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業在黃金十年發展的同時,到底缺失了什么?在“去煤化”呼聲涌起的時候,煤炭革命的路究竟怎樣走?如今,煤炭在消費量巨大的情況下面臨諸多挑戰,煤炭行業該何去何從?從黃金十年到掉入“冰窟”,更多深層次的原因值得思考。為此,本報記者專訪了礦業科學家、采礦工程專家——中國礦業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錢鳴高。
過度:超環境容量
和安全控制受社會責難
中國能源報:煤炭行業的黃金十年是怎樣形成的?
錢鳴高:之前,由于國家經濟的發展主要依靠高耗能產業,因此需要大量能源。為滿足國家需要,我國煤炭年產量從2000年的10億噸增至2014年的近40億噸,在短短15年時間內翻了兩番,煤炭產能以每年近2億噸的速度增加。為滿足如此高的產能,煤炭行業做出了巨大努力,1/3依靠適應國情的新技術和世界一流的煤礦,1/3依靠一般技術的煤礦,而另外的1/3則依靠技術水平低、安全差的鄉鎮煤礦,由此形成了煤炭行業經濟的黃金十年。
中國能源報:近年來,我國霧霾天氣頻發,究其原因,不少人將矛頭指向煤炭。煤炭行業的發展對環境究竟有何影響?
錢鳴高:霧霾天氣的形成與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有關,其中煤炭更為突出。化石能源利用的高速發展,使得二氧化碳、顆粒物等污染物排放超出區域的環境容量,而有關的科技水平并沒有突破環境容量的制約,由此帶來種種環境問題。因為煤炭是主體能源,增量又過快,因此社會不僅不考慮煤炭在經濟發展中付出的艱難努力,還把責難的矛頭指向了煤炭。此外煤炭是自然沉積而成,煤炭在開發之前,與周圍環境是協調一致的,而一旦開發建設必然影響自然環境,強烈的人為活動使環境發生巨大變化,由此形成獨特的煤炭開發與利用生態環境問題。
中國能源報:這樣看來,煤炭很容易誘發生態和環境問題。那么,煤炭是否能做到科學開采和清潔利用?
錢鳴高:由于煤炭能源的特點,煤炭開采和利用必須控制在環境容量范圍內。若超出環境容量,煤炭在為社會作出巨大貢獻的同時,就會受到社會強烈責難,形成巨大隱性社會成本。例如,煤炭開采在國外曾一度成為環境掠奪者的現實寫照。煤炭開采只是影響開采所在地的生態環境,而煤炭利用過程中對環境和氣候的影響就更加社會化。
其實,煤炭在環境容量內開發和利用都是清潔和科學的。但是,一旦超出環境容量,其負面性強烈影響社會,煤炭行業也要為此付出巨大的社會成本。人類必須明白資源形成的天賦性以及有限性,人類的索取一旦超過了自然的生產力,生態資本將會出現赤字。因此,我們在向自然索取的同時,必須尊重自然意志,遵循自然規律,時刻不忘回饋自然和養護自然,從而在人類和自然之間建立起復合的生態平衡機制。
中國能源報:社會對煤炭的責難不僅僅因為其對環境和氣候的影響,還因為有一段時期煤礦大事故頻發,那么,為保證安全開采首先要解決哪些問題?
錢鳴高:安全問題一直是煤礦和社會的心病。以2004年為例,我國煤炭產量近20億噸,但死亡人數達到6000人,當時產量是世界的1/3,而死亡人數占世界的80%。在那一時期,陳家山煤礦、孫家灣煤礦和王家嶺煤礦事故震動了全社會,重創了行業的社會形象。近年來,盡管安全有了很大好轉,百萬噸死亡率降低到0.2左右,但仍沒有達到國際先進標準。
因此,雖然在產量上我們已經是煤炭超級大國,但產量中只有1/3是國際標準,安全達到世界水平,另外2/3煤礦地質條件復雜,目前安全科技能力還難以控制。生產若超出安全科技控制能力,行業就屬于高危行業。試想,現在有哪一個行業將百萬噸死亡率作為考核標準?
