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下旬以來,拉閘限電在全國多個省份此起彼伏,甚至波及居民用電。“雙碳”目標提出一年后,尋找經濟穩定增長和降低能耗之間的平衡點成為市場關注的話題。
日前,2021中關村論壇的平行論壇之一“智能+能源論壇”在中關村自主創新中心示范區舉辦,碳中和是此次論壇的核心議題之一。
論壇上,對于近期熱議的拉閘限電,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表示,“政策性很強,需要把握好節奏,積極且穩妥地發展,既要防止一刀切簡單化,比如以為簡單地拉閘限電就是低碳,同時也要防止轉型不力帶來的落后和無效投資。”
本次拉閘限電,東北地區首先出圈,這背后有很大的原因是煤炭供應不足,此外,發電機組停機檢修,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發電出力不夠等,也在影響電力供應。
對于中國東部能源高負荷,杜祥琬表示,中國東部很多地方需要能源,但是沒有煤、油、氣資源,與此同時,不能發現更多豐富的非石化資源。“所以有時候我們需要到自己身邊取資源,這樣就可以實現自產自銷,如果與儲能技術相結合,就可以培養一大批產消者,比如‘BIPV’就是將建筑和光伏結合起來,自己用電的同時還可以發電,進而緩解對大電網的沖擊。”
“中東部地區從自己身邊取一度電,比‘西電東送’更便宜。電力負荷重的地區,應該把‘身邊來’和‘遠方來’相結合。”
對于實現“雙碳”目標,在杜祥琬看來,這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也是一個科學的轉型過程。
首先,要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體系。杜祥琬認為,要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逐步減少化石能源,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體系。把縱向的發、輸、變、配、用和“源網荷儲”協調規劃,橫向多能互補,發展多種類型的商業化儲能技術,同時調動各種靈活性資源,完成一個新的電力系統。
杜祥琬此前表示,新能源發電在電力體系中的比重不足30%,其中風能和光能大概是5億千瓦的裝機量,其發電總量占比大約只有10%。中國距離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還有一段距離,但新能源比重的持續提升是非常明確的方向。
“概括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卻要付出很大的努力。現在中國的排放狀態是這樣的,橫軸是時間,縱軸是排放量,大家能夠看出來本世紀初是非常陡的爬坡期,現在進入趨緩期,我們要降低碳排放強度,讓它在2030年前達到峰值。”杜祥琬說道。
其次,實現“雙碳”也要重新認識能源資源稟賦。今年6月份,杜祥琬院士在接受采訪時就指出,不能只看到化石能源,還應該關注豐富的可再生資源,后者不僅儲量巨大,而且成本正在快速下降,現在必須重新認識中國的能源稟賦情況。
“以前說起我國的能源資源稟賦,人們一提就說六個字:富煤、缺油、少氣,這個認識是誤差很大的,會影響我們國家的能源政策和能源戰略。”杜祥琬說道。
目前,中國已經開發的風能、太陽能均不到技術可開發量的1/10,可開發潛力巨大。技術可開發資源量已經除去了各種地理的、社會的不便開發的那部分資源。如果再加上可觀的水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固廢能源化等,中可再生能源的資源量非常豐富。
對于可再生能源在“雙碳”目標推進過程中扮演的角色,杜祥琬此前給出了答案——在本世紀初,它們的角色是“微不足道”,如今是“舉足輕重”,而在不久后將變為“擔當大任”。
除此之外,在節能方面,杜祥琬還提到,儲能帶來的節省電能的成本,將抵消儲能設備的成本,將成為能源經濟新的增長點。據估計,到2025年,“新能源+儲能”市場將邁入千億級。
據估計,電化學儲能成本已經突破經濟性拐,他預計未來5年,儲能成本還將再降低1/3,未來10年,儲能成本將再降低66-80%。他說,未來汽車的規模化發展,既有利于節能,又可做到儲能的作用。
他還提到,能源電氣化、電能低碳化是大趨勢,是從工業文明走向生態文明的基礎。數字技術使電網向能源互聯網升級。數字與能源結合,通過能源互聯網,把能源生產端和消費端連起來,實現能源系統的快速響應和實時負載平衡。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