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是我國的主體能源和重要的工業原料。但也要看到,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任務還依然艱巨。”在近日舉行的2017中國國際能源峰會上,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王顯政就當前我國煤炭行業取得的成績、面臨的困難以及今后一段時期的發展方向做了深入分析。
煤炭工業整體面貌已發生巨變
王顯政介紹,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國累計生產煤炭790億噸,煤炭在我國一次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中的比重分別占70%和60%以上,為國民經濟和社會長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了可靠的能源保障,做出了歷史性貢獻。特別是新世紀以來,在國家促進煤炭行業健康發展政策措施的指導下,煤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科技創新能力提高,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水平提升,煤礦安全生產狀況明顯好轉,煤炭工業的整體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
“首先,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王顯政表示,全國煤礦數量由20世紀80年代的8萬多處減至目前的8000處左右,煤礦單井規模由原來的不足3萬噸/年提高到50萬噸/年以上。截至2016年底,全國建成億噸級大型煤炭企業6家,產量占全國的30.5%;建成年產120萬噸及以上的大型現代化煤礦1200多處,產量占全國的75%以上;建成“有人巡視、無人值守”的智能化開采工作面47個;2016年底,煤炭企業參股、控股電廠權益裝機容量1.8億千瓦;煤炭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融合發展步伐加快,初步形成了煤炭開采、電力、煤化工、建材、新能源、現代物流、電子商務、金融服務等多元產業協調發展的新格局。
其次是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煤炭資源開發、煤礦重大災害防治、煤炭高效轉化等基礎理論研究取得重要進展,大型礦井建設、特厚煤層綜放開采、燃煤超低排放發電、高效煤粉型工業鍋爐、新型煤化工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年產2000萬噸級大型露天和年產1000萬噸級礦井開采成套設備、生態脆弱區地表生態保護關鍵技術、超大直徑深立井建井關鍵技術及成套裝備等技術攻關取得重大突破,煤礦智能化開采技術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三是現代煤化工產業示范取得成效。經過多年的技術研發和工程示范,以煤炭直接液化、間接液化、煤制烯烴、煤制氣和煤制乙二醇為代表的一大批現代煤化工示范工程取得成功;建成的神華百萬噸煤炭直接液化項目,成為世界首臺首套并實現了長周期穩定運行的示范工程;在潞安、伊泰等16萬噸煤炭間接液化示范的基礎上,神華百萬噸、兗礦百萬噸和神華寧煤400萬噸煤炭間接液化項目相繼建成投產;神華包頭、中煤榆林、陜煤化渭南等一批煤制烯烴示范工程陸續建成投入運營;新疆伊犁、內蒙古克旗煤制氣項目建成投產。2016年,全國建成煤制油、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煤制氣裝置產能分別達到750萬噸、700萬噸、300萬噸和31億立方米;實際產量分別達到200萬噸、650萬噸、160萬噸和15億立方米。
“現代煤化工技術發展,推動了煤炭由燃料向燃料與原料并重轉變,開始由工程示范階段向產業化方向發展。”王顯政說。
“四是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水平大幅提高。”據王顯政介紹,在國家相關政策指導下,我國煤炭清潔高效發電技術示范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果。建成了神華國華臺山電廠、舟山電廠、華能玉環電廠、浙江能源嘉興電廠、六橫電廠等一批高標準的燃煤超低排放發電示范工程,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指標達到或低于燃氣電廠的排放標準。
據相關統計,截至2016年底,全國燃煤電廠已完成超低排放技術改造3.2億千瓦,占全國燃煤電廠總裝機的1/3。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效煤粉型工業鍋爐,燃料的燃燼率比普通燃煤鍋爐提高28個百分點,主要污染排放指標低于國家標準。
“近期,兗礦集團等企業在散煤清潔燃燒方面,加大研發力度,不但開發出了潔凈型散煤燃煤的爐具產品,還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電力、工業鍋爐、民用散煤潔凈化技術快速發展,推動了我國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水平大幅提高。”王顯政補充說。
“此外,煤礦安全保障能力不斷提高。”王顯政表示,根據2000年國務院第296號令,國家對煤礦安全實行監察制度,成立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發布《煤礦安全監察條例》,建立了國家煤礦安全監察體制,完善了機制,健全了以《礦山安全法》為基礎的法律法規體系,制定了黨政同則、一崗雙責等煤礦安全責任制度,推動實施了煤礦安全生產“三步走”戰略。煤炭行業牢固樹立安全生產紅線意識,安全投入不斷加大,煤礦安全生產長效機制不斷健全完善,全國煤礦安全生產形勢實現了明顯好轉。全國煤礦事故死亡人數由最高的2001年的6995人下降到2010年的2433人、2016年的538人,煤炭百萬噸死亡率由5.70下降到0.749,2016年的0.156。
煤炭行業去產能工作正扎實推進
近年來,受經濟增速放緩、能源結構調整等因素影響,煤炭需求大幅下降,供給能力持續過剩,供求關系嚴重失衡,導致企業效益普遍下滑,市場競爭秩序混亂,安全生產隱患加大,對經濟發展、職工就業和社會穩定造成了不利影響。
