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家能源局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
發改能源規〔2021〕105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能源局,國家能源局各派出機構: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努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抽水蓄能和新型儲能是支撐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技術和基礎裝備,對推動能源綠色轉型、應對極端事件、保障能源安全、促進能源高質量發展、支撐應對氣候變化目標實現具有重要意義。為推動新型儲能快速發展,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落實“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為目標,將發展新型儲能作為提升能源電力系統調節能力、綜合效率和安全保障能力,支撐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重要舉措,以政策環境為有力保障,以市場機制為根本依托,以技術革新為內生動力,加快構建多輪驅動良好局面,推動儲能高質量發展。
(二)基本原則。
統籌規劃、多元發展。加強頂層設計,統籌儲能發展各項工作,強化規劃科學引領作用。鼓勵結合源、網、荷不同需求探索儲能多元化發展模式。
創新引領、規模帶動。以“揭榜掛帥”方式加強關鍵技術裝備研發,推動儲能技術進步和成本下降。建設產教融合等技術創新平臺,加快成果轉化,有效促進規模化應用,壯大產業體系。
政策驅動、市場主導。加快完善政策機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勵儲能投資建設。明確儲能市場主體地位,發揮市場引導作用。
規范管理、保障安全。完善優化儲能項目管理程序,健全技術標準和檢測認證體系,提升行業建設運行水平。推動建立安全技術標準及管理體系,強化消防安全管理,嚴守安全底線。
(三)主要目標。
到2025年,實現新型儲能從商業化初期向規模化發展轉變。新型儲能技術創新能力顯著提高,核心技術裝備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在高安全、低成本、高可靠、長壽命等方面取得長足進步,標準體系基本完善,產業體系日趨完備,市場環境和商業模式基本成熟,裝機規模達3000萬千瓦以上。新型儲能在推動能源領域碳達峰碳中和過程中發揮顯著作用。到2030年,實現新型儲能全面市場化發展。新型儲能核心技術裝備自主可控,技術創新和產業水平穩居全球前列,標準體系、市場機制、商業模式成熟健全,與電力系統各環節深度融合發展,裝機規模基本滿足新型電力系統相應需求。新型儲能成為能源領域碳達峰碳中和的關鍵支撐之一。
二、強化規劃引導,鼓勵儲能多元發展
(一)統籌開展儲能專項規劃。研究編制新型儲能規劃,進一步明確“十四五”及中長期新型儲能發展目標及重點任務。省級能源主管部門應開展新型儲能專項規劃研究,提出各地區規模及項目布局,并做好與相關規劃的銜接。相關規劃成果應及時報送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
(二)大力推進電源側儲能項目建設。結合系統實際需求,布局一批配置儲能的系統友好型新能源電站項目,通過儲能協同優化運行保障新能源高效消納利用,為電力系統提供容量支撐及一定調峰能力。充分發揮大規模新型儲能的作用,推動多能互補發展,規劃建設跨區輸送的大型清潔能源基地,提升外送通道利用率和通道可再生能源電量占比。探索利用退役火電機組的既有廠址和輸變電設施建設儲能或風光儲設施。
(三)積極推動電網側儲能合理化布局。通過關鍵節點布局電網側儲能,提升大規模高比例新能源及大容量直流接入后系統靈活調節能力和安全穩定水平。在電網末端及偏遠地區,建設電網側儲能或風光儲電站,提高電網供電能力。圍繞重要負荷用戶需求,建設一批移動式或固定式儲能,提升應急供電保障能力或延緩輸變電升級改造需求。
(四)積極支持用戶側儲能多元化發展。鼓勵圍繞分布式新能源、微電網、大數據中心、5G基站、充電設施、工業園區等其他終端用戶,探索儲能融合發展新場景。鼓勵聚合利用不間斷電源、電動汽車、用戶側儲能等分散式儲能設施,依托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結合體制機制綜合創新,探索智慧能源、虛擬電廠等多種商業模式。
三、推動技術進步,壯大儲能產業體系
(五)提升科技創新能力。開展前瞻性、系統性、戰略性儲能關鍵技術研發,以“揭榜掛帥”方式調動企業、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各方面力量,推動儲能理論和關鍵材料、單元、模塊、系統中短板技術攻關,加快實現核心技術自主化,強化電化學儲能安全技術研究。堅持儲能技術多元化,推動鋰離子電池等相對成熟新型儲能技術成本持續下降和商業化規模應用,實現壓縮空氣、液流電池等長時儲能技術進入商業化發展初期,加快飛輪儲能、鈉離子電池等技術開展規模化試驗示范,以需求為導向,探索開展儲氫、儲熱及其他創新儲能技術的研究和示范應用。
