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在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上,“中國能源企業低碳發展貢獻力研究報告暨貢獻力50強榜單”發布。這是我國自2020年9月22日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以來,國內首次發布低碳發展貢獻力排行榜,引起了眾多能源企業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本次榜單由中國能源報、北京零碳未來研究院、清華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院共同發布。榜單遴選范圍聚焦中國能源企業,側重于考慮能源企業相關行動對碳中和這一歷史性目標的積極性和貢獻力。在遴選認定環節,經由研究機構選取AHP的綜合評價法開展研究,并征詢了相關專家意見,確保了榜單的公平性和權威性。
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經濟委員會主任、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戴彥德在榜單發布會上表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需要系統性的能源革命,這對能源企業既是挑戰更是機遇。本次榜單發布作為一次全新的嘗試,具有重要的意義,預計將吸引更多的能源企業積極行動,引導更多的能源企業為中國碳中和愿景作出更多更大的貢獻。
一、50強企業各指標得分分布差異大
研究團隊采用碳排放數據、能耗指標、碳中和時間表/路線圖以及技術創新情況等相關定量指標和定性指標,從各能源企業的碳源減排和碳匯吸收貢獻、企業碳中和行動方案貢獻、企業減排技術貢獻、企業碳金融貢獻及企業社會責任貢獻等五個方面貢獻度著手,對企業碳中和貢獻力進行評估。
總體上50強企業碳減排技術貢獻力分布更為密集,其余四個準則層貢獻力則相對分散。其次,大部分企業僅有1-3個得分突出的維度。整體50強得分未來都有提高空間。
二、傳統能源企業低碳技術和減排行動表現亮眼
中石化和中石油作為傳統能源企業得分較高的代表,在多方面表現亮眼。
碳減排(C11):中石化2020年實現碳減排17094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得分最高為95分;碳匯(C21):中石化義務植樹170.3萬株,吸收二氧化碳當量126.3萬噸,中石油全年累計植樹281.1萬株,預計吸收二氧化碳約208.5萬噸。
碳捕集技術研究(C31):中石油開展二氧化碳捕集技術研究,加快新型二氧化碳捕集技術的試驗研究和應用,以及二氧化碳捕集、輸送工藝包研發,豐富公司碳捕集相關的技術儲備;中石化實施低碳重大科技專項以及新能源技術開發與應用研究、開展公司重大技術現場試驗等工作。
應對氣候變化相關組織參與(C51):作為油氣行業氣候倡議組織(OGCI)在中國的唯一成員,中石油深度參與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與其他成員公司為應對氣候變化、實現油氣行業低碳轉型開展合作。社會綠色認證方面(C53),2020 年中石化連續第10年榮獲“中國低碳榜樣”稱號,共有39家所屬企業被授予“中國石化綠色企業”稱號,37家綠色企業通過復核,綠色企業創建累計完成比例達 66%。
三、新能源企業清潔能源布局減排貢獻突出
居于榜單前列的企業在新能源業務方面進展迅速。如通威集團將光伏發電與現代漁業有機融合,在全國各地推廣和建立“漁光一體”基地;南方電網積極推進光伏、抽水蓄能、風電等發電并網;哈電集團旗下的哈電風能在2020年實現碳減排1700萬噸,在榜單的碳減排和節能減排方面表現突出。
隆基綠能在清潔能源布局(C23)得分較高,為83.1分。隆基綠能是全球市值最高的光伏制造企業,2020年累計碳減排量(C11)達135.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得分87分。
此外,隆基綠能在2020年加入了多項全球氣候變化行動倡議,并承諾最晚于2028年在全球范圍內的生產及運營中100%使用可再生能源;2020年全年,隆基綠能運營邊界共計使用可再生能源電力255783.35萬千瓦時,可再生能源電力使用比例達到41.83%。
四、能源產業鏈企業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表現優異
能源產業鏈指除能源的開發使用外,其他各種能源相關的上下游業務,包括產業鏈上游的儲能技術、設備制造等輔助技術研發,以及下游的能源數字經濟、能源投資與技術咨詢等市場業務。與傳統能源產業和新能源產業一樣,能源產業鏈在助力實現減碳目標上同樣發揮重要作用。
以協鑫集團和通威集團為例。2020年,協鑫集團節能減排表現優異,實現碳減排1472萬噸(C11);在循環經濟方面,協鑫集團在開展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的同時,進一步優化“三廢”排放指標,在光伏鑄錠開方生產過程中,經過研發利用無毒無害的可循環利用材料代替泡沫膠,從源頭減少危廢產生(C33)。此外,通威集團2020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343萬噸(C11),并積極提供綠色產品和服務、打造綠色工廠、實施綠色運營,構建起綠色制造體系。
五、電力行業行動迅速,多家企業排名靠前
在榜單位列前十的企業中,有四家電力行業企業:華電集團(80.24分)、華能集團(78.69分)、南方電網(78.65分)、國家電網(77.60分)。