煤礦井下作業環境是人工開鑿于地層的空間,受地應力和采動應力作用產生的動力現象,目前的科學技術還難以徹底解決。
再加上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氣體、固體煤塵的混入,人工調節十分困難,極易形成易燃易爆的惡劣環境。因此,煤炭企業在進入時必須對所在煤礦的安全的可控程度問題做出評估,并且要求具備防控的技術與裝備。我國現在已經是世界第二經濟大國,有條件使煤炭行業實現高度機械化和自動化,以減少井下工作人員數量,也要求作業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素質。另一方面必須研究煤礦生產的安全規律,對瓦斯地應力粉塵等涉及影響煤礦工人安全健康等問題下大力氣進行研究,以獲得可靠的防控技術。
無序:未完成資源到經濟的轉化
中國能源報:您剛才提到煤炭行業受到社會強烈責難,形成巨大隱性社會成本。如何理解煤炭的社會成本?
錢鳴高:受成煤過程環境影響,煤炭質量有很大差別,獲取的難易程度也不同,因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天然資源就難以價格化。同時,在能源獲取和利用中發生的環境破壞也難以用價格來量化,由此導致“市場失靈”,內部成本很容易轉化為社會成本,形成不完全成本。能源開發利用明顯具有正負價值的兩面性。因此,環境容量超標導致巨大隱性社會成本,也使煤炭不能獲得主體能源應有的社會地位。但行業的社會影響,本身就是財富!
中國能源報:在黃金十年中,我國煤炭經濟出現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錢鳴高:我國煤炭資源經濟規律目前還缺乏相應研究。由于采煤的成本僅占一部分,而用于珍惜資源、保護環境和安全等各項費用的外部成本又難以商品化,管理不善形成不完全成本和低廉的價格以換取利潤,導致損失轉而由社會支付。例如,資源的獲得權無法價格化,一些鄉鎮煤礦和經濟狀況差的國有煤礦,為了生存就可能以不正當手段獲取資源,同時以犧牲資源、安全、環境而獲得低成本,從而將內部成本轉化為社會成本。另外,煤炭企業家在黃金十年獲得的利潤,并沒有轉化成為開發和利用煤炭重大科技問題的生產力。尤其是鄉鎮煤礦,形成資金流失,以生產地的資源優勢獲得的利潤也沒有轉變為當地的經濟優勢。
中國能源報:目前,全國80%的煤企虧損,煤企開始裁員,依賴煤炭發展的地區經濟開始下滑,比如資源大省山西,在全國GDP增速排名中,去年倒數第一,今年上半年倒數第二。占據能源主體地位的煤炭行業在退出時顯得倉促而尷尬,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錢鳴高:由于資源的有限性,煤炭開發都有一個進入和退出過程,而且周期長,難以適應市場經濟消費的強烈波動。因資源開發而集結的城鎮,像先進國家那樣必須轉變為經濟優勢,這樣才有利于煤炭企業的退出。但我們國家的資源城市和資源大省并沒有一套法規去實現。例如,山西省的資源優勢就沒有轉變成經濟優勢。
行業的社會形象也是財富,但煤炭行業侵犯了社會榮譽,形成了“安全和管理差、技術水平低、資源回收率低、環境破壞嚴重”的行業社會形象。相當多的企業,尤其是鄉鎮煤礦,贏利的財富并沒有用于解決行業科技和發展、生產地經濟的難點上,被社會上認為他們是一群暴發戶式的“煤老板”。
因此煤炭行業必須科學發展,在贏利的同時必須對相應的科技進行投入和發展地方經濟,研究煤炭的經濟規律,嚴格管理,盡量減少其負外部性。研究資源經濟學、環境經濟學和煤炭開采和利用與環境協調的科學技術,這是值得煤炭科技經濟和管理工作者思考的問題。
革命:高能耗低能效背離科學消費
中國能源報:煤炭為滿足國家經濟發展需要作出了巨大貢獻,能源革命為何首先對準了煤炭行業?
