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中國政府加速落實各項改革創新措施,中國經濟迎來了引擎迭代、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而一季度的經濟數據顯示,新經濟領域的表現奪人眼球,它的悄然崛起成為中國經濟圖景最耀眼的亮色,這也是海外輿論的共識。
在上周末開幕的第119屆廣交會二期展會現場,中國“智造”奪人眼球,無論是保健機器人、智能水壺還是新型益智玩具,都吸引海內外客商駐足。
有著近60年歷史的廣交會是中國外貿的晴雨表和風向標,如今它也成為中國新經濟風采的聚集地,各種高端技術、產品及服務向人們展示著中國經濟增長的新趨勢。
伴隨中國政府加速落實各項改革創新措施,中國經濟迎來了引擎迭代、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而一季度的經濟數據顯示,新經濟領域的表現奪人眼球,它的悄然崛起成為中國經濟圖景最耀眼的亮色,這也是海外輿論的共識。
新經濟潛力值得期待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新經濟領域實現可喜漲勢。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比增長10%,高技術產業增長9.2%;新能源汽車產量繼續保持80%以上的增速;醫療器械、智能化電子產品、環境保護的相關設備產品,都在保持較快增長。
中國新經濟發展已漸入佳境,這牢牢吸引著海外資本的目光。路透社報道稱,在中國的“十三五”規劃綱要公布后,外國投資者開始試探性地買入與該計劃主旨有關的個股,其中包括城市化、消費、互聯網發展、環保開發與創新等題材。其中,霸菱資產管理公司青睞“因消費和科技裝備增加而受益的個股”,原因是中國企業在價值鏈中的位置上移。倫敦M&G投資公司的投資方案則兼顧互聯網和消費增長主題。
在熱度不斷升溫的背后,新經濟將為經濟帶來怎樣的紅利備受各方期待。彭博經濟學家陳世淵對上證報表示,新經濟主要集中在“互聯網+”、新型消費、高端服務和高端制造等方面。“新經濟的發展對經濟的作用,首先體現在為消費者提供更高端、更經濟的服務和產品上,推動經濟發展從以前粗放型轉變到更有質量、可持續的增長。新經濟在逐漸取代舊經濟的過程中,也會對舊經濟進行重組、改造、升級,比如互聯網對實體經濟業態的改變,讓舊經濟重新煥發活力。”
德國之聲專欄作者澤林在北京生活了20多年,他表示自己正在見證一場中國經濟的“改造”。在一篇專欄文章中,澤林寫道:去年中國服務業在整體經濟中的占比首次超過50%。第三產業正緩緩超越工業,如同一個現代經濟體應有的模樣。這相當重要,因為這讓全球出口冠軍中國不再依賴出口業。中國經濟增長的來源越多,對經濟的穩定就越好。
歐洲時報則發表社論指出,從“十三五”規劃路線圖、中國高層的經濟思路和當前中國經濟現實正孕育發生的種種變化來看,中國新經濟的潛力值得期待。
社論稱,新經濟意味著經濟結構的脫胎換骨,即在產業結構方面,由工業主導向服務型主導轉型,重點發展能耗低、高附加值的服務業,如大數據、電子商務;在增長動力結構方面,不再倚重投資和出口,而要提振“消費經濟”,如推動互聯網經濟、分享經濟發展,釋放中國人的消費熱情。此外,新經濟意味著有效供給的增加,包括中國社會一直短缺的教育、醫療等優質公共服務和能夠媲美外國貨的精致商品。
清晰路徑護航勃興態勢
在最近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速預期上調0.2個百分點至6.5%,原因是服務業加速增長,彌補了制造業下滑的不足。
服務業的加速增長,離不開新經濟的扶持。歐洲時報指出,新經濟意味著一、二、三產業的升級以及融合發展,如發展規模農場以及高科技的中國“智造”等。中國的新經濟發展理念,并非是解決經濟困局的臨時藥方,而是當政者結合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實踐所進行的概念升華。中國經濟正迎來一個更具創新性、更具效率的時代。
不過,該媒體也指出,大力發展新經濟也意味著傳統經濟遭遇陣痛。這鞭策中國政府更有技巧、更有智慧、更加靈活地處理改革過程中伴生的新問題。
陳世淵對上證報記者指出:“在市場制度方向,新經濟在很多領域重新定義市場,重建市場交易主體之間的信用機制。從這方面看,發展新經濟也是推動供給側改革的重要部分。”
他表示,新經濟體現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方向,越來越多開始取代舊經濟。但是,總體看,新經濟的體量還是比較小,短期內無法完全抵消舊經濟帶來的下行壓力。所以在一個階段內仍然需要政府繼續實施維持經濟穩定的措施,為新經濟發展提供穩定的宏觀環境。
另一方面,供給側改革的推進,也可以促進新經濟的發展。陳世淵舉例稱,這些舉措包括讓無效率企業出清、退出市場,這可以為新經濟釋放資本、勞動力、土地等稀缺資源。又例如,政府減少干預市場、建立有效市場機制,可以為新經濟提供良好發展環境,促進新經濟發展。
5月1日起,全國范圍內的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將全面推開。彭博社分析稱,這是中國二十多年來力度最大的稅收改革,它將降低服務性行業的稅負,并鼓勵工業企業升級產品和創新。這一方案是把對部分行業(尤其是服務和零售業)的財政減稅措施與結構性改革交融在一起,后者旨在促進低端制造商升級產品、更新設備和研發新技術,而新技術則被視作是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
在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近日發表的一篇評論文章中,北京私募股權公司春華資本集團的創始人胡祖六及麥肯錫全球研究院資深董事Jonathan Woetzel寫道:在當前動蕩的全球經濟形勢下,中國有著其他國家并不具備的優勢——一個清晰的前進路徑。
文章指出,只要中國能實施持續全面的舉措以提高生產率,就能應對其發展挑戰,降低金融危機的風險,并實現向擁有大量富裕中產階級的消費驅動型高收入經濟體過渡。如能實現這一點,到2030年中國的GDP總量估計要比政策制定者們單純追求投資拉動型增長的方式多產出近5萬億美元。
他們建議,中國可以以多種方式來鼓勵創新,包括構建研發集群、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以及改革企業市場化流程。
顯而易見的是,伴隨優勝劣汰、升級迭代、吐故納新過程的推進,中國新經濟的勃興態勢正在孕育著激發增長及創造就業等諸多方面的巨大能量。
(來源:中國基金網 編輯:王鈺博 供稿/審校:駱慶生)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