢。
1.擁有充沛的煤炭資源基礎
與油氣資源相比,我國的煤炭資源相對豐富。據中國工程院等機構的研究和評價結果,我國煤炭資源總量(遠景儲量)為5.55萬億噸,已累計探明的保有儲量約1萬億噸,探明可采儲量為1145億噸。隨著勘探開采的技術進步和力度加大,中國煤炭資源的探明可采儲量還將持續增長。煤炭資源總量可滿足我國煤制氣發展的原料需求。
2.煤制氣價格具有一定競爭力
經濟性是煤制氣項目最主要的考量指標。項目成本與煤價、投資規模、工藝路線等均有關。若僅計算煤制氣的直接成本,按當前技術水平,1噸原料煤可以生產約300立方米天然氣。如果煤價為每噸150元,加上設備折舊、管理、人工以及燃料等其他成本計算,在不考慮管輸費用時,經濟規模的煤制氣裝置的生產成本約為1.0-1.5元/立方米,隨著規模擴大生產成本還會進一步降低。以典型的40億立方米煤制氣項目為例,采用三種主流的氣化技術,煤制氣的生產成本如表所示。
將以上測算的煤制氣生產成本與國內自產天然氣及進口氣價格比較,可以發現在當前煤價和氣價下,煤制氣與國內自產天然氣相比優勢不明顯,與進口氣相比具有較強競爭力。
與國內自產常規天然氣比較:2010年《國家發改委關于提高國產陸上天然氣出廠基價的通知》將西氣東輸的城市燃氣(工業)出廠價定位1.19元/立方米,煤制氣在煤炭成本150元/噸時生產成本約1.25元,若再考慮煤制氣企業的利潤,目前的煤制氣較國產天然氣的經濟優勢并不明顯。
與進口氣比較:2012年我國進口管道氣到岸均價2.44元/立方米,進口LNG到岸均價2.52元/立方米。因此,只要國內煤價在450元/噸以下,煤制氣與進口氣相比就有競爭力。
目前我國煤炭價格持續低迷,新疆煤炭坑口價每噸不過百元,現階段煤制氣具有較好地經濟性,這也是全國各地大力發展煤制氣的主要原因。
3.煤制氣是煤炭清潔利用的一大發展方向
長久以來煤炭是我國的主體能源,約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近70%。直接燃煤是我國目前最主要的煤炭利用方式。近年來,我國大氣污染日益嚴重,越來越多的城市連續出現霧霾天氣,環保壓力不斷增加,政府極力推動煤炭利用向清潔化方向轉變,煤制氣便是一個較優的煤炭清潔化利用途徑。與其他新型煤化工相比,煤制氣由于單位熱值耗水量和二氧化碳排放較少而受到政府政策支持,是煤炭清潔利用的一大發展方向。
4.煤制氣有助于保障我國天然氣供應安全
近年來,天然氣在我國的能源消費結構中占比越來越大,而受資源稟賦、技術條件、勘探進展和管道建設等因素限制,我國天然氣產量增長較慢,供應缺口需要通過進口來滿足。2012年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為28.2%,2013年將達31.6%,未來還將繼續攀升。發展煤制氣是當前增加國內天然氣供應的有效途徑之一,能夠緩解我國天然氣供應壓力,降低對進口天然氣資源的依賴,有助于我國優化能源消費結構和保障天然氣供應安全。此外,在富煤地區發展煤制氣,還有利于將當地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帶動區域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