華電集團和南方電網在碳減排上表現較為突出(C11,C12),南方電網2020 年帶動電網上下游實現節能減排績效22990萬噸。而在碳匯方面,國家電網2020年回收六氟化硫氣體220.6噸,相當于減排二氧化碳527.2萬噸 。
碳市場(C41)和CCER(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42)方面,電力行業普遍得分較高,其中華電集團得分為90分,華電主動參與中國碳市場建設,建立健全碳排放管理體制機制,于今年成立了中國華電集團碳資產運營有限公司,主要進行碳資產集約化管理、運營、交易及相關咨詢。
六、企業提高碳中和貢獻力建議
(1)積極部署能源轉型,重視低碳技術研發
降碳目標對能源行業來說是一場新的革命,將進一步推動我國以煤炭為主的高碳能源結構向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為主的低碳能源結構轉變。從長期看,到2060年,我國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或降至20%。但從短期看,清潔利用的化石能源仍將是我國能源保供的中堅力量,傳統能源與新能源仍將“攜手同行”。
傳統能源企業應大力提高化石能源清潔化、高效化利用水平,有意識、有準備、有步驟地推動化石能源定位轉變,開展火電靈活性改造,積極研究和應用循環經濟、CCUS和數字化等相關技術。對于CCUS技術,當前階段輸送技術和碳利用與封存技術已有部分達到商業應用階段,碳捕集技術方面則存在第一代碳捕集技術成本和能耗偏高,第二代碳捕集技術仍處于實驗室階段的問題。CCUS減排需求巨大的火電、石化等能源行業企業,應加快第二代碳捕集技術的研發與試驗,以加快CCUS技術商業化應用、籌建全流程CCUS產業集群。
我國提出要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新能源在碳中和的戰略目標下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企業特別是大型綜合能源企業應在提高風電、光伏發電比重的同時,考慮新能源與傳統能源之間的協同、不同新能源品種之間的協同。此外,其他能源企業應考慮多樣化發展作為技術、產業儲備,要深化數字化、智能化在能源電力領域的融合創新發展,促進新能源大規模開發、配置及高效率利用,同時帶動新能源制造業等相關產業發展。
同時大力發展儲能,解決高比例新能源并網消納的問題,大幅提升可再生能源的電能質量與并網率。各企業應積極開展儲能示范工作,加大創新力度,加大研發投入,推動儲能技術和儲能產業真正的大規模發展。
(2)制定清晰的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并付諸行動
對于制定了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的企業,盡快依據行動方案予以實施,并動態跟蹤考核,確保降碳目標落地;對于尚未制定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的企業,應及時摸清自身家底,梳理自身碳排放情況,明確各階段工作任務,盡快制定行動方案并明確達峰、中和時間。
企業可建立降碳目標發展領導小組,負責貫徹落實國家及有關政府部門的低碳發展方面的工作部署,對公司系統的低碳發展工作進行統一領導、組織、規劃、部署、指導、監督和檢查。
(3)積極參與碳市場,將碳成本納入生產決策考慮因素
碳排放權交易是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重大制度創新,2021年7月16日啟動的全國碳市場為降碳目標的達成提供了重要抓手。從全國碳市場覆蓋的行業來看,目前僅包含發電行業,但生態環境部表示,下一步將按照“成熟一個,納入一個”的原則,盡快納入其他行業。可以預見,更多的企業在未來將被納入全國碳市場的管控范圍。
一方面,企業應加強自身碳排放數據管理,加強監測報告核查(MRV)管理,確保清楚自身排放情況;另一方面,納入全國碳市場的企業應積極參與碳排放權交易,以優化自身的減排成本。在碳市場中,配額富余、降碳成本較低的企業可以通過出售碳排放配額獲得收益,獲取更多的資金進一步加強節能降碳的工作推進力度;而配額缺口、降碳成本較高的企業則可以通過購買碳排放配額以完成碳市場履約工作,為自身節能減排工作爭取喘息的時間。這也將促使企業將碳排放納入生產經營所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督促企業加強碳排放管理工作,理清自身排放情況,并加快布置減排工作。
(4)明確戰略布局,加強碳排放信息的披露
清晰明確的碳排放信息披露有利于企業對相關數據給予更多的重視,也能夠讓社會各方對氣候變化相關風險有更深刻的認識和體會。上海證券交易所發布的《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指引》,提出各上市公司應增強作為社會成員的責任意識,重視公司對利益相關者、社會、環境保護、資源利用等方面的非商業貢獻。香港交易所要求大型企業需要按2020年修訂后的《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指引》刊發ESG報告,同時引入與氣候變化有關的新內容。
但目前能源企業在碳信息披露方面欠缺主動性,仍有很大完善空間,企業自主披露碳信息,對企業提升商業形象、提升行業競爭力有重要作用,同時對實現我國減排目標及國民經濟的低碳發展也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因此,未披露碳排放等相關信息的企業,可適時考慮進行年度發布;已經持續發布的企業則可以在其中增加相關數據條目,形成更為清晰、豐富的碳數據披露體系。(作者:北京零碳未來研究院 黃婉琦 唐雪梅)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