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落下帷幕,會議上專門有一句話涉及到了電力行業,即要降低電力價格,推進電價市場化改革,完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當前,社會民眾對于下調電價的呼聲很高,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及“完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也算是對社會呼聲的一個積極回應。
中宇資訊煤炭行業分析師關大利等業內人士就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當前“市場煤、計劃電”的局面仍未打破,電價仍是統一定價,且基本一年調整一次,同煤價聯動有限。“所以說,推進電價市場化改革,完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是大勢所趨。”
自2012年以來,煤炭價格“一瀉千里”,時至今日,仍未有見底跡象,但正基于此,卻讓以煤為原料的火電企業“從中受益”。而這也正為完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創造了有利條件。
煤電價格很少聯動
2012年12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深化電煤市場化改革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提出,2013年開始,取消重點合同煤,取消電煤價格雙軌制;《意見》還強調,繼續實施并不斷完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當電煤價格波動幅度超過5%時,以年度為周期,相應調整上網電價。
實際上,自2013年以來,國家也確實陸續調低了火電企業上網電價標準。2013年9月25日,火電上網電價平均下降1.44分/千瓦時;2014年9月1日,全國燃煤發電企業的標桿上網電價平均下降0.93分/千瓦時。
最近一次上網電價的下調是在2015年4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下調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和工商業用電價格,其中,全國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平均下調2分/千瓦時。
然而,據統計,近三年歷次電價下調,除2015年4月的電價下調明確與電煤聯動機制有關外,其余歷次調整電價的原因均非煤電聯動所致。
2014年9月,電價下調是為了疏導脫硝、除塵、超低排放等環保電價的結構性矛盾;2013年9月,下調電價則是為了解決可再生能源基金不足,彌補脫硝、除塵成本不足。
廈門大學能源經濟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林伯強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電力價格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要做好煤電聯動。目前來看,國內主要發電來源還是煤炭,這構成了電價的主要成本,而煤炭的價格是透明的。
“所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煤電聯動,一是要有一個明確的、固定的調整時間點,比如3個月、6個月,二是調整價格比較透明,就像成品油價格調整機制一樣,除了有關部門,業界也可以測算出來。”林柏強認為,這是完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的兩個重要方面。
電價下調降低企業成本
之所以要完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是因為目前火電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所言,總體來看,我國能源供應結構和火電為主的發電結構,不會發生實質性變化。基于此,業內也有一個共識,電價下調可以減輕企業負擔,增強經濟發展動力。
12月17日,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1~11月,全國規模以上電廠的火電發電量為38232億千瓦時,同比下降2.4%,增速比2014年同期降低2.1個百分點。
之前,曾有媒體報道稱,上網電價可能會再次下調,全國平均下調幅度或在0.03元/千瓦時,但具體下調時間尚未最終確定。安迅思煤炭行業分析師鄧舜也透露,上網下調的時間段不是2015年年底,就是,2016年年初。
記者粗略計算了一下,如果上網電價下調0.03元/千瓦時,2015年1~11月,全國規模以上電廠的火電利潤將損失1146.96億元。與之對應,全社會的用電成本也將大幅減少。
電價下調的最大受益者就是第二產業。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在報告中指出,我國的電力消費以第二產業為主,其中冶金、化工、有色金屬、建材四個行業為電力消耗的主要行業,四大高耗能產業電力的消費量,約占整個電力消費量的40%。
數據顯示,2015年1~11月,全國全社會用電量為50493億千瓦時,其中,第二產業用電量為36330億千瓦時,雖然同比下降1.1%,但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仍高達72.0%。
慶幸的是,由于煤炭價格萎靡不振,火電企業盈利能力普遍很強,這正為完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創造了一個重要的有利條件。
以國電電力、大唐發電、華能國際和華電國際四家龍頭火電企業為例,2015年前三季度,其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合計約為278.01億元,和2014年前三季度約為248.54億元相比,逆勢增長11.86%。
鄧舜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因為目前煤炭價格在走低,完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基本就意味著上網電價下調,這會對火電企業的盈利水平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此外,調整周期越短,對火電企業的盈利能力影響越大,反之,調整周期越長,影響越小。(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