“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煤炭工業的健康發展。”王顯政表示,針對2012年以來煤炭行業面臨的嚴峻形勢,國務院印發了《關于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國發〔2016〕7號)文件,在國民經濟41個大行業中,率先在煤炭、鋼鐵兩個行業開展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試點工作。
上述意見提出的工作目標是,在近年來淘汰落后煤炭產能的基礎上,從2016年開始,用3至5年的時間,再退出產能5億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較大幅度壓縮煤炭產能,適度減少煤礦數量,煤炭行業過剩產能得到有效化解,市場供需基本平衡,產業結構得到優化,轉型升級取得實質性進展。
據介紹,國家有關部門、各級地方政府、大型煤炭企業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7號文件精神,制定工作方案、完善政策措施、安排獎補資金、治理違法違規、做好職工安置、推進債務處置,扎實推進煤炭行業去產能相關工作。
“在各有關方面的共同推動下,截至目前,全國已累計退出煤炭產能4億噸/年以上,完成了全國煤炭產能退出任務的50%。”王顯政表示,煤炭市場供需實現了基本平衡,煤炭價格理性回升,煤炭生產結構不斷優化,經濟運行質量企穩回升,行業轉型升級發展有了新進展。
據了解,今年前7個月,全國煤炭產量20.1億噸,同比增長5.4%;煤炭凈進口量1.47億噸,增長18.2%;初步測算,全國煤炭消費量22.8億噸,同比增長5.3%。與此同時,煤炭價格在合理空間小幅波動,秦皇島港5500大卡動力煤中長期合同價格一直處于550元/噸以上的合理區間,行業經濟效益穩步回升,為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和脫困發展奠定了基礎。
“但也要看到,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任務還依然艱巨。”王顯政坦言,全國煤炭產能過剩的態勢還沒有根本改變,雖然煤炭行業盈利水平提高,但多數企業依然較為困難,拖欠職工社保金、工傷保險、醫療保險、煤礦采掘工程等問題依然存在;特別是隨著煤炭去產能工作推進,煤礦職工安置、資產和債務處置問題突出,實現煤炭行業脫困與轉型升級發展,還需要進行艱苦的探索和努力,特別需要得到社會各界的理解和支持。
清潔高效利用是未來發展方向
王顯政指出,“十三五”及今后較長一個時期,是我國推動能源革命和煤炭行業改革與轉型升級發展的關鍵時期。以智能化、信息化、大數據、綠色化為特征的新一輪工業革命正在興起,能源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礦區安全生產、生態環境約束不斷強化,機遇與挑戰并存。在此進程中,煤炭行業要堅持以推動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圍繞理念創新、模式轉變、動力轉換,深入研究煤炭行業改革發展的重點、難點問題,探索思路、方法和途徑,推進煤炭安全綠色智能化開采和清潔高效低碳集約化利用,促進煤炭行業發展模式由生產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實現煤炭由傳統能源向清潔能源轉型發展。
“煤炭作為我國一次能源的主體,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穩定供應中的作用不可替代。”王顯政說,我國煤炭資源的可靠性、價格的低廉性、利用的可潔凈性,決定了我國“煤為基礎,多元發展”的能源戰略方針不會改變。從國家能源安全發展戰略出發,在今后較長時期內,要致力于做好我國煤炭這篇文章。發揮主體能源的作用,既是我國富煤缺油少氣的能源資源賦存決定的,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最現實、最經濟的選擇。
王顯政表示,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與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協同發展,既符合我國國情,也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他進一步提出,在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同時,更要高度重視和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技術和產業化發展;在長遠發展戰略定位上,要堅持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為發展方向,不斷提高消費比重;在近期或中期發展戰略定位上,要堅持以煤炭清潔高效集約化利用為發展重點,推動燃煤超低排放、高效煤粉型工業鍋爐、低階煤分級分質利用等成熟技術產業化發展,促進煤炭等化石能源與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在發展戰略上有效銜接,在發展途徑上相互耦合,在發展進程中相互促進,推動煤炭等傳統能源向清潔能源轉型發展。
近年來,我國煤炭生產供應格局逐漸發生了變化,原部分煤炭調出省轉為調入省,全國煤炭供應保障壓力增大。特別是東北、中南、華東、西南等地區,淘汰落后產能比重較大,煤炭生產越來越向晉陜蒙等少數省區集中,又加重了全國煤炭供應保障的難度。
對此,王顯政提出,要從我國煤炭資源條件、開發布局、生產與消費結構的變化入手,科學規劃煤炭開發布局,適應煤炭消費格局變化,加強煤炭運輸通道建設,提高全國煤炭供應和區域應急保障能力。
王顯政還指出,煤炭行業必須主動應對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挑戰,把握發展機遇,推動煤炭開采智能化、煤炭利用清潔化、企業管理信息化、發展模式綠色化,以智能化開采為切入點,以“知識性+技能型”人才培養為突破口,以大數據化、信息化為支撐,形成推動煤炭工業科學發展的新動力,促進煤炭行業發展模式由生產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實現煤炭由傳統能源向清潔能源轉變。
此外,要統籌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加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煤炭法律法規、煤炭產業政策、國際貿易政策和文化風俗研究,加強與國際能源組織的對話與交流,開展國際煤炭產能合作,發揮我國煤炭安全高效智能化開采與清潔高效利用技術優勢,提升設計、咨詢、生產和服務水平,培育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產品,培育形成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