錢鳴高:煤炭在滿足國家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由于過度使用,超出環境容量,是國家能源規劃中沒有預料到的。隨著經濟總量不斷提升,環境問題日益突顯,此時必須首先解決能源利用對環境的影響。提出要在消費、供給、科技和體制上進行能源革命,是針對全社會的,而煤炭因其巨大產量與主體地位而首當其沖。
世界上主要工業國家由于過分使用煤炭,曾對環境造成過嚴重影響,廣為人知的例子是倫敦霧霾事件。在發達國家煤炭都不是主體能源,例如美國就保持在10億噸左右。同時,我國能源消耗強度極高但能源效率低,能源消耗強度是美國的3倍、日本的5倍。這和我國處于發展階段、產業結構不合理以及缺乏高科技產品有很大關系。
不能否認,目前我們對環境容量和資源經濟研究不清,還不具備“科學消費”40億噸煤炭相匹配的科學技術和管理水平,確實在有關科技和資源經濟研究等方面存在問題,這也促使人們思索煤炭應該如何改革才能得到健康發展。
中國能源報:“限煤”、“去煤化”的聲音越來越多,大有“革煤炭的命”之勢,您認為煤炭行業應該如何發展?
錢鳴高:要革煤炭的命并不容易,因為中國已形成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高度依賴煤炭的、規模宏大的能源生產和消費體系。我國煤炭實際產能超過40億噸,超過世界煤炭總產能的一半;燃煤機組裝機容量接近8億千瓦,煤電發電量占比高達3/4;煤炭占鐵路貨運量的40%以上。另一方面,中國也已形成高度依賴高碳能源的利用體系。改變這種狀態顯然不可能一蹴而就,現有的能源生產和利用設施在未來一二十年內還將繼續發揮作用。
北京在大力進行去煤化,但北京的辦法并非所有地區能夠學習,因此我們還必須攻克大規模使用化石能源卻不影響環境的科學技術。根據2020年GDP較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若能源結構得不到大幅度調整,可再生能源等清潔能源又不能滿足,煤炭消費量可能還會很大。必須加強煤炭科學消費的科技研究,否則問題仍得不到解決。即使新能源形成規模,我國國情決定了煤炭仍是數量巨大的重要能源,仍需整個行業為其科學開采和利用付出努力。
目前的事實是,如果煤炭不革命,社會就要革煤炭的命。首先,煤炭行業要提出思路,在行業得到共識,在科技方面形成與國家需求量的煤炭科學開采和利用相匹配的科技頂層設計,并在有條件的企業和高等院校成立高水平的研究機構。2012年,我就在《中國能源報》呼吁,“應建立世界最強的煤炭研究機構”以適應煤炭在能源中的主體地位。在經濟與管理上必須加強研究,煤炭企業進入與退出周期很長,當前要調整如此巨大的產能和潛在產能,如果得不到社會支持和政府的協調,很難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平穩過渡。顯然,煤炭在巨大消費量的前提下安全、綠色開采和科學利用等科學技術,以及資源經濟的研究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中國能源報:您提到要建立高水平研究機構,應當如何構建?
錢鳴高:過去,煤炭系統科技的研究以采煤為主,而后到煤炭加工,到現在這個格局還沒有太大變化,在煤炭利用方面煤炭系統并不占優勢。關于資源經濟與環境容量的研究還是空白,這種局面必須改變。為使我國的煤炭工業得到健康發展,首先必須在科技建設上做好頂層設計。
其次,為改變行業安全差、高污染的形象,必須在煤礦安全、環境保護等方面加強研究,以問題為導向成立高水平的專門研究機構。礦工的勞動神圣而偉大,隨著國家經濟狀況的改善,以人為本是必然的理念,煤炭開采應該從高危行業中消除。因此,必須建立高水平的礦井安全研究和評估機構,盡快使我國煤礦安全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在煤炭開采和利用對環境的影響、環境容量等方面同樣應該成立研究機構,這樣才能保證煤炭行業的健康發展。
另外,科技發展必須要有代表人物,需要在學術上有影響力的優秀的帶頭人,引領煤炭科技的發展。我們需要培養出與年產40億噸煤炭相匹配人才和科技成果,使煤炭行業成為健康而又受尊重的行業。
來源:中國能源報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