(六)加強產學研用融合。完善儲能技術學科專業建設,深化多學科人才交叉培養,打造一批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臺。支持建設國家級儲能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發中心等。鼓勵地方政府、企業、金融機構、技術機構等聯合組建新型儲能發展基金和創新聯盟,優化創新資源分配,推動商業模式創新。
(七)加快創新成果轉化。鼓勵開展儲能技術應用示范、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示范。加強對新型儲能重大示范項目分析評估,為新技術、新產品、新方案實際應用效果提供科學數據支撐,為國家制定產業政策和技術標準提供科學依據。
(八)增強儲能產業競爭力。通過重大項目建設引導提升儲能核心技術裝備自主可控水平,重視上下游協同,依托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骨干企業,積極推動從生產、建設、運營到回收的全產業鏈發展。支持中國新型儲能技術和標準“走出去”。支持結合資源稟賦、技術優勢、產業基礎、人力資源等條件,推動建設一批國家儲能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
四、完善政策機制,營造健康市場環境
(九)明確新型儲能獨立市場主體地位。研究建立儲能參與中長期交易、現貨和輔助服務等各類電力市場的準入條件、交易機制和技術標準,加快推動儲能進入并允許同時參與各類電力市場。因地制宜建立完善“按效果付費”的電力輔助服務補償機制,深化電力輔助服務市場機制,鼓勵儲能作為獨立市場主體參與輔助服務市場。鼓勵探索建設共享儲能。
(十)健全新型儲能價格機制。建立電網側獨立儲能電站容量電價機制,逐步推動儲能電站參與電力市場;研究探索將電網替代性儲能設施成本收益納入輸配電價回收。完善峰谷電價政策,為用戶側儲能發展創造更大空間。
(十一)健全“新能源+儲能”項目激勵機制。對于配套建設或共享模式落實新型儲能的新能源發電項目,動態評估其系統價值和技術水平,可在競爭性配置、項目核準(備案)、并網時序、系統調度運行安排、保障利用小時數、電力輔助服務補償考核等方面給予適當傾斜。
五、規范行業管理,提升建設運行水平
(十二)完善儲能建設運行要求。以電力系統需求為導向,以發揮儲能運行效益和功能為目標,建立健全各地方新建電力裝機配套儲能政策。電網企業應積極優化調度運行機制,研究制定各類型儲能設施調度運行規程和調用標準,明確調度關系歸屬、功能定位和運行方式,充分發揮儲能作為靈活性資源的功能和效益。
(十三)明確儲能備案并網流程。明確地方政府相關部門新型儲能行業管理職能,協調優化儲能備案辦理流程、出臺管理細則。督促電網企業按照“簡化手續、提高效率”的原則明確并網流程,及時出具并網接入意見,負責建設接網工程,提供并網調試及驗收等服務,鼓勵對用戶側儲能提供“一站式”服務。
(十四)健全儲能技術標準及管理體系。按照儲能發展和安全運行需求,發揮儲能標準化信息平臺作用,統籌研究、完善儲能標準體系建設的頂層設計,開展不同應用場景儲能標準制修訂,建立健全儲能全產業鏈技術標準體系。加強現行能源電力系統相關標準與儲能應用的統籌銜接。推動完善新型儲能檢測和認證體系。推動建立儲能設備制造、建設安裝、運行監測等環節的安全標準及管理體系。
六、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監督保障工作
(十五)加強組織領導工作。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負責牽頭構建儲能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協調有關部門共同解決重大問題,及時總結成功經驗和有效做法;研究完善新型儲能價格形成機制;按照“揭榜掛帥”等方式要求,推進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建設,逐步實現產業技術由跟跑向并跑領跑轉變;推動設立儲能發展基金,支持主流新型儲能技術產業化示范;有效利用現有中央預算內專項等資金渠道,積極支持新型儲能關鍵技術裝備產業化及應用項目。各地區相關部門要結合實際,制定落實方案和完善政策措施,科學有序推進各項任務。國家能源局各派出機構應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健全完善新型儲能參與市場交易、安全管理等監管機制。
(十六)落實主體發展責任。各省級能源主管部門應分解落實新型儲能發展目標,在充分掌握電力系統實際情況、資源條件、建設能力等基礎上,按年度編制新型儲能發展方案。加大支持新型儲能發展的財政、金融、稅收、土地等政策力度。
(十七)鼓勵地方先行先試。鼓勵各地研究出臺相關改革舉措、開展改革試點,在深入探索儲能技術路線、創新商業模式等的基礎上,研究建立合理的儲能成本分攤和疏導機制。加快新型儲能技術和重點區域試點示范,及時總結可復制推廣的做法和成功經驗,為儲能規模化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十八)建立監管長效機制。逐步建立與新型儲能發展階段相適應的閉環監管機制,適時組織開展專項監管工作,引導產業健康發展。推動建設國家級儲能大數據平臺,建立常態化項目信息上報機制,探索重點項目信息數據接入,提升行業管理信息化水平。
(十九)加強安全風險防范。督促地方政府相關部門明確新型儲能產業鏈各環節安全責任主體,強化消防安全管理。明確新型儲能并網運行標準,加強組件和系統運行狀態在線監測,有效提升安全運行水平。
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 家 能 源 局
2021年7月15日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