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5日,由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中國煤炭消費總量控制方案和政策研究”課題組、中國節能協會主辦的建言“十三五”?中國煤控規劃國際研討會在京如期召開。
“煤控”是什么鬼?
談了兩天的煤控,那么問題來了,“煤控”到底是個什么鬼?
“煤控”即“煤炭消費總量控制”,源于2013年10月啟動的“中國煤炭消費總量控制方案和政策項目”(簡稱“中國煤控項目”),致力于對中國煤炭消費總量控制戰略和政策、實施路線圖和行動計劃的研究,向政府提供政策建議和可操作措施,助力中國資源節約、環境生態保護、氣候變化與經濟可持續發展。
總的來說呢,就是在能源的研究上,它更懂得環保,在環保領域里,它更了解能源。
今日之中國,乃是世界煤炭生產和消費的第一大國,煤炭作為主要的能源之一,長年支撐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但是也嚴重影響著生態環境。尤其當前,大氣污染和全球變暖愈發嚴重,實施煤炭消費總量控制,推動能源結構轉型也就更加刻不容緩了。
丹麥的“他山之石”煤炭控制哪家強?當然是找丹麥了。丹麥是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最早和最好的國家,在政策和戰略制定、技術進步和綠色產業增長方面都有很好的經驗。丹麥政府的目標,要在2050年完全擺脫化石能源,其中可再生能源將起到主要的推動作用。
丹麥的經驗表明,通過積極的能源政策,注重提高能效,以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法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既能實現經濟增長,又能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保護氣候和環境。相比生產總值,作為世界上能效最高的經濟體之一的丹麥經濟的能源消耗處于全球最低位,1990年以來,丹麥的GDP增長近40%,國內能源消費量卻下降了7%,碳排放量則減少了30%以上。
據丹麥能源署國際合作中心主任Anton Beck介紹,丹麥推動能源轉型,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至今已經歷時40年,而最初則起源于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機。多年來,丹麥議會達成了廣泛的共識,促進能源轉型,減少能源消耗,增加分布式能源產量,并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丹麥的低碳轉型,不僅得益于能效的提高,還在于積極與領過開展的合作。Anton Beck表示,通過向鄰國輸電,丹麥的能源發展變得更加“靈活”。除了鄰國,丹麥還跟中國、越南、印度等多國開展可再生能源的合作。丹麥和中國早在80年代就開始了風電合作,Anton Beck稱贊中國所做的努力,“丹麥是能源轉型的先行者,而中國則是轉型最為迅速的。”
Anton Beck還建議中國制定長期的目標,建立多種機制,通過稅收和補貼保障可再生能源的地位。中國目前有20%的風能未進入發電系統,還面臨著西部地區向東部地區輸電難的困境,丹麥的經驗則提供了“存儲”的方式,將風能引入發電系統。
煤控戰略邂逅“十三五”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速度放緩以及“十三五”規劃的到來,對煤炭消費的控制也到了重要的關頭,中國的煤炭控制也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中的關鍵。落基山研究所中國首席代表李婷稱,當前的中國,正是到了談“煤控”的時候了,而且在碳排放方面,中國不達到峰值,世界是不可能達到峰值的。她還表示,中國近年來作出的努力也是值得稱贊的,“中國政府在減緩氣候變化過程中的舉措驚人,能源轉型的速度很快。”
面對當前的環境問題,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稱,“能源問題不解決,環境問題就不能解決。”但是,此時的中國,能源的“清潔化”和“低碳化”則必須同時解決,而且留給中國的時間并不多。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潘家華認為,能源轉型是工業發展的必然過程,這符合“物極必反”的規律。“煤炭總量的控制是一個倒‘U’型的趨勢,”潘家華稱“當前中國的產業結構,處于后工業化階段,削減產能是必然。”潘家華認為,煤炭控制不能單靠行政的方式,“煤控”是目標,而不是手段,我們更多的應該依靠市場的調節。
面對眾多的煤炭控制和能源轉型案例,中國的現實狀況則顯得更為特別,獨一無二,沒有任何經驗可以直接借鑒。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所長王毅稱,“中國的能源轉型不能僅限于‘十三五’,要對未來有一個長期、清醒的規劃,要判斷未來的趨勢,把短期和長期結合起來。”
來源:中國能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