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有3座年產能力2000萬噸的特大型露天礦,4座現代化高產高效井工礦。露天礦穿爆、采裝、運輸、排土各環節機械化程度均為100%,露天采出率97%。井工礦掘進、采煤環節的機械化程度也達到100%,采出率85%。2018、2019年連續實現安全生產‘零死亡’。”這是近日在安全高效煤礦建設工作推進(視頻)會上,中煤平朔集團總經理劉峰亮出的成績單,“安全高效”成為推進會上的關鍵詞。
安全高效煤礦建設是煤炭行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重要途徑。截至2018年底,中國煤炭工業協會評選出901處安全高效煤礦,目前新一輪評選正在進行。而在推進過程中,行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部分生產技術發展不足、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等問題集中暴露,亟待引起高度重視。
代表我國煤礦先進生產力的水平
記者了解到,安全高效煤礦的考核包括安全生產、機械化程度、綜合單產、原煤工效、生態環保等多項指標,代表著我國煤礦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水平。統計顯示,上一輪評定的安全高效煤礦年產量占全國總量的56.42%,利潤總額占比達到78.36%。
“2019年,全國煤礦百萬噸死亡率降至0.083,901處安全高效煤礦的百萬噸死亡率為0.0015,其中898處實現安全生產‘零死亡’,處于世界領先水平。這些礦井平均采煤機械化程度達到99.9%,其中68%實現‘一礦一井一區一面’的機械化生產模式。特別是544處特級安全高效煤礦,有力提升整個行業的生產水平。”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孫守仁稱,以神東補連塔礦為例,原煤工效可達170噸/工,是美國、澳大利亞等發達產能國家的1.5-2倍。
在自身提質增效的同時,這些礦井還帶動技術裝備、智能化建設、綠色開采等行業進步。孫守仁表示,這些安全高效煤礦涉及1134個采煤隊,其中有1042個隊采用全套國產設備,僅1個隊伍采用全套進口設備,大大促進煤炭新技術、新裝備的進步及國產化水平。“這些煤礦也是智能化建設的試驗田,為此做了很多探索。”
代表礦井之一、平煤神馬集團平寶公司副總經理劉慶軍舉例,現已打造的15-17-12100工作面就是河南省首家6.5米大采高智能化工作面,實現綜采設備井下、地面遠程一鍵啟停控制等操作,采面三班生產人員由126人減至58人,為全省煤礦智能化建設提供借鑒。
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突出
多位業內人士同時指出,盡管發展較快,目前達標數量占全國煤礦總量不到1/5,相對數量依然不多。隨著生產布局不斷優化,安全高效煤礦逐步向資源條件好、運輸條件好、開采成本低的地區和企業集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越發突出。
孫守仁表示,一是區域發展不平衡。現有安全高效煤礦主要集中在晉、陜、蒙、豫、魯、皖、冀,7省區的產量占80.86%、達標數量占91.8%。湖南、江西等賦存條件較差的省份達標數寥寥無幾,另有9個產煤省份無達標煤礦。二是企業發展不平衡。國有煤礦達標數量占到七成以上,民營煤礦達標數量偏少、達標等級偏低。三是結構性不平衡。120萬噸/年以上煤礦數量占達標礦井總數的64%、產量占89%,30萬噸/年以下的小煤礦建設安全高效煤礦難度較大。
“像薄煤層開采就未引起足夠重視。我國薄煤層儲量約占全國保有儲量的20%,年產量僅占全國產量的8%左右。在達標的1148個工作面中,薄煤層工作面占比為5.92%,產量只有1.1%。”孫守仁稱。
上述現象背后存在技術支撐不足等問題。由于地質構造不同,不同煤礦情況各異,即便同一礦井的不同煤層質量也存在差異,實現“好煤出好、雜煤盡收”的關鍵是技術。目前,諸如深部開采、綠色開采、智能開采等技術依然“卡脖子”。
“隨著產能不斷擴大,部分礦井開采向大埋深、高瓦斯、高應力區域延伸,巷道采掘條件日趨復雜、支護難度越來越大,尤其是高地應力區、高瓦斯壓力區的采掘工作面,掘進效率徘徊不前,采掘銜接日趨緊張,嚴重制約效率提升。”潞安礦業集團相關負責人萬世文舉例。
有專家進一步指出,自主創新能力不強、人才短缺問題制約發展。“煤炭行業科技創新體系不夠完善,科技經費平均投入強度不足1%,高端技術人才匱乏,創新水平相對較低。”
朝安全高效礦區、集團方向發展
安全高效煤礦不能簡單以安全好不好、效益優不優、工效高不高等標準來衡量,而要突破傳統發展模式,不再粗放追求安全高效,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在孫守仁看來,安全高效礦井應兼顧“三高”,即單產單進水平高,勞動效率高,資源回收率高,同時實現安全狀況好、勞動條件好、經濟效益好、環境治理好。
“建設前提是系統簡單,做好統籌規劃和頂層設計,堅持集約生產,優化系統布局,做好采掘協調、均衡生產。在此基礎上提質增效,運用現代化管理方式,建立更加精簡高效的管理組織和體系,使人力、財力、物力等生產要素高效運行。綠色發展是基本內涵,‘綠則存,不綠則退’將成為一個方向。”孫守仁表示。
中國煤炭建設協會副理事長徐亮進一步稱,安全高效的重點在于減人提效。在產量不降的情況下實現“一井一面”,人員減少了、系統簡化了,效益也就上來了。“但簡化系統并非易事。對于一個大型煤礦來說,通常需要1-2年改造時間,中小煤礦的改造成本相對更高。”
上述專家提出,充分發揮產學研用等各方積極性,加大煤礦安全科技投入,加強煤礦安全高效科技攻關。圍繞煤礦安全、高效開采兩條主線,加快工程科技成果轉化,創立精準智能的少人、無人開采與災害防控一體化新模式,建設煤礦安全高效生產監控和運行管理的信息化、數字化和智能化示范工程。
“以智能化為抓手,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用一體化協同創新體系,加強煤炭安全智能開采理論和方法研究,提高煤炭智能化技術與裝備水平,推進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與煤礦智能化深度融合。”孫守仁表示,結合煤炭大基地、大礦區、大集團的資源稟賦、環境容量和先進產能建設,既要建設安全高效煤礦,下一步也要朝著打造安全高效礦區、集團的方向發展。
來源:中國能源報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